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拒称俄军对乌克兰“入侵” ?(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破晓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殊军事行动”后,相较西方接连回应并谴责,中国直到下午才做出表示,拒绝外媒称呼俄罗斯的行动为“入侵”。北京为何这样说?专家向德国之声分析北京立场。
(资料照片)
僵持数月的俄乌危机周四(2月24日)出现突破性转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破晓时,无预警透过全国直播演讲表示,已授权俄军向乌克兰进行“特殊军事行动”。随后,乌克兰东面、南面、北面都遭到俄罗斯攻击,基辅多地传出爆炸。俄乌交锋状况持续白热化。
相较于美国、德国、欧盟等西方国家陆续回应谴责,并称要召开紧急会议,研议制裁,中国态度则相对低调沉默,官方直到24日下午才针对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做出发言。
根据《路透社》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每日例行发布会上,拒绝一名外国记者将俄罗斯的对乌行动描述为“入侵”的说法,同时呼吁“参与乌克兰局势的所有各方保持克制”。
中国为何拒绝称呼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为“入侵”?有学者认为,中国谨慎发言是为了留有诠释空间,北京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来评估俄罗斯的行动。
避免造成“一中原则”潜在威胁
台湾中山大学亚太事务英语学程兼任助理教授林颖佑告诉德国之声,中国外交部的说法谨慎暧昧,是为了保有诠释空间,不能直接解读成是“中国站在俄罗斯这一边”。因为中国的说法是——俄罗斯的对乌行动不是“入侵”,但也没有进一步说明,那这样的行动到底是什么。
在清晨的关键谈话中,普京强调,俄罗斯采取行动是因为北约进一步东扩,以及使用乌克兰的领土,令人“无法接受”。普京称,俄罗斯要替乌克兰“去武装化与去纳粹化”。
此前,普京已经承认乌东由叛军控制的两个分顿涅茨克(Donetsk)和卢甘斯克(Luhansk)独立。林颖佑说,“俄罗斯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在保护乌东的亲俄人士或俄罗斯人。”
他认为,理论上“中国应该要谴责俄罗斯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因为中国不会乐见俄罗斯“保护乌东亲俄人士或俄罗斯人”或“去法西斯化”这样的说词,未来可能被中国所称的“境外势力”复制挪用在新疆、西藏甚至台湾上,对所谓的“一中原则”造成威胁。
林颖佑补充:“(中国)措辞还是很谨慎,可能中国外交部也还在头痛要怎么诠释这样的行为。”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破晓时,无预警透过全国直播演讲表示,已授权俄军向乌克兰进行“特殊军事行动”。
中俄关系近来被认为有愈来愈密切的迹象。2月初,中俄一份联合声明中,俄罗斯重申并承诺“俄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同时,向来对俄乌危机小心发言的中国,也首次明确与俄罗斯一致表达对北约东扩的反对。
上周末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曾表示:“西方国家应该思考一下,北约继续东扩是否可以带来更多安全。”
林颖佑说,在俄乌状态还不明朗的时候,(中国也)不太敢说什么,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宁愿比较慢(回应)、打安全牌”,也不愿意失言落人把柄,毕竟“讲不好可能以后会变成其他国家,或是对中国政策有意见的国家、组织、人士”发动舆论攻势的题材。
俄罗斯“合理推诿” 中国小心平衡
澳洲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迪则认为,关键在于似是而非的“合理推诿”(plausible deniability)。俄罗斯称“对乌东所谓的军事入侵,为‘维和行动’”,这样合理推诿的理由,其实北京也未必认同,但由于中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评估俄罗斯的行动,也只能以模糊的说词来回应,并先专注于继续批评西方国家。
宋文迪向德国之声说,“中国正试图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平衡,它既不希望被看做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帮凶,同时也不想与俄罗斯拉得太远,以至于未来失去俄罗斯的潜在支持。”并补充:“国际局势顺风时,由于西方掌握了主要国际体系,中国还是会想要与西方来往,但同时也不会想要失去俄罗斯这个‘保险’”。
舆论关注台海局势
俄乌局势恶化延烧当下,中国官媒及媒体也即时更新乌克兰当地状况,社群网络上的舆论亦高度关切,关于俄罗斯挥兵乌克兰的各种相关词条,短时间内冲上微博热搜。
截至周四(24日)傍晚,“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的热搜话题已经冲破15.3亿次阅读量。
针对俄乌局势,有中国网友说是“见证历史”,同时也有许多舆论提到台湾。一名网友就表示:“这感觉就算是俄罗斯拿下乌克兰,北约也不会出手,现在会不会是解放台湾的大好时机?”
台湾社会则出现有关中国会否趁势出兵台湾的讨论。台湾领导人蔡英文针对俄乌情势日前已指示国防部做好军事整备,台湾国防部门周四(24日)表示,三军战备部队保持高度警戒,严密监控台海周边状况及军事动态。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