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2000亿美元协议“中国最后一点也没买”,拜登是否会重启贸易战(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月7日,美国统计局称,去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扩大450亿美元,上涨14.5%,至3553亿美元,是2018年以来最大逆差。
与此同时,中美在2020年初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到期。美国官员称,中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即在2020年和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
承诺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但不降,反而飙升。有分析称, 中美可能启动新一轮贸易磋商。美国商会则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贸易调查。
然而, 专家称2018年开打的中美贸易战改变了两国贸易发展的路径,拜登上台后依然沿此路径前行,但新的贸易战并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 同样, 北京似乎也无意接招。
“2000亿美元,中国一点儿也没买”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利用该国的“301法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随即用高关税反击,随着双方不断加码,关税最终几乎涵盖所有商品。
2020年初,中美两国坐下谈判,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按照协议,中国承诺2020和2021两年,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1512亿美元)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P. Bown)向BBC中文表示,按照协议,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
鲍恩曾在奥巴马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担任高级经济学家,主攻国际贸易和投资。
他说, 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购买1444亿美元,甚至没有达到2017年的采购水平,至于那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最后一点儿也没有买”。
鲍恩解释,责任不在拜登政府,中国购买的节奏从来都滞后,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当年目标的54%,但到年底仅完成59%,而2021年的采购目标甚至比2020年还要高60%。“中国根本追不回来”。
为何中国未能完成采购目标?
从数据来看,鲍恩分析,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占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的44%,但中国仅完成该领域采购目标的59%,因为其中极为重要的汽车和飞机,都表现差劲。
汽车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备受打击。福特汽车曾表示,额外施加的钢铝关税,使其成本骤升10亿美元,削弱出口竞争力;而特斯拉等厂商则将本该出口中国的产能转移出美国来规避关税,进一步降低美国汽车出口中国的能力。
飞机及配件表现则更糟,仅完成协议中目标的18%。原因是两起波音737Max坠机事故后,中国对该型号下达采购禁令,直到2020年末才解除。但禁令解除后也未见来自中国的新订单。
此外,服务业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第二大部分,占比37%,在新冠疫情之下受到严重影响。
鲍恩介绍称,可以说贸易协议中关于服务业出口是最合理的,目标没有过高,也未受关税影响。但新冠打击下仅完成52%,其中占比过半旅游业萎缩几乎九成,教育业也因为赴美留学生下滑而萎缩。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高级讲师袁志乐向BBC中文表示,2020年,中国经历了疫情高峰,国内需求大幅减少,影响了消费品进口,包括来自美国的产品。
“疫情也导致国际贸易中供应链的中断,物流能力受限,特别是海运,这使进口美国制成品更佳困难,也更昂贵。”袁乐志表示。
制造商受到了关税的影响。
没人想打却很可能打?
中国未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采购承诺,有观点认为下一步两国将密集磋商。
这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一次演讲中披露,她将寻求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会晤,检讨中国未能遵守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情况,包括未足额购买美国商品。
今年1月1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目前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
2月1日,戴琪在一个线上论坛发言称,美国正试图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但两国贸易关系目前“正处于困难阶段”。对于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戴琪声称“尚未取得成果,中国没有达到该协议定下的目标”,她的团队“正与中国进行积极交涉和磋商”。
上周,美国商会国际事务负责人布瑞连特(Myron Brilliant)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一轮贸易调查。
换言之,如果中美不能达成新的协议,弥补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失败,贸易战有可能重启。
然而,从各方表态来看似乎没人想要一场新的贸易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近期回应称,“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国政府也在实际上放松关税壁垒。戴琪曾表示,她将批准把某些中国进口产品排除在美国惩罚性关税之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未来可能还会启动更多排除程序。这些关税往往由美国公司支付,因此有时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
此外,袁志乐认为,美国不想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还在于,两国需要在不同的全球问题上合作,包括全球变暖和一些地缘政治冲突。
“另一个短期因素是,贸易战可能会使美国目前的高通胀率恶化,也会损害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贸易战中征收的关税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制造商和最终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成本。”
对此,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曾表示,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而调整对华关税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至于美国企业,鲍恩说,“美国企业连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都不想要,所以他们不想再来一场贸易战。”
拜登的贸易战
虽然没人想要一场新的贸易战,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可能。
“多数情况下,双边贸易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没有国家想停止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袁志乐解释,然而,有时贸易战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更高层面国家战略的手段。与特朗普相比,拜登政府领导下的中美之间的潜在贸易冲突将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比如,人权、环境和技术竞争以及国家安全,将出现在贸易谈判中。
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和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洛杉矶。
这意味着,新贸易战的打法可能不同。2018年贸易战开打后,逐渐成为特朗普外交领域的“主菜”,其他“配菜”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损害“主菜”的表现。因此,当2019年香港抗议示威如火如荼之时,特朗普一度保持距离,彼时正值中美贸易谈判。
此后,特朗普对华政策迎来一轮转变。
新冠疫情肆虐后,特朗普任内经济成绩被快速抹平。在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面前,贸易战带来的政治利益几乎不值一提。特朗普话锋一转,开始高调批评中国为病毒全球传播的祸首,并在经济、外交、科技、人权等所有领域全面对华施压。
在拜登时代,人权问题和地区安全可能将取代贸易,成为这位民主党总统对华政策的“主菜”,同时改变特朗普时代对盟友和对手“全面开火”的策略,减少针对盟友的关税,集中压力对付中国。
鲍恩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在寻求对话新策略,首现就是与盟友合作,比如欧盟,美欧可以共同确定中国哪些做法对他们的代价最大,然后形成最终与中国的谈判条件。
袁志乐表示,中国崛起一直是美国政治家和普通民众的主要关切,特别是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可能使贸易谈判更加困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能被用来保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政府渴望与其他国家合作对抗中国的崛起。
“如果中国和美国盟友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国也可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将导致一场新贸易战。”袁志乐称。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