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新增超4000例,上海为什么不封城?(组图)
吉林疫情尚未平息,上海,也中枪了。
3月7号前,上海本土新增都是接近于零。之后,奥密克戎反弹迅猛,新增猛涨。
十天时间,累计感染者超18000例。昨天新增数据也不乐观,一天就有96例确诊,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
疫情如此迅猛,换别的城市,可能早就封城了。但上海没有。
3月28日,上海宣布,展开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
什么叫切块式呢?
即,以黄浦江为界,把上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封控地区,黄浦江以南以东等重点区域(浦东新区一带)。
封控时间,3月28日5时至4月1日5时。为期4天。
第二部分封控地区,黄浦江以西等重点地区。
时间跟前者无缝衔接,从4月1日3时开始,到4月5日3时结束。
也就是说,现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带,已处于严格封控状态。地铁,公交车,网约车,均已停运。
27日晚,封控前夕。很多市民接到消息后,外出采购物资。
超市蔬菜区,顿时被抢购一空。
封控地区,百姓足不出户。
因此,3月28日后,整个浦东新区都安静了下来,街道空空荡荡,没有了堵车,没有了喧嚣,只有一些“大白”在忙着防疫。
习惯了忙碌的上海人,突然停了下来,这多少都有些不适应。
防疫人员便手持喇叭,给大家进行“催眠”:早上睡到十点半,一天还省一顿饭。天天吃天天睡,在家没有高消费。
封控地区,被按下了暂停键。
非封控地区,也时刻紧张着。
来看看上海人做核酸的场面。
每支队伍都有一个领头人,然后手举着纸牌,浩浩荡荡走进指定区域。
有人调侃:这感觉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开运动会。
口罩挡得住病毒,但挡不住上海人的幽默。在核酸现场,有志愿者喊话:
前后距离拉开,老公老婆抱在一起没问题,不是的话别抱一起啦,没那么冷的......
上海有家超市,员工因疫情无法到岗,但老板居然也不关门,超市照样开着,付钱这事,全凭顾客自觉。
最终结果,让人欣慰,几天营业下来,没有一个顾客逃单。
有的顾客甚至临时当了“老板”,帮忙扫二维码结账。
这就是现在的上海,半边封控,半边自由。但自由中不失警惕,封控时,也不失温度和秩序。大家都是力气往一处使:抗疫,清零。
上海疫情让人揪心。
可是,网上一些人对上海的态度,却让人寒心。
有人说,上海不光自己作死,还害了别的城市,不骂他骂谁。
有人开地域炮,说上海人排斥全国人民,被骂是活该。
甚至有人说,上海人欠全中国人一个道歉。
责难声音不绝于耳。
他们开喷理由是,上海为什么不封城?
为什么要自以为是,把疫情搞得这么严重?
然后殃及周边城市?
恕我直言,这种谴责真的不合理。
我们先看上海防疫有多难。
首先,上海人口密度、流动性很大。上海常住人口不过2500万。可是,流动人口就接近千万。换言之,在上海,流动人口差不多占据总人口一半。
众所周知,奥密克戎毒性弱,传染性极强。而上海又是一座人口密度、流动性很高的城市。防疫难度,不言而喻。
其二,上海没法放开手脚干。如果上海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疫情。我相信,这事肯定能成。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封城。轮渡,车站,机场这些,统统关掉。2500万人足不出户,熬上一个月,肯定能赢。
可是,上海不能这样做。因为上海还肩负全国经济发展的使命。2021年,上海GDP总值突破4万亿,位居国内城市榜首。
中国经济看南方。南方经济看上海。上海一旦停摆,吃亏的只有上海人吗?不,是我们所有人。
因为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早就一体化了。就拿外贸来说,上海封城,进出口外贸就要凉凉。很多做出口的工厂就接不到订单。接不到订单,工厂就发不出工资,工人就会被降薪甚至下岗......除了外贸,还有制造业、服务业等等,都适用于这个逻辑。上海一停,很多人钱包跟着缩水。
上海防疫专家有句话:如果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
集千万责任于一身,上海进退两难。所以,上海才不得不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保障经济有效运转,也要控制住疫情扩散。不封城,是无奈之举。不封城,也是使命所在。我也承认,这次防疫,上海交出的成绩单不算理想。不像之前几次防疫。快速,精准,高效,“中风险地区”最后只有一家奶茶店大小。全国为之惊叹。
但我觉得,上海防疫,就像让一个优等生去考奥数。考好了,有掌声。可这一次,奥数试卷难度太大,考得不理想。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是少一点谴责,多一点鼓励吗?
上海这座城市,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忍苛责。
往大了讲,它有着“忧天下之忧”的大局观。往小了讲,上海是一座极具温度的城市。
这一点,从防疫也看出一二。有些地方为防疫,不惜代价,连居民猫狗也扑杀。
上海就有意思了,防疫人员不但不怕狗,还帮居民遛狗。他说:“这隔离人员的要求,咱们得满足啊。”
3月26日,上海某封控小区。有防疫人员值夜班。
没地方睡,就躺在水泥地上。
楼上居民看了,这心疼的,连忙喊:同志,我把车门打开,你们睡我车上得了。
上海某防疫站点。有阿姨从自家拿来一块被单,安置在伞棚上。别人问,这是干啥?阿姨说:怕防疫人员冷,挡风。
病毒无情人有情。在上海,来自陌生人的感动无处不在。
3月18日,上海松江区某街道发一则通告。
无症状感染者165号家庭住址,位于XX小区。现在该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只进不出。
王先生是感染者165号的丈夫。
看到通告后,他蒙了,自己爱人是抗疫一线护士,十几天没回家了,哪来的风险呢?
他随即联系居委会,说明情况。上海办事效率就是快。在第一封通告发布2小时后,第二封通告就出来了。
先是取消封控。接着不吝赞美之词:当事人是抗疫的英雄,守卫城市安全的卫士。危难时,一马当先不问归期......祝我们当事人早日康复!这是上海人办事的态度。也体现出,上海人做人的温度。
上海人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做人要拎得清。”
拎得清,是智慧,也是敢于对责任的承担。因为拎得清,所以上海顶住了舆论的压力。
一刀切?动不动就封城?对不起,发展经济使命在身,上海有所不受。
因为上海不止上海人的上海。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上海。
因为拎得清,上海城内百姓,懂事的让人心疼,面对网暴不吭声,居家隔离也无怨言。上海,终究是独自默默抗下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