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30.5°C-34.3°C
澳元 : 人民币=4.56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苹果供应链十年浮沉:洋班主任和它的中国学生们 (图)

2022-07-25 来源: 钛媒体APP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距离iPhone 14系列发布还有两个月,苹果(AAPL.NASDAQ)的供应链已进入高速运转。

苹果供应链十年浮沉:洋班主任和它的中国学生们 (图) - 1

据富士康iDPBG事业群消息,自7月18日起,富士康郑州厂区新入职者返费最高达10000元,“错过这周,再等一年”。

供应商积极备战,只为配合好苹果的新品发布,一如过去10年那样。

“新产品在每年9月发布,大概4、5月就会迎来一个小高峰,6、7月是一个大高峰,峰值最高点还是9月发布前为铺货做准备的时候,节奏非常快。”为苹果提供包材的供应商主管刘晓艺(化名)介绍。

为苹果供货是门好生意吗?10年前,答案显而易见,iPhone、iPad、iMac等明星产品巨大的出货量,给供应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近两年,供应商们似乎不再那么肯定。

苹果对产品要求严苛闻名业内。据刘晓艺描述,苹果对良率要求尤其高,采用大数据监控,包括各个设备上实时的温度、气压,要跟每一个产品绑定,大数据会跟踪产品为什么会发生不良。

有苹果供应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给苹果干活就得时刻绷紧神经,一旦放松下来,就有掉队风险。

眼下,苹果的订单依然庞大且稳定,供应商却开始出现“增收不增利”“股价震荡”等表现。

高压之下,一个颇为矛盾的现象出现:一方面,中国供应商想摆脱大客户依赖症,尝试在新能源汽车、AR/VR、光伏等领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中国供应商又乐于跟苹果做生意,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数量占比呈增长态势。

苹果披露的2020年主要供应商名单显示,前200名供应商里,中国厂商共有96家,占比近半。要知道,在2012年苹果首次公布的供应商名单中,有156家公司入选,其中只有8家中国公司上榜。

商业世界不谈感情,只看利益,看似矛盾的表象之下,苹果与供应商长期保持着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当竞争变得残酷,下一个10年,这种合作关系还会持续吗?可能每家供应商的回答都有所不同。

苹果生意难做

在手机行业,一直流传着“苹果吃肉,供应商喝汤”的说法。

“跟着苹果这样的企业做事,永远没有什么轻松的时刻,当你感觉轻松时,说明你已经掉队了。”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有20余年工作经历的刘宝红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早年间,乔布斯在台上发布新品,大获成功天下惊,聚光灯不停闪烁之际,观众席就有供应商的老总在失声痛哭。

由此可见,供应商们吐槽苹果生意难做,是多年高压下的肺腑之言。最新的掉队事件,就发生在去年。

2021年3月,欧菲光通过公告确认,收到境外特定客户通知,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该特定客户即为苹果。

刘宝红曾帮几家苹果供应链企业培训过员工,在他的观察中,过去10年,中国的苹果供应商规模体量越来越大,但部分企业组织、流程、信息系统的能力,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苹果供应链公司工作超过15年的李源(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苹果对供应链的重塑,对不少企业冲击巨大,尤其那些将苹果视为单一大客户的企业,因没有跟上节拍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蓝宝石屏幕供应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下称“GTAT”)便是如此。2013年10月,苹果与GTAT达成合作协议,约定由GTAT为其供应蓝宝石材料,并分四期支付5.78亿美元预付款。

据报道,合作期间,苹果一直在改变蓝宝石的产品规格,甚至严苛地缩减生产成本,但GTAT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大量高良品率的蓝宝石屏幕。最终,GTAT因不堪重负而关停厂房。

同样的剧情,还发生在触控屏幕生产商胜华科技身上。胜华科技曾是全球第2大触控面板厂,也是iPhone 4最大的触控屏供应商,但在研发iPhone 5时,苹果开始采用新型内嵌式触控屏幕技术(In-cell)。

胜华科技没有跟进该技术,还在重资产投资扩建生产线,因而背上沉重债务负担,在整个触控显示屏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时,率先倒下。

“苹果非常关注产品的良率,如果新技术是由苹果提出,它会扶持你,一直用订单喂着你,直到你把这个技术做成熟,他就会考虑导入一个竞争对手来平衡你。”李源说道。

触控屏幕制造商宸鸿曾是iPhone与iPad生产屏幕,后来苹果推行多供应商策略,将订单分散到夏普、东芝、LG、三星等供应商。

“一家为供应主力厂商,另外一到两家随时替补,苹果永远会为自己准备好一个水平不差的Plan B。”一名手机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苹果会与供应链相关厂商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和产品协议。如iPhone的触摸屏,苹果在供应商建厂时投入巨资,买断产能6到36个月,阻止竞争对手及时买到同样高技术的触摸屏。等触摸屏成为大众商品,竞争对手可以购买,苹果又利用早已谈好的合同,拿到供应商的优惠价。

供应商不想“叛逃”

常年高压下,供应商难免对苹果有所埋怨。近两年,产业链企业摆脱苹果依赖症的声音渐大,今年以来,更有媒体指出,中国苹果产业链企业出现“叛逃”迹象。

事实果真如此吗?苹果供应商名单中中国企业的数量,或许可以较为直观地回答这一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2020年(不包括2019年)苹果公布的前200名核心供应商,中国企业分别为73家、85家、86家、96家。

“如果以时间为横轴,以中国厂商所占比例及行业的含金量为纵轴来看,过去10年里,早期只有少数以富士康为代表的FATP(最后试验装配和包装)成为苹果的一级供应商,以及以台系企业为代表的二级供应商。”李源回忆称。

