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22.9°C-24.8°C
澳元 : 人民币=4.5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情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被伴侣孩子嫌弃!婚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拯救者”(组图)

2022-09-28 来源: 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给老公熬了小米粥,结果他再一次拒绝,说看到粥就恶心,让我以后不要做了。可他胃不好,不养胃怎么能行呢?” “老婆生气了,摔门而去,原因就是我不让她学开车。她路痴,开车太危险了!家里有我这个随叫随到的司机还不够吗?” “费了好大劲儿把儿子从普通班转到火箭班,他还不乐意了,和我吵架,真是寒心。”

如果你的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形出现,要注意哦,你可能陷入了“拯救者情结”。

有这种情结的人,经常热心过度,时刻准备为别人付出,并以此为荣。但他们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享受被依赖被需要的感觉。结果往往越帮越忙,出力不讨好,给别人造成伤害。

有“拯救者情结”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自以为是,主观武断,好为人师,淡化矛盾,没有你想要,只有我应该。

这些特点属于比较明显的,但发生在婚姻中的“拯救者情结”,往往隐藏得比较深,不容易被发现。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01 1号拯救者,想帮他,所以改造他

认识阿杰的人,都羡慕他有个漂亮能干的妻子,把阿杰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次,阿杰都用笑掩饰过去,他明白,自己的感受可能和他们看到的不太一样。

当年,小雪主动向阿杰表白时,他是有点儿受宠若惊的,自己家境不好,长相一般,除了成绩优秀,几乎一无是处,而小雪才貌双全,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她怎么可能看上自己?不过,小雪有自己的想法,她特别欣赏刻苦上进的人,在这一点上,阿杰完美契合。虽然他离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还有距离,但她可以帮他变得更优秀啊。

果然,相恋后,在小雪的打造下,阿杰就像变了个人,以前穿运动服球鞋的大男孩,换了装、改了发型,看上去整洁稳重,举手投足都有了熟男范儿。毕业后,阿杰凭借过硬的学识和出众的气质杀出重围进了一家知名公司,他觉得这都是小雪的功劳。没多久,两人就结了婚。

和很多男人一样,阿杰在婚后有些幸福肥,他没在意,小雪却不满意,每天敦促他去健身,有时加班晚了,也要求他去夜跑。小雪说,一个有担当的男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身材,不然家庭事业都受影响。阿杰觉得老婆说得有道理,就努力减了肥。

刚要松口气,新的要求又来了,小雪劝阿杰戒掉网游:“看你大学时多勤奋,现在都玩物丧志了,这怎么行?”阿杰放下了游戏,小雪又要改造他的饮食,让他少吃肉多吃菜,不许挑食。阿杰性格内敛,不太爱说话,小雪每天监督他练口才。

慢慢地,阿杰的感觉从被人关心的幸福感变成了抗拒感,觉得生活越来越累。好像自己不是小雪的丈夫,而是她的儿子,时时处处要听她指导,否则就是自己不对,要吃大亏。但每次小雪又说得很有道理,让阿杰无力抗拒,只能忍着。

分析与策略

想要拒绝另一个人对自己的拯救,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拯救者”看起来是那样无私,一切都是“为了你着想”。但是,这样的付出同样会带来困惑,如果你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是不领情、就会被责备。

其实,在“拯救者”关爱和付出的外表下,掩盖着侵略和自私的一面。他们是挑剔的,对自己的要求高,对别人的要求同样高。如果对方达不到,就会被贬低。

阿杰的压力是正常的,因为当伴侣总是以“我来帮你吧”这样的论调作为互动的开始时,他们的关系就不再对等。

“拯救者”最难理解的,就是“这样明明为他好,他怎么就是不能改变?”我们不妨来想一下,一个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心甘情愿地改变。小雪帮阿杰时,已经在内心中否定了他的价值,一个价值不足、自尊心受挫的人,不会有改变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足够的爱意时,才会改变,并愿意相信“我可以做到”。

而所谓的拯救,其实就是控制。要想伴侣变得更好,就要放下“改造”的执念,试着欣赏和鼓励对方吧!

【情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被伴侣孩子嫌弃!婚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拯救者”(组图) - 1

02 2号拯救者,“完美伴侣”不好当

深夜,陈冬和几个哥们儿在酒吧买醉,一言难尽的婚姻让他沮丧。不过,朋友们都知道,第二天,他仍会打起精神回到妻子身边。

5年前,读研二的陈冬和几个同学在学校旁边吃烧烤。一个服务员给邻座上菜时,不小心把油溅到了客人的衣服上,对方不依不饶。热心肠的陈冬过去帮她解了围。这女孩就是琳如。

为了表达感谢,琳如请陈冬他们去K歌。琳如的嗓音非常动听,但她胆子很小,唱歌时不敢抬头。看着她低垂的眼睛,陈冬莫名心动了。

陈冬的父亲是法官,母亲是医生,他自小阳光又帅气,一路顺利考取了名牌大学。而琳如,来自云南的小山村,父亲酗酒家暴,母亲被迫改嫁,她不到16岁就出来打工,历尽磨难,敏感自卑。亲朋都觉得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父母更是反对他们相处,但陈冬就是铁了心要娶琳如,他无比坚信自己可以改变琳如,给她幸福。

