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上海疫情下的三重崩溃 媒体应位列第一(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上海疫情发展到今天,舆论对于现在上海的管控(乃至于官方“清零”的举措)都多有辩论,大陆官方已定调清零是坚定的防疫战略,清零是能维持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的唯一方式,但民生艰困和就医难的消息没有停止。
现在打开大陆社交平台以及微信朋友圈,从三月至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则求助:买药难、家人身体不舒服医院不收、还有最普遍的缺菜少肉。在上海以外的看客都可以转发各种大道理文章:防疫是制度之争、是文明之争,但上海许多百姓的当下生活,是蔬菜之争,是方便面之争。
有一则新闻也被大陆媒体转载,一位上海小哥把自己的猫咪借给邻居玩一阵子,换到几颗橙子,也有人表示“出租”自家猫咪换到了西红柿。
大陆防疫模式保住了众多老百姓生命,也无人能否认,但确实出现了各种老问题——物资配送问题、中央发话防止百姓“就医难”但地方无法落实、层层加压导致的极端防疫等。如今许多上海民众连最基本的饮食都成问题,对于现有防疫方式的质疑自然不绝。
在当前上海出现了三种崩溃:医疗体系崩溃、因为物资运送导致的普罗大众心态崩溃,与整个媒体系统的崩溃。在这其中,前两者都是疫情爆发时封城的老问题,也需要政府的协调解决(比如当下上海政府与京东等物流的配合),此外别无他法。
但媒体系统的“崩溃”,应位列第一,也值得深思。
上海疫情严峻,各地组织医疗队前往上海。(新华社)
在媒体系统中,比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中央媒体,承受的任务更多为大方向之国家政策宣传,此外也有许多本地型媒体和偏向民间之媒体,虽说是“党管媒体”但这些能更有一定弹性空间。
然而此次在上海又出现了与西安当时同样的情况:“正规媒体”与”民众现实”(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出现了非常大的差距,正规媒体上物资充沛、防疫正能量,与民众间流传更广的自媒体文章截然不同。
犹记得西安封城那时,同样是部分地区物资配送缺失、民众就医难,身处西安的媒体人江雪发文撰写生活疾苦《长安十日》,一下子流传开来,与之对比的是西安本地媒体一片正能量。
正规媒体缺位,民众只能仰赖社交媒体发声,这导致了政府和正规媒体同时失去民众信任,似是而非的谣言更容易扩散,且政府辟谣也不再具备多大公信力。
此次上海防疫中出现的各种小道消息几乎每天一条,而几乎每日都可以看到上海辟谣:比如民众疯抢物资、封控小区暴动、因为封区导致救火难、上海夫妻“被迫阳性”等,官方媒体全员下场参与辟谣,但这些“半真半假,亦真亦假”的消息每天都在朋友圈中疯传。
因为物资购买困难、上海健康码出现问题等都是许多人碰到的现实情况,甚至不在上海的人,每天打开微信朋友圈,都能轻易看到这类自媒体文章和求助。
因为媒体失能,电视上物资充沛,在朋友圈中却是“家蔬抵万金”,于是民众更容易相信自媒体和社交网络;因为媒体缺位,社交媒体上一则“孩子没饭吃”的视频可能为假、可能是真,但民众会第一时间相信这是真的。
媒体若“只辟谣,不替民众发声“,只会使谣言更多、更火上浇油。但从疫情爆发后,从西安到上海,却一再发生。
归根结底,这还是在中国大陆,媒体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老问题。中央级别的媒体主要承担宣传责任,偏民间的正规媒体比如上海本地的“澎湃新闻”、或是弹性空间较大的财新网等,这些平台在疫情当下纵使设置“问题反馈渠道”,然而能反映出的民生问题之比例,仍然无法让民众满意。
特别是在疫情爆发的当下,人人都有情绪,民意需要宣泄,于是只能透过百万个自媒体帐号发声。于是真假难辨的谣言不断被传播,甚至有些“谣言”最后又被印证为真,政府和正规媒体的公信力于是不断受到打击。
官方媒体即便以正能量为主,但是否也要承担起一定的反应问题之责任?而民间和地方媒体,又如何能放心反应问题,而不至于“动辄得咎”?往后还会持续有这类事件发生,“如何让民间有一定的声音被听到”,必定会一次次考验大陆政府。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