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娃娃亲”399对,对婚俗陋习说“不”就对了(图)
现代文明体系对“娃娃亲”是极度排斥的,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界定,以此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
6月23日,凉山州布拖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布拖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第一次视频调度会。图/“布拖发布”官方微信公号
据新京报报道,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召开的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视频调度会显示,截至6月23日,全县上下共签订了2万余份治理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承诺书;已“娃娃亲”399对。
399对“娃娃亲”,这个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不少人看来,法律早就明确,公民婚姻自由,但没想到,布拖县竟然还存在“娃娃亲”现象,而且为数不少。好在当地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数百对“娃娃亲”自愿解除婚姻,回归婚姻自由,这再好不过,也说明当地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
“娃娃亲”是包办婚姻的典型表现,不仅严重束缚当代年轻人婚姻自由,更颠覆下一代爱情婚姻观,影响和危害可想而知。纵观古今中外,这种婚姻形式过早地将两个尚不能作出自主决策的孩子的未来强行捆绑在一起,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因此,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对此类婚姻形式是极度排斥的,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界定,以此保障民众的婚姻自由。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民法典》也明确指出,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毫无疑问,现代化文明体系内早已容不下“娃娃亲”,法治社会更是如此,对婚俗陋习说“不”就对了。
破除“娃娃亲”是民心所向,更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娃娃亲”作为一种陋习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受经济发展缓慢和当地风俗习惯制约,依旧残存一些传统时代的“娃娃亲”现象,随着文明演化与法治进步,这种现象应该彻底被抛弃了。
此次布拖县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也下了一番功夫。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基层工作人员既当“法治宣传员”又当“情感专家”,个个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列举身边因定“娃娃亲”而引发婚姻破裂的真实案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娃娃亲”的积弊对公众做了清晰解释,引导双方签订解约协议。布拖县此次之所以能一次性解除399对“娃娃亲”,也是因为前期普法工作做得到位。
此外,当地还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凡已定“娃娃亲”的,须从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2个月内解除婚约关系、退还礼金不得超过原给付的订婚彩礼金。任何人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已订立婚约的未成年人由乡(镇)、村(社区)负责调解解除。
在既有法律的基础上,明确相关实施细则,并通过基层工作人员的广泛宣讲,主动作为,这都有利于提升当地民众的法治意识,有效引导破除陋俗,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