他们的恋爱,甜蜜和痛苦紧紧相随。琳如有时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乖张起来,又暴躁得像头狮子。两人反复吵架,又哭着和好,这种痛和甜的交织让陈冬无法自拔。

毕业后,陈冬进入了一家银行,琳如一直找不到顺心的工作。陈冬让她安心做全职太太。但衣食无忧的生活并没有给琳如带来安全感,相反,她变得越来越敏感。

每天陈冬下了班,她都要检查他的口袋、背包和手机,发现一点儿可疑就大闹。最近一年,琳如更加变本加厉地折磨陈冬,甚至对他家暴。

朋友劝陈冬,趁着没孩子,离了吧。他却说:“再给我一点儿时间,我可以慢慢感化她。她这个样子,如果我跟她分手就没人要她了。我不管她谁管她?更何况,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多。”

朋友半开玩笑地问他:“你当自己是谁?救世主吗?”一句话仿佛触及了陈冬内心深处的苦楚,他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放声大哭。他当然不是救世主,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分析与策略

在一些伴侣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强弱对比”。一方是“呵护”与“忍让”,另一方则是“无度索取”。这种对比越强烈,越要警惕,因为伴侣间已经陷入了共生关系。

表面上,是弱的一方离不开强者;事实上,强者同样依赖弱者。比如,琳如的“弱”,凸显了陈冬的“无所不能”,陈冬虽然痛苦,但也非常满足。否则,他不会不顾他人劝阻,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段亲密关系。

陈冬家境好,父母从小教育他乐于奉献、忍耐克制、关心他人,他有着较高的道德自我,又叫作超我。超我强的人害怕犯错,但是,如果有一个糟糕的伴侣从旁衬托,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犯错的总是她,她越不好,我越好。这种充满自恋的拯救情结,恰巧会促使被拯救、照顾的一方退回到婴儿的状态。所以,如果没有陈冬,琳如也不会是这样的。

看破这种共生关系,陈冬的优越感就会骤然下降。但是,这也更接近亲密关系的本质—彼此需要。陈冬放下拯救者的完美外表,试着表达自己的需要,可以鼓励伴侣的成长,让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找到更多的价值。也许,陈冬的重要性会下降,但是,他能够收获更多的幸福。

陈冬想找回自己的立场,就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要老是围着对方转。不完美没那么可怕,放下拯救,才能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

03 3号拯救者,“爱”到毫无底线的女人

在沙发上呆坐到半夜,老公还是没回家,秋瑜披上外衣出去找。一出门,就看见老张坐在门口的楼梯上,耷拉着头。秋瑜上前拽他:“你这是喝了多少?”老张双目通红地说:“我想她了!”秋瑜瞬间没了力气,只听老张喊:“秋瑜你个死东西,你还我爱情!”

老张口中的“爱情”,是他的第N次婚外情,认识那女人没几天,老张就给人家租了房子,还替人家养孩子。秋瑜气不过,去婆家找了大姑姐帮忙,又软硬兼施地给了那女人一笔钱,把人打发了。

老张一次又一次地出轨,秋瑜受尽了委屈,虽然每次都“赢”回了丈夫,却失去了感情,老张见秋瑜次次妥协,越发有恃无恐。

其实,结婚前老张就有不轨的迹象,他和女同事玩暧昧,差点儿丢了工作。最后,秋瑜火速和他结婚,才息事宁人。秋瑜安慰自己:“婚前的风流都不算数,结婚后会好的。”

她肯为老张铺台阶,是因为她一直坚信,自己才是最懂他的人。可是,老张在婚后成了“惯犯”,秋瑜只能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她想不通,犯错的是老张,自己为何倒成了看他脸色的人?难道真的是自己爱得太多吗?

分析与策略

很多“拯救者”看起来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秋瑜就是如此。她对老张的拯救,仿佛一直在验算同一道数学题:老张陷入了糟糕的感情纠纷中,她以妻子的身份出手相救,两个人重归于好,一切回归平常。在这个过程中,秋瑜反复验证着“我才是那个最包容你的人”,潜台词是“你离开我不行”。可惜的是,这种纵容只会让老张变得更糟。

秋瑜很享受在道德上的优越感,这让她感到安全。老张刚回归家庭的那几天,是她最放松的时刻,因为,她可以暂时放下自己的担忧,认真地享受两个人的关系。不够好的丈夫,是秋瑜内心中刚好可以对等的伴侣,这也体现了她内在的自卑。内心越是不安,担心失去关系,越需要道德上的优越感。

