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及:俄乌冲突五结局 北京有何战略选项(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随后兵分四路挥军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与顿涅茨克人民军、卢甘斯克人民军合流进攻,以“收复”两共和国的“失地”为目的,形成东乌克兰攻势;东北部战线,俄军与白俄罗斯军协同作战;南部地区,俄军由克里米亚北上占领赫尔松(Kherson);北部战线,俄军由白俄罗斯南下,包围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眼下哈尔科夫(Kharkiv)、马里乌波尔(Mariupol)等城陷入热战,俄军依旧掌握主动;俄乌双方也已经历过四轮代表团谈判,但至今未有显著突破。
与此同时,金融、经贸、媒体、科技、认知等非传统战线同步打响,西方对俄罗斯祭出严厉制裁与抵制,知识界亦为此地缘剧变激烈交锋。当地时间3月10日,台湾“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举办“俄乌情势—反思与前瞻”时事座谈会,“多维新闻”于会后专访与谈人之一、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张登及教授,探讨俄乌情势牵动的国际格局变化,以及对两岸的相关启示。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张登及教授谈俄乌局势。(多维新闻)
多维:您前面提到了中美俄的战略三角关系,不知您怎么评价这三方在此次冲突下的行动与反应?
张登及:首先是俄罗斯。此次冲突爆发,俄罗斯确实先越界,甚至侵入乌东两个“共和国”以西的乌克兰领土,然后俄军又从白俄罗斯南下直指基辅,普京(Vladimir Putin)这个决定超过了我早先的预期。但是如前所述,只要是正规军出动,即便是到乌东两州也必然代价高昂,所以这一重大决定必有其原因。何况剑指首都,如果俄罗斯不能取得绝对优势,那么乌东、克里米亚,以后都可能会失去;就算扶植傀儡政府,也很难长久。
俄罗斯希望用闪电战制服乌克兰,拿到城下之盟,这就是希望逼迫基辅谈判,而不是自己去统治。如果问此次俄罗斯出兵是否有计划,我觉得是有,但是不会想把乌克兰“伊拉克化”。何况如果乌西出现“乌克兰的重庆”,会很麻烦。俄罗斯有阿富汗的惨痛经验,应该不会想在乌克兰重演。
美国也有其两难。拜登(Joe Biden)的期中选举要到了,虽说在降低失业率上,拜登政府有成果,但通胀还是居高不下;现在又对俄罗斯祭出严厉制裁,物价必然更加飞涨。但是在政治上,拜登又没有对俄罗斯示弱的空间,也不敢缓和对华关系,因为这会引来对手攻击。可以预期,2024年的美国两党,恐怕都会往对中俄都强硬的方向加码。除非俄罗斯出现“颜色革命”,美俄关系应该会长期敌对。
如果此次华府真的直接介入乌克兰,就会陷入真正困境,也就是未来在东欧与“印太”两线都要施压,负担太大。但如果介入不够,会让外界看清,美国根本不对乌克兰提供直接支援,大国威望与可信度会出问题。
2022年3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捷克总理菲亚拉、以及斯洛文尼亚总理扬沙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会面。(AP)
北京方面,看起来暂时是半个局外人,因此保有灵活性。美国此次威胁要一起制裁中国,却暴露自己的双重标准,因为印度与以色列也不加入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美国却没有威胁要制裁以、印两国,无形中伤害了自己的道德高点。中国可能希望采取一个立场,就是扮演中立性大国的角色,表示自己尊重领土完整,但也反对单边制裁。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目前很谨慎,暂时没有失分。
但是中美关系会否因此缓和,我个人觉得非常困难,因为中美关系与互信已经受到破坏。就如大陆学者阎学通说的,自奥巴马(Barack Obama)时代起,中美已经沦为“假朋友”关系,现在则是进入零合竞争的“准敌对”关系,双方不再能诚恳交心。何况现在是国际秩序转变期,美国要护持单边霸权的情结更不容易摆脱。
另外此次可以看到中俄出现了“更加靠近”的态势,包括冬奥时普京访华发表联合声明,又传言普京离华后中共高层连夜开会,被美国情报界认为是“中国事先知道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的证明。这种指控当然不可能有证据。我认为普京最多是向习近平甚至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明“不满足哪些条件”就出兵,而不是出兵的日期。但俄罗斯有意在出手前先“稳住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俄乌冲突爆发后,外界关注美国的战略重心会否从印太向欧洲移动。对此发展,美国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有近期的美国要员访台。但一方面北京维持对台施压,包括军舰出现于兰屿外海等,台湾最近也有讨论是否量产中长程导弹、延长役期,也可以视作是对俄乌冲突的回应。很显然,乌克兰跟台海议题确实出现了“连动”的现象。
欧盟领导人于3月10日及11日在法国凡尔赛开会,讨论如何进一步协助乌克兰。(AP)
多维:您怎么看待俄乌战争未来走势,以及对台海可能的影响?北京又有哪些战略选项?
