立陶宛总统称以台湾之名设代表处是错误,话锋突变背后的内部矛盾与外交策略(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立陶宛总统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周二表示,以“台湾”之名开设代表处是一个错误。
此话一出,就令这个不足300万人的波罗的海小国再次跃上两岸争端的风口浪尖。
中国媒体几乎清一色地以“立陶宛总统认错”为题,强调立陶宛承认犯下错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表示,“认识到错误是正确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纠正制造‘一中一台’的错误行径,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
立陶宛去年批准以“台湾”之名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打破了许多地方以“台北”之名设立相关代表处的惯常做法。
瑙塞达总统的话看似为立台关系带来转折,但分析认为,这番言辞只不过反映了该国政界内部的摩擦,而立陶宛总体对台政策并未改变。
欧洲议会前政治顾问、目前在台湾从事欧台关系研究的冯儒莎博士对BBC中文说,“(立陶宛)在国内和外交政策上的内部摩擦仍将持续,但在继续扩大与台湾的务实合作上,瑙塞达总统和政府之间没有根本分歧。”
中国视台湾为自己的一个省,认为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违反了“一中”原则,事后把与立陶宛的关系降为代办级别。
立陶宛目前正在贸易上承受压力。但立陶宛的做法也被视为欧盟国家转变对台关系的“勇敢之举”,有分析称可能引起另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甚至中东欧一些国家的效仿。
立陶宛坚信允许设立“台湾代表处”并未违反任何外交协议。
立陶宛总统到底说了什么
瑙塞达是在接受立陶宛广播电台Ziniu Radijas访问时说的这番争议言辞。他说,“我认为,开设台湾代表处没错,但代表处的名称出了问题,这事没有征求我的意见。”
他认为,立陶宛和台湾都有权开设不具有外交地位的代表处,但“代表处的名称已经成为影响与中国关系的关键因素。”
“(台湾)这个名字就是导火索,我们现在必须处理相应的后果。”瑙塞达说。
从字面意思看,这番言辞至少传递出两层意思:继续支持开设代表处;用“台湾”做其名称带来严重后果。
冯儒莎对BBC说,瑙塞达总统认为,立陶宛“有权”与它想要的地区建立并发展经济、文化关系,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过这一观点。
“这一点至关重要,表明他坚持立陶宛应继续加强与台湾关系。”
总统总理意见不合?
至于瑙塞达总统所说的“错误”,凸显出他与该国总理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领导的中间偏右的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而这在一个半总统制国家并不是新鲜事。
冯儒莎举例说,在白俄罗斯问题上,立陶宛总统和外交部长虽然一致认为,立陶宛必须维持现有制裁,但总统强调应该进行某种对话,要求释放政治犯并举行民主选举,并结束将移民当做政治武器的做法,但外交部长兰茨贝里斯(Landsbergis)担心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会利用这种对话,使其看起来像是一场谈判。
新冠疫情加重了立陶宛总统与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瑙塞达总统否决了一项让未接种疫苗的工人自己支付测试费用的法案,此后与总理在公开场合发生争吵。
在立陶宛,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并在欧盟峰会上代表立陶宛。总理领导内阁,负责国内事务。总统提名总理和内阁,但互不隶属。瑙塞达在2019年的总统大选中击败了希莫尼特。
台北于2021年11月18日宣布,已正式在立陶宛首都开设代表处,使用的名字是“台湾”。
影响欧盟的立场?
立陶宛政界内部的矛盾由其总统的一句话而走向国际,尤其成为两岸的关注焦点,后续影响可能扩展到欧盟其他国家。
台湾《中央社》引述立陶宛国际事务和安全问题专家Marius Laurinavicius称,鉴于目前两岸问题在波罗的海国家相当敏感,有可能是瑙塞达故意挑起话题,试图提高自己的支持率。
Laurinavicius认为瑙塞达的言论是“在外事上的极大错误”。他说,将内部政治斗争带到世界舞台上,将大大削弱立陶宛的国际地位。
不过,冯儒莎留意到,瑙塞达总统的言论正在影响欧洲其他领导人,可能启发他们支持与台湾进一步合作。
她说,欧洲领导人周二在谈到加强与台湾关系的问题时,也使用了立陶宛“有权”与台湾合作这样的措辞。她还引述一封去年10月底发出的信,其中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共同为这一权利发表辩护,称“欧盟及其成员国有兴趣、并且有权进一步发展与台湾的关系和合作。”
瑙塞达在周二的访问中说,中国已经开始对立陶宛采取“非常规措施”,立陶宛“必须非常积极且明确地向欧盟发出信号——这是针对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攻击与施压。”
他似乎在呼吁各国重视立陶宛的遭遇,尝试影响其他欧盟国家的立场。
此外,立陶宛现任政府正追求一种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同时设法提高该国的国际形象。冯儒莎说,立陶宛正设法将其对外形象从一个“小国”转变为“虽小但有弹性”的国家。
立陶宛总统的言论能否影响欧盟其他国家,仍有待观察。
经济代价
立陶宛为此负上了代价。自与台湾同意设立代表处以来,立陶宛在向中国出口商品时受到阻碍。
本周二(1月4日),立陶宛最大的商业协会立陶宛工业联合会(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Industrialists)表示,约有130家公司无法通过中国海关进行货物清关或转运。
这一事件对贸易的影响还延伸至其他欧盟国家。欧盟官员近日表示,一些跨国公司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不得不考虑是否与立陶宛终止合作。中国外交部则否认向跨国公司施压。
“中东欧和欧盟的主要声音是站起来对抗中国,以保护其自由,并选择在欧洲层面上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在‘17+1’框架内与中国打交道,以避免北京‘分而治之’”,冯儒莎说。
立陶宛去年5月宣布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的“17+1”合作机制,该机制于2012年启动,旨在建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跨区域经贸合作。在此之前两个月,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就曾宣布,将于年底在台湾开设贸易代表处。
针对总统称以“台湾”之名设立代表处是“一个错误”的言论,立陶宛现任政府中的国土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代表严厉批评了这一说法,包括去年访问台湾的立陶宛国会友台小组主席马塔斯·马玛窦(Matas Maldeikis)。他们强调,总统前后矛盾,先是表示支持设立代表处,后来在10月强调立场没有改变,但随后又怀疑这种外交政策的价值。
立陶宛外交部5日重申,立陶宛政府欢迎设立台湾代表处,此决定“坚定不移”。
台湾力挺
台湾试图减轻中国经济反制对立陶宛的打击。
立陶宛总统的言论引发争议后,台湾驻立陶宛代表黄钧耀5日宣布,台湾将设立二亿美元的中东欧投资基金,在有利于台湾与立陶宛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产业进行投资,共同提升竞争力;投资领域初步锁定在半导体、生技、雷射等。
一家台湾公司周一(3日)购买了2.4万瓶立陶宛朗姆酒,这些酒据报被中国海关拒收。去年一年,立陶宛啤酒品牌沃福斯(Volfas Engelman)在台湾的销量增长了23倍。
台湾此前还决定,今年将为立陶宛建立半导体工作团队,这能增强立陶宛的制造能力,并在发展区域半导体供应链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性。
台湾外交部门发言人欧江安4日晚表示,对于他国政府内部的政策决策过程,外交部不便发表评论。并称,有关立陶宛政府仅因同意以台湾为名设处而遭受中国全面性打压,“台湾坚定力挺的决心不会改变”。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