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习近平获得第三个任期可能符合美国的利益?(图)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领导人曾经希望中国变得富裕,美国前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在2002年表示欢迎“强大、和平和繁荣”的中国,奥巴马(Barack Obama) 2009年的寄语则是“强大、繁荣和成功”。
然而时移势易。在过去10年里,美国已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而且这个对手一心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和地缘战略秩序的领导者。
这里有两层有些令人不安的含义。首先,虽然美国不希望中国是个穷国,但不再支持中国富裕起来,因为这样一来,中国将成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因此,尽管拜登(Joe Biden)政府表示无意遏制中国,但其全面限制中国获得半导体、设备和人才的新措施却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Gregory Allen写道,这些限制不仅仅是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而是“钳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很大一部分——带有扼杀意图的钳制”。
其次,西方专家的共识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的长期前景总体上受损,因此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可能符合美国的利益——至少在经济层面上是这样。预计正在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结束时,习近平将获得第三个任期。
这一转变可以从美国对华态度的改变中看出端倪。直到2012年前后,连续几届美国总统都认为,与中国接触将推动中国在政治上更加开放,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并更多地投入到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建立的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中。
自2013年习近平正式上台以来,美国的这些希望已经破灭,甚至出现了一种更悲观的观点:美国对华接触注定要失败。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他的著作《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强国的秘密战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一书中提出了这种观点,此书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时期很有影响力。杜如松(Rush Doshi)在《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一书中也有此论。杜如松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政治学家,目前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任职。
这两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共一直认为自身处于与美国争夺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霸权的长期斗争中。杜如松引用了1993-2003年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1993年对中国外交官的讲话:“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美国仍是我们外交上打交道的主要对手。”
习近平外交政策中最令美国不安的部分都在他上台之前早已有之:坚持有朝一日中共会收复台湾,必要时可使用武力;发展一支能夺取台湾并迫使美国退出西太平洋的军队;甚至在香港实施国家安全法的行动之前也曾有过尝试。
习近平治国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再像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曾经建议的那样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中国已将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 中国称南海)军事化,使用经济手段胁迫韩国、澳大利亚和立陶宛,而且中国与印度就两国争议边界的争斗也有所升级。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的对抗姿态并不能让人放宽心,但却让形势清晰起来,令西方对华政策一度存在的模糊性和分歧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
在美国两大政党中,对华强硬派都越来越占上风。德国曾是欧洲按照“通过贸易来改变”(change through trade)这一政策进行接触的主要倡导者。如今,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同时批评中国在人权和台湾问题方面的做法。
此外,不结盟的印度正在向美国靠拢,反覆无常的盟友菲律宾也在归队。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现在将中国视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那么它们必须也意识到,增长更快、更先进的中国经济也会带来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也让人们对习近平在经济方面的成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这些成绩是相当不错:中国经济增速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 10年前的预测差不多。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但考虑到中国现在人口萎缩和老龄化、而且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的回报递减,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习近平面临的两个遗留问题。
而他并没有采取太多措施来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家Kenneth Rogoff说:“习近平是以经济改革家的身份上台的,他打算重新调整经济方向,不再依赖于投资(主要是房地产),然而这一转变并没有发生。”
习近平在一些领域推行了改革,但他集权揽权、扼杀内部反馈和异议,改革的推进往往犹疑不定或让位于政治优先事项。习近平坚持不放松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该政策已从最初对经济活力与公共健康进行合理权衡,演变至束缚国内消费以及排斥外国人才。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发展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为追求技术优势和自给自足,习近平对重点领域不吝实施保护并慷慨投入资金。然而在他主政之前,这些政策就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而且几乎肯定会继续下去,无论由谁来担任领导人。
习近平与他的前任们真正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待民营部门的方式。江泽民和胡锦涛任内采取了良性的放手做法,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以蓬勃发展;胡锦涛于2003年至2013年期间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
中国一些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比如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简称: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TCEHY, 简称﹕腾讯),无人机领域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SZ DJI Technology Co., 简称:DJI大疆创新),电池行业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300750.SZ, 简称:宁德时代)以及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 Ltd.)。
习近平对其中许多企业采取了约束措施,扰乱和控诉一些最成功的商业领袖,扼杀他们的业务,并坚持要求所有民营公司遵守中共的政策重点。资金仍在涌入中国的初创企业,但它们当中出现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可能性已经下降。
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说,科技界领袖不能离开中国,但他们正告诉自己的成年子女去别处发展事业。马拉比在他的《The Power Law: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Making of the New Future》一书中介绍了中国的风投行业。
不过,即使习近平执政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不利,也不意味着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会因此得利。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访问学者Matthew Turpin说,当这个拥有核武器并受受害心理驱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一个不听其他声音的人领导,很可能导致爆发冲突的概率加大。Turpin曾在前总统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所示,经济疲软国家的领导人仍可能是捉摸不透和危险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研究主任白安儒(Andrew Batson)说,对美国而言,习近平的经济政策远不如他是否发动战争来得重要。白安儒说,看来习近平并没有很好的判断力,掌管中国军事和核武库的人没有很好的判断力,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