张登及:其实乌克兰跟台海议题有一个地方很像,就是各自逼近中俄门口,过去相对宽松的议题,逐渐成为大国竞逐的核心问题。
今日的俄罗斯经济创新不足、人口老化,主要是靠能源、军事优势来撑门面。但俄罗斯的历史记忆也会告诉他“必须守住家底”。我认为普京不至于错估俄罗斯的能力,还想搞“大斯拉夫主义”。其更多是想维护周边安全,亦即保障俄罗斯国家的生存。当然很多人会说:“现在是俄罗斯威胁小国乌克兰,谁敢去打俄罗斯?”这种说法直觉有理,但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远距侦查与进攻体系都会改变原有吓阻手段,这就是为何俄罗斯急速研发高超音速导弹,因为北约在前线国家部署导弹侦察和防御系统,表面上说是防御伊朗,其实在俄罗斯看来,就是要让它的核武变废铁。无事则矣,一旦东西方发生“意外”,俄国反击与出击的能力大幅降低。国际政治强调“自助”而非“信任”;俄国如果要在古巴部属类似的东西,美国也不会坐视。
至于未来战局走向,除非有一方完全被消灭,不然谈判会持续进行。乌克兰一开始原本不欲谈判主权问题,而是只想讨论“人道主义走廊”的设立,以拖延换取西方更大规模、直接的支持。但现在或许战场优势渐失,便无法再回避;从俄方角度来看,除非有把握推翻乌克兰现政权,否则莫斯科仍会参加谈判。美国也想通过制裁,鼓励俄罗斯内部发动“颜色革命”,不过目前看来难度很大。
我个人当然同意战争拖得越久,乌克兰百姓就越痛苦,俄罗斯民生也将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全球物价飞涨,大家遭殃。不过如果从学术的“极限思考”出发,我们也可就各方立场与要求,推演出几种战局可能,并由此探讨各方行为者的选择和损益。
乌克兰战局大约有五种可能结果,从俄方败的极端到胜的极端,分别是:一、俄罗斯全线战败,甚至被迫交还克里米亚等地;二、乌军收复大部分失地,俄军被迫退守乌东两州;三、俄乌长期交战,乌失去东部,中央政府西撤利沃夫(Lviv);四、俄军消灭乌军主力,乌政府做出重大让步,俄回撤乌东;五、俄军占领乌克兰,成立新的代理人政权。
第一种结果,俄罗斯可谓惨败,或将导致政权变天或核武冒险;而乌克兰不止成功收复乌东,也可能加入北约。第二种结果,仍算俄罗斯大败,普京政权将持续不稳;乌克兰则可能伊拉克化,其政权实质融入北约,美国可以卸责西欧,并且回头升高对中国的制裁。第三种结果,战况长期胶着半年以上(到拜登期中选举以后),俄乌冲突长期化,普京政权仍有不稳风险;但乌克兰也可能利比亚化,没有加入北约的空间;美国同样会选择卸责西欧,回头升高对中国的制裁。第四种结果,俄罗斯小胜,乌克兰可能阿富汗化,也无法加入北约;美国会回头施压中国制裁俄国。第五种结果,俄罗斯获得战场胜利,那么乌克兰的命运仍是阿富汗化,也无法加入北约;美国被迫需要长期极限抗俄,那就需要一定程度缓和中美关系,牵制俄国才会有效。北京在这种情境下,可能取得战略枢纽。
综合上述五种结果来看,如果最后出现第一种或第二种,对华府都算胜出,可能力压俄罗斯、北约再扩,同时完封印太、回头克制中国,拜登也因此能交出高分政绩,压制特朗普,可谓“一石三鸟”。不过当下俄国可能恢复了一定的战场主动,使美国内部缺乏解决俄国再解决中国的政治空间,其实力又不可能同时在东西两线进行高强度施压,想要主动操作中美俄三角关系,非常困难。所以最后也不无可能在俄乌战争中出现北京的“机遇期”。
这次冲突,莫斯科代价高昂的冒进给北京上了一课,而乌克兰的遭遇,其实也给台湾上了一课。不管一石二鸟或“二石三鸟”,成为战场的石块代价极高。历史无法复制与重演,但或许瑞典与芬兰的经验和智慧仍比乌克兰出色,这当是台湾应该借鉴的。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