2012年,苹果首次公开的156家主要供应商名单,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瑞声科技、昆山长运、天津力神、蓝思科技、苏州面板电子8家中国企业上榜。

此后,国内企业陆续加入苹果供应商行列,它们不只是成为原有供应商的替代者,在品控和研发等方面也具备优势,慢慢从相对低端的组装、五金件加工,进阶到技术含量更高的传感器、模组等部分,甚至开始与苹果联合开发产品。

“技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创新技术,一种是复制技术。从0~1,这是研发做的事情,从1~100,这是工艺做的事情,在这两点上,苹果都比较领先,对供应商的要求也高。”李源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比如,现在iPhone 14还没上市,但所有的供应商都已经在围绕iPhone 15走怎样的技术路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展开新一轮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李源举例说道。

重管理、轻淘汰策略

供应商们何以一面吐槽苹果,一面又不愿真正离开?

李源用“班主任”和“学生”来比喻苹果和供应商的关系:“苹果就像一个不讲情面的高中班主任,当他发现某几个学生掉队了,会有点恨铁不成钢,把掉队学生的座位往后排,但不会贸然把学生踢出班级。”

苹果清楚供应链的重要。1996年苹果前任CEO迈克尔·斯平德勒因为包括供应链在内的相关问题被撤职时,媒体对他的评价是:“苹果拥有一款大受欢迎的产品,但是却无法将其交付给顾客,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

次年,史蒂夫·乔布斯回归苹果,找来在IBM和康柏都干过的供应链专家蒂姆·库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很多人将苹果的成功,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的技术愿景和设计天赋,但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做保障,一切可能只是幻影。

刘宝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苹果对供应商采取“重选择、重管理、轻淘汰”策略,有专门的团队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评估,一家企业要想进入苹果供应商名单,并不容易,一旦进入,苹果也不会轻易将其踢出名单。

熟悉苹果供应链的人士介绍称,苹果负责采购和供应链的员工非常低调和辛苦,每个月动辄有一半时间在路上,住在上海、深圳或成都,盯着供应商,把一个个细节做好、做扎实,因为魔鬼出在细节中。

以苹果的声学器件供应商瑞声科技(02018.HK)为例,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瑞声科技的苹果产线上,所有的控制软件、电脑以及ERP系统全都来自苹果,相关产线的负责人会收到来自苹果的远程邮件,指出某一条生产线的某一个地方有点问题,然后由苹果打开权限,生产线负责人才能去现场查看。

在富士康,苹果更是投入2000多名工程师,有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有的负责沟通协作;还有的负责管理企业,几乎覆盖企业所有运行节点。

“苹果在利润的追逐上不是涸泽而渔,对于供应链的压榨也不到敲骨吸髓的地步。”谈到为苹果供货,李源用“幸运”一词来形容。

对于那些需要超前于市场研发的零部件,在供应链人士看来,要求虽高,但能够让企业以领先市场的优势实现技术发展,同时,苹果对单一品类大量采购,供货稳定且技术超前,无疑是一个优质客户。

谁陪苹果再走10年

“产品、研发是拉车的牛,供应链是后面的那辆车,供应链任何时候都是辅助性工具,离开它不行,但是光靠它也不行。”一名产业链观察人士总结称。

在李源眼中,过去10年,苹果并未对供应商疯狂压榨,那下个10年呢?当道路变得泥泞,牛也开始喘着粗气,驾车人又会作何选择?

Canalys发布的新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9%,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在国内,手机换机周期从18个月攀升至30个月,“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了”话题一度引起人们热议。

面对市场下行压力,苹果凭创新突围的办法逐渐难以奏效,近几代的iPhone新品常被网友调侃“挤牙膏式创新”“旧的即新的”。为此,苹果开始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来拉动销售。

上半年,电商平台上,苹果京东官方自营店显示,降价后,iPhone 13 mini到手价为4599元起、iPhone 13到手价为5399元起;拼多多百亿补贴后,128G的iPhone 13到手价仅为4999元,比官网零售价整整降价1000元。

近日,一名国内手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领域,手机行业的创新均已遭遇瓶颈,短期内难再有颠覆式创新。这也是近年苹果开始横向拓展,推出穿戴设备、家居产品等的原因。

产业链观察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未来10年,当乔布斯的余晖慢慢散去,产品端的创新优势消失殆尽,行业进入严峻的价格战,苹果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会不会反过来成为挤压供应商的利器?

在这方面,供应商利润缩减已经露出端倪。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蓝思科技(300433.SZ)实现营收452. 68亿元,同比增长22.55%,净利润只有20.70亿元,同比减少57.72%;立讯精密(002475.SZ)2021年实现营收1539.46亿元,同比增长66.43%;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14%至70.71亿元。

今年6月,仁宝电脑(2324.TW)内部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已退出部分Apple Watch、iPad代工业务。业内人士认为,仁宝放弃苹果代工,与利润不佳有关。

面对市场压力,苹果自身也开始“节衣缩食”。有报道称,苹果计划明年在一些部门放缓招聘和支出增长,以应对潜在的经济下滑。

如此环境下,中国供应商们不得不为下一个10年做准备,于是便有了富士康、立讯精密下场造车;歌尔股份加码AR/VR;蓝思科技进军光伏,长盈精密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等。

在刘宝红看来,行业中的竞争对手迎头追赶,苹果供应链的成本压力的确比原来要高,特别是iPad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乔布斯产品创新的余辉已经散尽。苹果还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只是技术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在此背景下,中国供应商正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还能陪苹果走过10年。

关键词: 苹果iPhone中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