“拯救者”,总是想成为对方生命中的唯一,仿佛一束光照进对方的生活。事实上,拯救行为只会把双方折磨得精疲力尽。

试想一下,如果秋瑜克制自己,不再试图拯救老张,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呢?一种是老张不断地出轨,彻底离开家庭。那时候,秋瑜再也无法用“你离开我不行”来欺骗自己。另一种是老张遇到麻烦、吃过苦头后方觉老婆才是真的好。这时,秋瑜才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两个人才可以真正地回归平等互动,重新培养感情。

所以,即便想挽救婚姻,也要先冷静下来,看清楚婚姻真正的困局。看懂后,才能伺机而动,收复失地。

【情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被伴侣孩子嫌弃!婚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拯救者”(组图) - 2

04 警惕:这些也是“拯救者情结”在泛滥

除了婚姻关系,“拯救者情结”还存在于生活的许多关系中。总有一些场景让我们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觉得不舒服。

比如,工作中遇到一个过度热心的同事,经常主动帮你做本该你做的工作,但他连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好,你并不想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或者,刚刚分手没几天的室友,自己还沉浸在痛苦中,就过分热情地帮你介绍对象,而你并没有打算进入一段感情。当一个人“己所不能”却想对他人进行“施救”,多半是“拯救者情结”在作祟。

这种现象,在双方强弱对比明显的时候,更为突出。比如,父母总是忍不住对孩子的成长“指手画脚”,美其名曰“为了你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亲子关系,父母不停地对成年子女的生活指手画脚:你不能喝冰水,对胃不好;你不要刷手机看那些没有营养的内容;你要外向一些;你不要和××谈恋爱,他太忙不顾家……在他们心里,只有不断地提醒孩子,孩子才不会犯错。

事实上,孩子并不需要提醒。多次拒绝无效后,他们甚至用愤怒、暴力的方式把父母推开,这时候,父母就会从“拯救者”转换成“受害者”,显得楚楚可怜。

具有“拯救者情结”的人,总是试图坚持拯救、修补一些没有破损的东西。他们过分期待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却忘记了每个人对问题的定义不同,你所认定的问题,人家却丝毫不以为意。

所以,当你想要帮助一个人时,不妨先问一下自己:对方需要我这么做吗?

【情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被伴侣孩子嫌弃!婚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拯救者”(组图) - 3

05 最该被拯救的,是你自己

曾经有人形象地描述过“拯救者”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往外看,一切都不完美,一切都需要拯救。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孤独的一种状态,他们把自己同他人的世界隔离开,感受不到真正的亲密。

说到亲密关系,可能正是“拯救者”的症结所在,很多试图拯救他人的人,都曾经是亲密关系中的“受害者”。“拯救者”的父母,可能是非常钝感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会萌生一种“我不够可爱”“我不够好”的念头,于是拼命弥补,避免受到内在无力感的侵袭。

有些时候,“拯救者”在充满冲突的情境中长大,父母经常争执带给他们朝不保夕的感觉。为了把不可控变成可控,他们就会把自己想成一切不幸的根源——如果爸爸妈妈的矛盾是因为自己造成的,那我做得好一点儿,他们是不是也会和好如初呢?“拯救者”常常会扪心自问“我有用吗?”

“拯救者”在试图拯救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想拯救自己。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敢面对潜意识里不堪回首的过往,所以,他们只能一次次地踏入他人的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自己渴望的东西。

“拯救者”要有足够的情绪觉知能力,才能走出自己固有的角色。每当要作出拯救行为时,不妨先停下来试着问自己:“我想做什么?是真的想要帮助别人,还是害怕冲突才必须做些什么?”这样,就会明显地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如果是害怕冲突而委曲求全,或者为了回避自己的无力感、获得道德的优越感被迫帮助别人,我们会不快乐,对方也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所以,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体验,就决定着我们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尽量减少“帮助”行为。

当然,有一些习惯拯救别人的人,即便觉察到彼此的不开心,也不敢停止自己的拯救行为,他们害怕一旦停下来,事情会变得更糟。这时候,就要学会区分“感觉有用”和“实际有用”。

当我们觉得孩子会冷、强迫他们加一件外衣时,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安心。这样的行为属于“感觉有用”。而“实际有用”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帮助。

所以,“拯救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执念,认真去观察和感受对方的生活,才能发现对方真正的需要。

【情感】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被伴侣孩子嫌弃!婚姻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拯救者”(组图) - 4

06“拯救者”的终极成长是学会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就是能够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分清楚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每个人都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减少对他人的干涉,这样,才能在关系里获得成长。

也许,“拯救者”不能立刻改变,没关系,可以在拯救他人之前,先看到自己、试着进行自我照顾。

当你作出足够多的自我安抚时,就会发现拯救别人的意愿没有那么强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