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地震造成多人伤亡,房屋损毁,附近区域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给救援造成困难。数百公里外的成都、重庆等多地震感强烈。
四川泸定县
联想到四川等多地今年遭遇长达数月的高温干旱天气,有朋友称“大旱必大震”。那么旱灾真与泸定此次6.8级地震存在因果关系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它的周围密布着多条地质断裂带,地震大多因地壳挤压错动、地层深处岩层破碎造成的。具体到泸定6.8级地震,地质学家认为它与鲜水河断裂带频繁活动有关。
泸定震中位于四川盆地西南
在许多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变化和造山运动,这里几起几伏,由海变陆、变湖,又因湖水干涸而成为物种繁盛的大平原。
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颗活跃的星球,它有一个直径接近7000公里的巨大铁核,铁核中心最高温度达到6800℃,甚至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地核强大的热能推着上方的地幔像烧开水一样翻滚,而地幔的“表皮”就是地壳。
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为40公里,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极厚且坚硬的,但对于地球而言只是一层比鸡蛋壳还薄的脆皮。当地幔因为热对流而翻滚时,它表面的地壳就被推着向四处滑动。
印度板块持续挤压欧亚大陆板块
大约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的地壳离开南极大陆,以每年18~19.5厘米的速度冲向欧亚大陆板块,并且斜着插到后者下方。印度板块的推挤制造了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侧向滑动的横断山系。泸定地震的震中就位于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贡嘎雪山一带。
地壳运动造就了巍峨的贡嘎雪山
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有“蜀山之王”的美称,其周围群峰环抱,谷深壁陡,沟壑纵横。在这些沟壑间有一条著名的大渡河,地下还有一条不为众人所知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北向东漂移,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由于大陆板块的阻挡,板块之间产生向北挤压的应力和向东扭转的分量,使得横断山系出现大规模的侧向走滑,鲜水河断裂带就是其中一条由地壳挤压产生的裂缝。
横断山系密布多条断裂带
在受到欧亚大陆板块的强力阻挡之后,印度板块并没有停下它的脚步,地幔热对流的力量极其巨大,印度板块被推着以每年大约4.5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滑移,因此对横断山系造成了持续不断的挤压。
地壳坚硬的花岗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岩石会瞬间破碎,地底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
泸定6.8级地震属于走滑型浅源地震,板块破裂时间6.52秒,即便如此,地震台测得的震中深度也达到16公里,这不是地表干旱所能影响到的深度。
泸定地区不仅有鲜水河断裂带,它附近的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也同样活跃,因此这一带(包括四川云南等地)发生地震在地质上属于大概率事件,基本上每几年都会有一两次大地震。同样地,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灾或干旱在世界各地也并不罕见,当干旱与地震先后发生时,就容易被某些朋友解读为它们之间有某种因果关系,由此还产生了“旱震理论”。
央视报道泸定县地震灾情
持续高温干旱或者大雨洪水有可能对地表土壤和岩石产生影响,土壤长时间缺水会变得松散,而在长时间水泡之后,土壤和岩石也会变软,这都可能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地震则是由地壳深处应力释放引发,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无论是高温干旱还是洪水浸泡都不足以影响10公里甚至更深处的岩石,因此干旱与地震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大旱大震”是对大自然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