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初现“破冰”迹象,商界谨慎乐观!“曲线救国”喘息两年,视线重投中国市场(组图)
自2020年起,随着中国提高对澳多类商品的关税和进口门槛,部分澳洲企业似乎一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随即哀鸿四起。
在之后的两年里,他们或寻找替代市场,或“曲线救国”、在夹缝中“吸吮”中国大陆市场以求喘息。
两国外长本月早些时候的会晤,被视为澳中“破冰”的第一步,这让众多企业重现曙光:“终于看到希望。”
红酒商:“每年几十万利润打水漂”
Mimi Wang是“依恋森林”酒庄(Eling Forest Winery)的少东家,帮助父亲Charlie打理生意。
这个家族8年前在澳买下这座酒庄,早先每年销往中国约20万瓶红酒。
澳洲葡萄酒业一度饱受冲击(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中国对澳洲红酒开征最高212.1%的关税,这个酒庄最后被要求加征160.6%。
Mimi以“当头一棒”来形容当时的感受,父亲Charlie得知消息的当晚一宿未眠,他们甚至想过放弃生意回国。
对于中国市场占比60%的该酒庄来说,“每年几十万利润打了水漂。”
Mimi Wang(图片来源:供图)
“依恋森林”酒庄种植的葡萄(图片来源:供图)
“幸运”的是,正式加征关税前一周,“依恋森林”一整个集装箱上万瓶红酒刚运抵广州港。Mimi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就是依靠这一柜红酒支撑国内供货到现在。”
在随后的两年,该酒庄的瓶装葡萄酒,包括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气泡酒的对华出口量为零,只有少量瓶装威士忌继续向中国发货。
澳洲葡萄酒业一度饱受冲击(图片来源:网络)
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他们大部分的葡萄酒后续发往欧盟,逐步熬过“阵痛期”。“我们的损失在逐渐减少,但比起庞大的中国市场,销量还是少了至少15%。”
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相比“贸易战”之前,澳洲葡萄酒出口总值下降26%,出口量下降13%。
龙虾商:夹缝“吮吸”中国内地市场
The Seafood Gateway是塔斯马尼亚州的一家海鲜出口公司,负责人Steve Bartels向今日澳洲App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基本走出了“龙虾制裁”的阴影,“我们现在生意挺好的”。
2020年11月6日,中国下令停止进口7个类别的澳洲大宗商品,包括煤炭、大麦、铜矿石及铜精矿、食糖、木材、红酒和龙虾。
澳洲渔民捕捉龙虾(图片来源:供图)
Steve表示,当时正是最繁忙的时候,因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是塔州龙虾捕捞旺季。他坦言,彼时颇感震惊,也担心公司财务扛不住。“我们已经经营31年了,往中国运了30年,自2000年后,中国一直是我们的最大客户。”
“我觉得没有理由这样,我们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人也喜欢我们的龙虾,这是双方的损失。”
在中国,龙虾被奉为高级食材,中国市场此前占澳洲龙虾出口量的90%以上。
中国抬高进口门槛导致澳洲龙虾价格腰斩(图片来源:网络)
无奈,已经签好的订单一夜之间被“按”在港口。“我们在Facebook上发布消息,希望本地人能来买龙虾,后来每天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来,但至少还是滞销了20吨龙虾。”
经过了措手不及的2020年,第二年的捕捞季,Steve找到了替代市场——香港和台湾,“我们的龙虾可以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什么都挡不住美食。”
不过,因为要“绕道”,每次龙虾出口都有限额,“现在中转内地一次最多只能运15吨”,但这给了他缓冲和喘息的机会。
The Seafood Gateway出口的岩石龙虾(图片来源:供图)
澳媒早先曾报道,大多数澳洲龙虾正在香港中转,再通过灰色贸易以非正式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譬如在香港重新包装,贴上新的产地标签后发往内地。
该报道指出,虽然这样的做法并不违法,但也是“国际贸易法不赞成的”。
不过,像Steve这样的龙虾商只能在最后这一条灰色缝隙中,尽可能“吸吮”庞大的中国市场。
牛肉商“梦碎中国”,替代市场难补中国缺口
跟还有“灰色”渠道的龙虾不同,澳洲牛肉商已经“梦碎中国”。
2020年5月,中国暂停从澳大利亚的5家牛肉厂商进口牛肉,这导致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
在这之前,全澳牛肉产量的18%出口往中国,每年出口总值超过30亿澳元。
(图片来源:网络)
艾狄士(Elders)公司成立于1839年,从澳洲出口牛肉、羊肉和小牛肉等产品,到中国的酒店、牛排馆、航空公司、邮轮和各种餐饮机构。
其公司所在南澳办公室人员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我们不做中国市场了,早就转移到韩国和日本了。”问及原因,对方告知:“因为政治。”
其在上海的分公司已经无人接听电话,该公司在中国宣传的微博号也于2020年停更。
