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采:第三个疫情春节,澳洲华人红了眼眶:“妈,我想你了”(视频)
又是一年春节,身在海外的你是否已和家人团聚?又或因疫情不得不再次推迟回家的行程。
每当看到视频中又添白发的父母,是否也会嗟叹岁月匆匆?
在悉尼和墨尔本,来自各地的华人朋友们聊起团圆这个话题时,对着记者的镜头,瞬间就红了眼眶。
华人五湖四海,最馋过年团圆饭
来自浙江的悉尼华人Andrew已近3载未归乡。提起过年,他首先想到的是发红包,“然后家里人坐在一起吃饭,还会经常出去串门。”
来自黑龙江的张女士上次回国还是2018年,已有4年多未能和亲人团聚。她印象中的春节应该“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
朱先生老夫妇来自马来西亚,旅居澳洲已47年之久。不过,对于“年”、对“故乡”,他们依旧有着强烈的思念之情。
“吃年糕啊,吃年菜啊,然后放鞭炮啊。很热闹,非常热闹。”谢女士描述着马来西亚的春节。
程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在他的印象中,北方的年味儿特别浓,而他已经2年多未见到双亲。
分别来自上海和湖南,Cathy(下图左)和Mary不仅是室友,更在疫情中结下深厚友谊。她们在疫情爆发前抵达墨尔本留学,不料本科攻读过半,却一次家都没能回。
操着一口地道东北口音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已经13、4年没有回家了。”
来自山东威海的孙先生孤身一人在悉尼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坐在店外吃早点。他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已经4年多没回家。
“家人,不好说,不说了。”提起家这个字眼,孙先生一下子红了眼眶。“家嘛,怎么说呢......我妈今年93岁了,身体还好,一个人过,谁也不跟的......真的就是想家。”
“我妈妈蒸的年糕是世界上最好的!”
提起年夜饭,大部分人最怀念的仍是妈妈做的菜。
“年糕!我妈妈蒸的年糕是世界上最好的!”提起妈妈的手艺,年近80的谢女士依旧一脸自豪,像个孩子。
Cathy最想吃外婆做的腌笃鲜,“里面会放肉啊,蛋饺、肉圆。”
Mary最想念爸爸做的“水煮肉片”,“就是很好吃,很辣、很辣。”
墨尔本留学生Valentine也已经2年多没有回家。记忆深处,最爱的是奶奶做的那一桌年夜饭。
“然后大家一起看春晚,最快乐的时候是给红包的时候,超开心,就会看里面有多少钱,悄悄地看。”
“其实没有特别的菜,主要看中的是全家坐在一起的这个氛围,最想念的菜肯定都是妈妈做的。”程先生说。
“时间太快,父母趁我们不注意就老了”
提及父母的变化,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叹,对未能陪伴父母在侧感到愧疚。
邹女士已经60多岁,来澳是为照顾儿孙,但国内还有93岁的老母亲。前几次来悉尼不到一年便可回国,而今受困于疫情,已经2年多没回国。“我们每天视频2次,但就是不能回去。”
Valentine告诉记者,“突然觉得爸妈变化挺多的吧,有的时候妈妈会突然间说爸爸最近的身体状况。没能陪在他们身边,我自己也挺愧疚的。”
Cathy和Mary也感慨,“看着父母和印象中可能不太一样,就变老了吧。时间过得太快,父母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变老了。”
“小朋友们都长大了,老人都变老了。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多珍惜一下身边的亲人吧,时间过得太快了。”Andrew说。
“拥抱是心与心最近的地方”
被问及下次见到父母第一件事情会做什么时,张女士脱口而出,“当然是拥抱了。”
“首次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其次,我换一种形式,不用我妈帮我准备饭,我来准备。”程先生说。
“第一件事肯定是下了飞机以后,父母会来接机嘛,然后就在机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Cathy的室友也在一旁连连赞同,“对,肯定是拥抱,因为拥抱是心与心最近的地方。”
想到再见到9旬老母亲的场景,孙先生有点伤感,“就是好好看看她,其他的不想了。”
“妈,我想你了”
在采访的最后,对着今日澳洲App的镜头,受访者们向家人各自表达心底最想说的话。
“大家都加油吧,时事维艰,但是希望永远在前面。”
“我想对妈妈说,好好的等我回去,尽尽我的孝心。”
“大家都健健康康的活着吧,把疫情熬过去了再团聚。”
“最最希望的还是他们可以健健康康,照顾好自己,与此同时,我在这边也照顾好自己,我觉得就是对他们最大最大的安慰。”
“希望大家来年的时候都心想事成,平平安安的,然后不要给自己留什么遗憾。”
“新年快乐,然后身体要好好的,要等着我哟!”
“妈,我想你了。”
{{voteID:1022434784175016}}
(记者 Flora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