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迎来高光时刻,回首韩国电影艰辛路(组图)
本文转载自亚洲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韩国电影在法国获殊荣。韩片崛起以政府资助、民族主义为动力,以好莱坞模式谋求全球共鸣,但残酷竞争也使得韩国影艺圈自杀率全球最高。
第75届法国戛纳(Cannes,又译为康城、坎城)电影节日前开幕,两位韩国资深电影人荣获殊荣。《分手的决心》为朴赞郁赢得最佳导演奖,则凭借《掮客》拿到最佳男演员奖。
这是继3年前《寄生虫》横空出世摘得金棕榈后,韩国电影的又一高光时刻。
韩国娱乐工业节奏明快,商业化程度高,对于外国流行文化的模仿、改编得很到位,与此同时韩国明星艺人训练残酷,让韩国娱乐文化有源源不绝的新血,让韩国跃升为“东方好莱坞”,压倒香港昔日“亚洲电影之都”地位。
韩国影业的崛起体现开放又高扬民族特色的本土路径,它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总统金泳三如此发问:“如果迪士尼一年的营业额与IBM旗鼓相当,那我们为什么不全力发展影视工业?”
自此,电影作为韩国重点文化产业获得了政府的保护政策的支援。从立法、行政到资金,全方面的支持标志韩国政府振兴电影业的决心,引导财阀投资向电影产业倾斜。电影也带动了韩国产品、韩式消费与旅游,成为韩国的国际名片,提升韩国的软实力。
千禧年实施保护政策
1999年是“韩国大片”元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运用韩国开发银行投资公司(KDB Capital)所投资的500万美元拍摄,在电影镜头运用、效果上打出不亚于好莱坞的水准,总共缔造660万人次的票房纪录,打破了《铁达尼号》(《泰坦尼克号》)的417万人次,使韩国电影院不再是外国殖民地,本国人民审美慢慢转向崛起中的韩国电影。
及后2004年同样是姜帝圭导演的《太极旗飘扬》再打破纪录,有超过1000万人观影,更是显示韩国本土电影市场的急剧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视剧的表现也一直亮眼,2021年,《鱿鱼游戏》创下韩剧里程碑,短短一个月内在影视平台Netflix累积1.42亿观看次数,更是夺下美国哥谭奖最佳突破剧情大奖。
资本每年催生逾百电影
韩国电影融资享受风险投资产业减免税等优惠待遇,强劲的资本催生影片高产达每年上百部。2020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出口规模为108.3亿美元,同比增长6.3%,比2000年的5.7美元增长了近二十倍。
文化产业中,每100美元的出口就能够产生412美元的产业拉动作用。韩国文化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仅次于汽车,而娱乐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15%。
“编剧中心制”保障品质
由于韩国的高度竞争,自杀率居亚洲之首,影艺圈自杀率也为全球最高,每年有30位明星自杀死亡。韩星出道前要经过“地狱式”培训,承担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高压,演艺机会十分难得。
韩国导演必须具备剧本写作能力,他们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对剧本进行创作和打磨,改无可改才开始拍摄。而影视公司也相当务实,三大电视剧制作公司绿蛇、三禾、PAN娱乐均实行“编剧中心制”,全方位保证高水准的影视作品。
作品推动民间意识进步
作为一个曾经历过军事极权到民主主义的变革、且长期与朝鲜南北分隔的社会,民族意识早已扎根在每一位韩国电影人心中。
越来越多的电影戳破社会的黑暗、攻击当权者的腐败、揭露人性的丑恶,它们对社会产生了实质作用,甚至推动了法律革新,重视人权被称为“改变国家的电影”。
韩国影业以强烈的民族主义作为动力,遵循高度类型化的好莱坞程式,诉诸西方价值谋求全球共鸣,持续产出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这实际上说明了全球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经济上曾较为落后的东亚国家在面对带有文化霸权色彩的西方文化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未见得不是一条好出路。正如韩国导演黄东赫在电影《熔炉》的结尾所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
本文转载自亚洲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