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娃爱哭闹不说话,治疗师点出“可怕风险”,亲子默契反成害(图)
小孩到2岁仍只爱哭闹不说话,千万别当“大隻鸡慢啼”!语言治疗师表示,孩子对说话不感兴趣,是因为大人在他说话之前,已经抢先满足了他的需求,孩子发现不需要说话也能沟通,就更不愿意开口,但若放任不理,可能会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影响日后学习与沟通。
一名老奶奶牵著2岁大的小孙子到医院就诊,一到诊间就表示,“他都听得懂啦!叫他做什么也都会,只是他就不会讲话,之后长大就会讲了吧?”
卫福部门台北医院复健科语言治疗师刘又菱表示,孩子的行为与习惯有关,如果在无需发出声音,只要透过眼神或动作就能完成交流,等时间一长、次数越多,孩子就越不会主动说话,只会用哭闹作为唯一的表达方式,家长以为的默契反而成了綑绑孩子前进的动力。
家中小孩刚好有类似情况该如何改善?刘又菱建议,可先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开始,例如对“吃”有慾望的孩子,家长可让孩子练习坐在固定座位上,与家长面对面一起吃饭,过程中透过较夸大的口型及语气,做出张嘴“阿”及做出咀嚼“阿姆阿姆阿姆”的动作与声音,可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进而学习模仿。
“当孩子尝试表现时,家长可鼓励及喂下一口食物,让孩子能再做出互动行为。”刘又菱提到,大部份有语言障碍的孩子首次接受语言早疗的评估时,几乎都不会发出声音,看到喜欢的玩具常常直接抢走或哭闹,但当孩子习惯互动后,可透过游戏增加语言难度,例如例如张口时改成说“咻、哇、哦”等字,并配合音调增添变化,另可增加合适的单词,丰富字彙量。
最后,刘又菱也强调,过度使用3C产品是造成语言迟缓的原因之一,因为声光刺激较大,会减少孩子对于其他人事物的兴趣。长若发现孩子不爱讲话,可多尝试不同的互动及引导方式,若效果不如预期,或发现孩子的发展程度仍落后于同龄孩童,应尽早安排带至医疗院所进行早疗评估,例如复健科门诊、语言治疗所等,越早接受治疗越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