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3.5°C-15.7°C
澳元 : 人民币=4.8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多维:上海在进行了不起的防疫探路试验(图)

2022-03-25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过去一年多,上海防疫模式一直是中国舆论场讨论的焦点。有人冷嘲热讽,更有人羡慕和称赞。所谓上海防疫模式,简单说是在动态清零和正常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的说法是“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多维:上海在进行了不起的防疫探路试验(图) - 1

正因这样,所以过去一年多人们不难发现,与许多地方防疫动辄扩大化、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不同,作为中国大陆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面对相当大疫情输入风险的上海,每次遇到疫情,不仅没有封城、全员核酸检测,人们生活基本照旧,而且率先实行流调隐私保护,只谈地点不提人,允许集中隔离时带宠物,在迪斯尼美丽烟花下进行有序核酸检测,中风险区精准到一家奶茶店……诸如此类既科学精准又充满人性化、柔性化的操作,让上海防疫备受好评。单是在2021年,除了民间舆论场的广泛称赞之外,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中国官方媒体以模范作业来褒奖上海防疫模式,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在上海召开防疫经验研讨会,号召各地学习上海,努力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

直到今次这波来势汹汹的疫情发生后,情况有所变化。一方面由于眼下这波疫情波及范围广,病例数创下两年多前武汉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多地出现紧张情绪,纷纷采取事实上的封城措施,连深圳这样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线城市都短暂半封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防疫政策将更趋严格的氛围。另一方面上海同样遭遇两年来最艰难的防疫仗,出现一些管理上的疏漏,造成不少慌乱和问题。用张文宏医生的说法,上海“感染人数超过了年前的预期,医疗资源一下子变得紧张”,“在对病毒传播的迅速遏制与较大面积的管控中,平时最有特点的上海温度似乎随着抗疫的紧张度上升而有所下降”。不少人质疑或担心上海防疫模式会否持续?上海会不会放弃过去两年坚持的“陶瓷店里抓老鼠”模式,选择封城或半封城?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至少到现在为止,上海已经拒绝封城或半封城,依然坚持“陶瓷店里抓老鼠”。众所周知,封城或半封城属于极其严格的防疫措施,既能以极快速度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又会给人民正常生活、看病、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对内对外的联系和经济活动非常频密,一旦选择封城或半封城,其冲击和影响难以想象,不能不慎重。暂且不论早前西安封城的混乱便是例证,单是今次上海部分收紧防控措施便已经出现不少慌乱和问题,一些人的工作、生活和看病尚且面临困难,一旦选择封城或半封城,必将带来更为剧烈的冲击。所以,身兼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张文宏医生说:“上海这次战役,不搞一刀切,希望在尽量无疏漏筛查的同时能够最小化影响生活,肯定是非常不容易,也难免会不顺利,但也正显示了我们绝不肯走抗疫回头路的决心。”

张文宏医生这句话的含义非常确定和明显了,那就是“陶瓷店里抓老鼠”的模式纵使再困难和不易,上海都不会轻易走上封城或半封城的回头路。张文宏医生说,“今后抗疫,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新冠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医通道畅通,同时还保障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这些将成为上海抗疫后一阶段的重点”。他主动提到这次上海防疫,“群众反映,‘封控区内生活照顾不够,封控时间过长,医院反复封控造成正常看病困难’的情况”,“这些问题都存在,不应该回避,在今后的抗疫中我们要一一解决,要不然,抗疫成功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那怎样才能支撑上海这套“陶瓷店里抓老鼠”的防疫模式?张文宏医生解释:“当疫情出现蔓延,如果想不让城市停摆,就需要在数据支撑下不断做策略调整。当前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滚动筛查、锁定重点、切断传播链。”他说,“走出疫情的技术支撑也悄悄地逐渐具备了”。

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防疫更趋严格的背景下,上海面对两年来最严峻的疫情形势,却依然尽可能坚持“陶瓷店里抓老鼠”的防疫模式,并未雨绸缪,持续为日后最大化保持正常生活准备技术支撑。这说明什么?上海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者认为,答案大概率是上海在为中国大陆优化防疫政策,寻找最优防疫路径进行探路和试验。

笔者曾写过,一种防疫模式若想长久有效,经得住人心的检验,必然是在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必然要尊重科学、专业,尽量保持人性化、柔性化。一个知行合一的文明现代社会在面对世纪疫情时,不能屈从于残酷的强者逻辑,不能让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自由建立在大规模淘汰老弱病残之上。

中国的发展有赖于与世界的接轨和广泛交流、联系,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和对外开放中获益极大的中国,自上而下都不缺乏继续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强大意愿,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现实国情又决定了中国不能也不应该像西方那样由于自然感染造成大量民众染疫身亡。在新冠病毒毒性明显下降,西方普遍已经实现群体免疫,日渐回归常态,而中国严格防疫对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日益明显的当下,中国必然需要有一些具备合适条件的地方为日后防疫政策的优化探路。

上海正是其中最合适的探路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影响下,上海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既有中国人的集体观念,识大体,愿意在危急时刻自我约束,配合防疫政策,又有西方人的权利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生活着大量追求精致人生的老克勒。除此之外,上海人相对比较务实,相对比较尊重科学和专业。这也是为何“陶瓷店里抓老鼠”的防疫模式主要出现在上海并且持续至今。当然,在海派文化之外,上海一流的经济实力、医疗科学实力、人才储备和超然的政治地位,既是中国多数地方难以比拟,又是上海能够探索新的防疫模式的得天独厚条件。

最近,因为上海在面对相当大防疫压力和外界不少质疑下依然选择不封城,继续追求“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少分析者引述了邓小平当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时的一句话:“深圳是面对着香港的,珠海是面对着澳门的,厦门是面对着台湾的,而浦东是面向世界的。”的确如此,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崛起过程中,上海一直扮演非常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在疫情冲击已经超过两年,中国越来越需要探索出一条既不用像西方那样造成大量民众染疫身亡,又能保障人民正常生活,让一切有序回归常态的防疫路径的情势下,允许具备合适条件的上海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不失为一种务实可行而又可控的策略。张文宏医生说,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希望上海好运和继续努力,为中国大陆防疫路径的优化,提供更多可能。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Jackeroo
Jackeroo 2022-03-25 回复
上海的防疫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跟别的地方的一样,有什么好吹的
没头脑的Echo
没头脑的Echo 2022-03-25 回复
还好意思出风头 病毒没死人 防疫死了人 为了防疫而防疫 一刀切急诊都停了 护士都得不到救治 不是脑子瓦特了吗 ?
進子里的进子
進子里的进子 2022-03-25 回复
我不怕新冠,我更怕防疫
opnicole
opnicole 2022-03-25 回复
从胜利走向胜利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