澳洲牛肉(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家牛肉加工商味岛食品(Kilcoy Global Food)是一家中资公司,总部在威海。2020年,他家被禁止向中国出口,被指在标签和化学残留物上有问题。
其位于昆士兰的澳洲办公室工作人员Ros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虽然已经投入上百万澳元进行商标升级,但目前还未获许可,对华出口量仍然是零。
“反正就是政治问题导致我们无法出口,我们的牛肉品质是好的,”Ros说。
其国内总部负责海外营销的倪涛则表示,即便两国关系恢复,“还要看那边(澳洲分公司)能否符合标准。”在该公司中国官网上,记者发现“澳洲”字眼已被剔除,他们现在只通过美国、欧盟和日韩进口肉类入华。
澳洲牛肉(图片来源:网络)
澳大利亚人报2020年5月曾报道,颁布禁令后,澳洲对华的牛肉销售量减少了一半。
ABC今年则指出,牛肉商已经转移市场,完成了调整。
不过,澳大利亚肉类工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Patrick Hutchinson表示,转移到其他市场的产品数量少于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新增的市场并不能弥补失去中国市场的这一缺口。他表示,“我们失去了很多。”
为此,牛肉商们仍在为重回中国市场寻找途径。
商界谨慎乐观:“终于看到希望”
两国外长的近期会晤,及两国总理间互发的贺信和感谢信,吸引了澳洲商界的密切关注。
他们多数认为,这释放了一个积极的讯号,至少值得谨慎乐观。
“这当然是个好的开始,终于看到希望。”Mimi告诉记者,朋友圈里多个红酒商都在转发新闻,“大家都很兴奋,也比较期待。”
澳中防长会晤,被视为两国关系“破冰”第一步(图片来源:网络)
她希望看到澳中关系回暖,“这对两国都好”,但也认为两国贸易短时间内难回到以前,这与龙虾商Steve Bartels的感受类似。
后者称,“两国开始对话当然是好事,但我期待的是中国取消龙虾禁令。”他说,“我不觉得短期内能实现,起码要一到两年。”
牛肉商代表Ros也认为,两国高层的互动是个好消息,牛肉出口的壁垒有希望被打破,“应该会这样的,但也要观望。”
澳媒报道,澳大利亚农业公司首席执行官Hugh Killen表示,“中国是一个高价值市场。对于澳大利亚出口商来说,进入中国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希望能回到中国。”
不过,目前仍无迹象表明,中国愿意放松对澳洲商品的关税。截至本月,尚无贸易制裁条款被取消。
“不以价值观为代价”,澳中关系仍看好
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表示,两国关系从谭保政府开始恶化,时任外交部长毕晓普在其任期的最后两年半里,没有一次访问过中国,而上届总理莫里森正是谭保在任期间的内政部长。
罗震院长认为澳中关系有望改善(图片来源:网络)
罗震认为,这一状况并非无法挽回,但莫里森政府没有一个推动两国关系恢复的方案。他指出,上届政府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亚太地区其他所有国家都设法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姿态与中国保持关系。
今年东航坠机、132人罹难之际,莫里森和时任外长佩恩都未致哀,但与中国都有尖锐矛盾的加拿大、印度等国都发表了哀悼言论。
该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澳人受访者认为,“改善澳中关系的责任在于两国”,并非由单方面造成。
罗震认为,中澳关系在Anthony Albanese执政期间很有可能会改善。新任外长黄英贤就职后指出,虽然两国利益各异,“但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空间改善两国关系。”
莫纳什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史鹤凌博士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澳中时隔近两年重启部长级对话,对两国关系回暖是个很好的开端。
他表示,霍华德执政期间(1996年-2007年),将澳中关系细分为国家安全和经贸往来两部分。在国家安全方面,目前来看两国关系回暖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在经贸领域,双方在逐渐让步,因为这是符合两国经济利益的。
史鹤凌博士认为两国经贸合作有望回到从前(图片来源:供图)
史教授认为,两国的关系能否向好的方向发展是由中方决定的,回暖迹象从新任驻澳大使肖千一上任就显现。其表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认为两国经贸合作会回到从前,因为在贸易上两国是绝配,可以互利互惠。”
他分析,中国之所以转变态度释放友好信号,因为国内经济压力逐渐加大,在持续动态清零的政策下,急需政府投资拉动经济,这就需要用到澳洲丰富的煤炭和钢铁等资源。
但同时他也坦言,两国关系回到从前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防长黄英贤也说了,不会以澳洲价值观为代价,这是整个澳洲人民最看重的。”
(记者 艾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