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微博上决定去死,她是第一个,希望也是最后一个(组图)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这是抑郁症博主「走饭」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条遗言。
10年前的今天,这条微博引发全网轰动,网友自发寻找救助走饭。
不幸的是,这条微博是定时发送的,她在前一天就走了。
走饭在无声的黑暗中离开,但她的微博却永远留在了阳光之下,每时每刻都热闹非凡,仿佛是一个常去常新的观光景点。
时至今日,「走饭」最后一条微博的评论量已经高达100多万,并且还在上升。
你可能会好奇:十年过去了,为什么「走饭」一直没有被遗忘?
翻看她的微博,你就会找到答案:
其实「走饭」离你我很近。
或许,她就是隐藏在你我内心深处的某一面。
01
在一了百了前,
她也曾深爱着这个世界
「走饭」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僵尸剧《行尸走肉》,因为她想变成一个僵尸,“留个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喝血吃肉,还不用思考。”
她理想的人生,总结下来就是「没有变化」:
情绪始终安定,生活总是安宁。
只可惜,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爱开玩笑、不允许无聊的小孩,跌宕起伏是充分必要条件,所有人都不例外。
不同的是,「走饭」还多了一个附加条件——被“恶魔”缠身,永远无法安定。
走饭出生在南京郊区六合的一个小镇。
16岁那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市里有名的高中,然而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学校里,走饭成绩平平,巨大的落差让她变得不爱说话,在班上也毫无存在感。
也是在那一年,“恶魔”第一次找上了她——
走饭得了轻度抑郁症。
幸运的是,老师看她性格内向,便安排她和爱说话的同学坐在一起,渐渐的走饭话也变多了,再加上妈妈带她看医生吃药,病情很快好转了。
只是那时谁都没想到,这其实是一场恐怖电影的预告。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比赛的号角在全国吹响,20岁的周笔畅一路高歌猛进,从广州区冠军唱到了全国亚军。
图源:网络
这届《超级女声》火遍全国,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当年春晚。换句话来说,她就是当年的顶流,身后跟着一群狂热忠实的粉丝,为追逐梦想的偶像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其中,就包括走饭。
为了攒钱买演唱会门票,她省吃俭用,每天的早饭和晚饭冲泡点豆奶粉和芝麻糊就应付过去了,中午素菜加米饭只要1.3元。大一那年,走饭的体重从一百多斤降到了90斤。
但走饭并不在乎这些,看到演唱会的绿海时,她激动地说:“葬身绿海也无怨啊。”
那时的她,还在兴奋地期待着偶像的下一场巡回演唱会。
除了追星,她还有很多爱好,喜欢看剧,有时会和妈妈一起看,妈妈笑得“咯咯咯”,走饭笑得“噗噗噗”。
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恐怖片,几天不看“心灵都干涸了”、“说话都不滋润了”,但有时也会被“吓得魂都掉到床底,一直躲到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
她还是个十足的“花痴”,见到剧中帅气的男演员会两眼放光:
偶尔也会因为某位男演员的颜值崩坏而感慨:
更准确的说,「走饭」其实是个可爱的小朋友。
宿舍有人磨牙,她想象成是一只大兔子在吃夜宵。
她会因为买两个香瓜花了十块大洋,而气呼呼地对香瓜说:“我再也不相信香瓜啦。”
她会在微博分享自己有趣的梦境,有时梦见两个男孩子同时找她约会,有时梦见去山洞里寻宝:
即使是在后期重度抑郁症时,她也没放弃自己可爱有趣的灵魂:因为买的优乐美奶茶比较好喝,她特地上微博夸奖了一下代言人。
「走饭」最令人心疼的一点,她是一个善良到骨子里的人,尤其擅长「换位思考」。
在工位上打了个喷嚏,她怀疑自己感冒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办公室的孕妇会不会被她传染;
即使是花花草草、雨,她也能共情。
这是她的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
走饭就像是一个刺猬中的异类,朝向别人的刺全都朝向了自己。
这种本能的「换位思考」在最后几乎害惨了她。
02
她说,那是她早已死去的三年
2011年,她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走饭的第一条微博是在2009年发的,按她所讲,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她,实际上一点也不快乐——
那是她早已死去的三年。
大三那年,抑郁症还是敲响了她的门,拽着她拼命往深渊下坠落,而恶魔的深渊里最不缺的就是「孤独」。
大学临近毕业,大家都忙着考研、实习、出国留学.....她的好朋友也都不在她身边了:
打开手机,她时刻想着,下一秒就会有人联系自己:
备受抑郁症折磨的她,无比渴望着身边能有一个人陪她说说话:
孤独之下,走饭萌生出许多千奇百怪的幻想:
孤独的另一面是诗人,高晓松曾称赞她是“卡夫卡般的诗人”,这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悲哀。
走饭的「孤独」,还伴随着不断的「自我否定」。
期末考试,走饭挂科了,只要一想到补考就紧张得肚子疼,因为她很害怕拿不到毕业证,但是重度抑郁症已经让她完全看不进去书,她每天都很焦躁。
补考之后,等着她的还有毕业论文,一遍又一遍的否定、修改让她抓狂。
高度密集的挫败感让她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困境,她觉得自己很没用:
照镜子时,她恶狠狠地对自己骂着:“真想吐你一脸口水。”
她不喜欢关注星座,只是因为星座把她描述得太好了:
最后,她本能的“换位思考”,让她把一切的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妈妈也曾安慰她“混到毕业就成”,她反而觉得这样更对不起妈妈。
她接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可一听到“你得赶快行动起来了”,“我就想立即冲出马路被车撞死。”
这样矛盾的她,每一天都过得痛苦不堪:
这种复杂的情绪在她实习工作后达到了顶峰。
她工作的地方离学校很远,坐地铁要做16站,她讨厌坐地铁,时常坐过站、坐错方向:
但她更讨厌工作:
单位里有个实习生,因为犯了错误被赶走了,还被同事们说了很难听的话,她担心自己也会像那个实习生一样狼狈,每天过得小心翼翼。
大学即将毕业,大家都在满心期待着自己的未来,只有走饭不想有未来。
她讨厌每一个明天,一想到就觉得很恐怖:
她认为人生最美秒的事是:“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死了。”
走饭在孤独、自我否定、对妈妈的歉意、对现状的不满.....各种复杂的情绪中撕扯和挣扎出的结果就是——死亡。
上课的时候,她会幻想风扇掉下来:
她的人生目标是“造一个机器人,让它来杀我。”
扭动脖子的时候,她希望能听到脖子被扭断的声音:
最悲哀的是,她认为自己的出生就是个错误:
其实,她不是没有自我拯救过,相反,她比谁都希望自己能快点好起来。
长期受抑郁症的折磨,吃药产生的副作用,让她的手抖个不停:
她的失眠症已经到了一种安眠药都不管用的地步,要两种药混在一起吃才行:
她曾心怀希望地和别人聊天寻找安慰,却发现那些话一点用都没有。
最后,她绝望地在小号问:
“我真诚地想问一句,有没有什么能让我快乐。”
可直到故事结尾,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03
遥远宇宙的星光跨越过数光年,
终于被看到了
有人说:死亡不是结束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在时间之外,她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走饭曾说过:“想想看吧,他的生命中有那么一分钟是属于你的,他读了你的一条微博,还留下了评论。”
按照评论的数量,现在至少有100万人的生命中有过她。
惊喜的是,这里面还包括她的偶像周笔畅。
周笔畅得知后,专门为她发了一条微博悼念她:
在她的演唱会上,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7排26座永远没有人,却总有一束花摆放着。
图源:网络
那是周笔畅特地为另一个世界的粉丝准备的,她把这个座位看作“我们与他们世界的连接点”:
“7排26号的座位,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座位,但是我将它看作我们与他们那个世界的连接点。鲜花放置在座位上,永远为想念他们而留。至少这个坚持,我会固执地任性下去。”
走饭对于偶像的微博仍停留在2011年的演唱会,但在评论里,我看到了温暖的延续:
或许,她在另一个世界的7排26座已经看到了吧。
10年间,无数的人来光临走饭的微博。
有人把她的微博当成一场长长的电影,看着她的碎碎念,跟着她一起哭哭笑笑,直到大结局。
因为走饭曾说过想听故事,于是每天有很多人来这里给她讲故事,有的博主竟然坚持了2年多:
这里更像是一个只属于抑郁症患者的秘密基地,他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巨大的树洞,诉说着平日里无人理解的话,仿佛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一位抑郁症患者把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描述成“总有一些东西像水流一样在我们之间传递”,“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的存在。”
还有一群善良的人,在这里当起了拯救者,鼓励那些对生活绝望的人走出阴霾。
这个树洞,甚至还引起了中科院的注意。
中科院朱廷劭团队,通过ai分析走饭微博下的留言,用微博账号“心理地图PsyMap”,向有自杀倾向的4222人发出了私信:
“我们在微博中看到了你的评论,你现在还好吗,情绪状态怎么样?”
短短的一句话,背后凝结了团队几个月的心血。
每一刻,树洞都在发生新的故事。
走饭就像是遥远宇宙的一颗星星,跨越数光年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她的光。
04
抑郁症的“病耻感”是全社会的合谋
「走饭」让抑郁症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里,这是她用生命付出的代价。
但悲哀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对抑郁的认知并没有飞跃式的改变。抑郁症人数还在不断攀升,并且增速越来越快。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9500万人,相当于,在我们身边平均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抑郁症,但就诊率却不到一成。
图源:智研咨询
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提到: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患,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普遍认可,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住院治疗,更是被不少患者和家属明确拒绝。
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患者有“病耻感”,从而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一位抑郁症患者起初非常抗拒进医院,几经辗转,才从普通综合医院走进精神专科医院,康复后的他才意识到是自己认知不够和“病耻感”。
抑郁症的“病耻感”是全社会的合谋,这位抑郁症患者康复后提倡:
希望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能团结起来,打消病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实际上和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而且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
人民日报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的医生,给大家总结出了「抑郁症早期四大症状」,从中我们可以去判断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是否有抑郁的风险:
1、总高兴不起来;
2、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对社会交往厌倦、冷淡;
3、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
4、长期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是很疲倦。
如果这种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以上,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类型的抑郁症不易被察觉。
微笑型抑郁:表面和别人谈笑风生,实际上内心深处有抑郁体验;
隐匿型抑郁:有大量躯体不适的症状,反复去综合医院就诊,实际上是抑郁症状。
那我们身边的人能做些什么呢?丁香医生提供了一些方法:
1、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2、督促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运动;
3、督促患者定期复诊;
4、调整心态,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
3、最重要的还是身边人的理解和陪伴。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专业的「治愈」;
而我们需要的,只是理解和认同——
「治愈」并不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