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为报恩,将瑞士房东接回国赡养,连结婚都要带上,老人遗愿“请把我葬在中国”(组图)
10年前,一个中国小伙和瑞士老爷爷的感人故事传遍网络,引无数人感动落泪。
河南小伙宋扬在英国巧遇瑞士老爷爷汉斯,两人成为忘年交,宋扬在汉斯家生活了8年。
宋扬学成归国,汉斯日渐老迈,宋扬将他接到中国,精心奉养6年,直到他去世。
“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这是一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承诺。
但正是因为这个承诺,不同国籍、年龄悬殊、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从陌生人到室友,又从好友变成亲人,成了彼此最深的牵挂。
这份真情跨越了8300余公里,穿越了4700多个日夜,直到今天依然令人动容。
而这个传奇故事,要从异国的一场偶遇说起。
01,一次偶遇,牵出一段跨国亲情
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只身一人到英国伦敦求学。
为了省钱,他和其他同学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睡觉只能打地铺。
到伦敦的第三天,宋扬坐地铁去东郊找便宜的房子,却因为不熟悉交通,乘上了反方向的地铁。
身处异乡、举步维艰,宋扬呆坐在终点站的长椅上,被强烈的无助感笼罩。
这时,一个外国老人主动上前搭话,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谁也没想到,一次萍水相逢,竟开启了两人之间的一段奇缘。
老人名叫汉斯,得知宋扬是中国留学生后,便打开了话匣子,兴奋地向他了解中国的情况。
宋扬耐心地回答老人的每个问题,又帮他调好了电子表,两人越聊越投缘。
临别时,汉斯邀请宋扬去家里做客,抱着感受英国家庭生活的想法,宋扬欣然前往。
汉斯的家紧挨着泰晤士河与皇家植物园,周围风景如画,但打开房门,眼前的一切却让宋扬愣住了。
这是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屋内一片昏暗,角落里满是蜘蛛网,家具陈旧,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装修风格。
虽然环境简陋,却并不影响两人相谈甚欢,正是在这次谈心中,宋扬知晓了汉斯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汉斯1933年出生在瑞士,3岁时母亲去世,由于继母苛待,他20多岁就离开家乡,一路漂泊。
此后,他辗转美国、埃及多地,卖过汽车、开过酒吧,后来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找到工作,才在伦敦定居,直到退休。
汉斯指着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兴奋地向宋扬一一介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故事都跟他讲一遍。
宋扬了解到,66岁的汉斯一直没有成家,因为不懂打理生活,平日里就吃生冷食物度日。
他赶紧用冰箱里仅剩的食材炒了几道中国菜,又为汉斯打扫了房间,修好暖气。
到了晚上10点,宋扬起身准备离开,一脸不舍的汉斯从破旧的钱包里掏出仅有的5英镑,塞到宋扬手里:“没地铁就打车回去吧。”
后来,宋扬常常去看望汉斯,陪他聊天、逛公园,帮忙做家务。
有一天,汉斯突然打来电话:“宋,过来一起住吧,不用房租,我们互相照顾。”
宋扬需要省钱,汉斯需要陪伴,两人就这么一拍即合,开启了室友生活。
汉斯特地为宋扬买了一张床,与自己的床拼在一起,又四处帮他找工作。
宋扬则包揽了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等所有家务,悉心照顾着汉斯的生活起居。
47岁的年龄差,却仿佛没有代沟,两个人总是聊得很投机。
一老一少诚挚相伴,日子虽不富裕,却很安宁。
而后来发生的一场意外,让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从真诚以待的朋友变成了无法割舍的亲人。
2001年,宋扬骑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巴士撞飞,下颌骨骨折,掉了3颗牙。
汉斯拖着病腿为宋扬四处奔波,出钱出力和巴士公司打官司,整整3年,终于为他争取到应得的赔偿。
从那之后,宋扬就在心中许诺:要一辈子照顾汉斯。
02,“你照顾我我照顾你”
在汉斯家,宋扬一住就是8年。
刚开始,家人心疼宋扬,觉得照顾老人太辛苦,劝他独自租房,为此宋扬的奶奶还特意去伦敦陪他3个月。
“扬扬是我一手带大的,他在家啥都不会做,现在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帮汉斯按摩腿,我想这孩子肯定遭大罪了。”
可奶奶来了后才发现,宋扬和汉斯经济上相互独立,生活上相互照应,早就处成了亲人,谁也离不开谁。
后来,宋扬放假回国时也会带上汉斯,久而久之,宋家人都接纳了这个外国“亲戚”。
但再深的感情,终究难逃分别的时刻。
2007年9月,宋扬硕士毕业,即将回国工作,可他放心不下年岁越来越大的汉斯。
担心汉斯记不住事、不按时吃饭,宋扬在家里贴满大大小小的纸条,又囤了好几柜子即食罐头,最后还专门拜托邻居多多关照。
汉斯心中的不舍更甚,可他不愿成为宋扬的羁绊:“宋,我现在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块石头,帮不了你,还碍你的事。你回国后开始新生活,不用惦念我。”
自此,迢迢重洋,远隔千里,两人只能通过电话表达思念。
因为中国和英国有7小时的时差,汉斯的越洋电话打来时,宋扬往往睡得正酣。
“宋,我的刮胡刀去哪儿了?”
“宋,家里的洗衣机坏了……”
这样的电话每天至少一个,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为了陪伴汉斯,宋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整整9个月没睡过一个整觉。
而离开了宋扬,汉斯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他已经不适应独居生活,内心的孤独无处倾诉,只能借酒消愁。
一天,在外出差的宋扬接到汉斯邻居的电话,才知道汉斯一直没回家。
挂掉电话后,他在脑海里迅速搜索汉斯常去的地方,列出几条路线发给邻居,最后在酒吧找到了喝醉的汉斯。
因为长时间酗酒,汉斯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卧病在床,急需手术治疗。
虽然英国有免费医疗,但手术需要排期,而且手术后,汉斯的身边无人照顾,也很可能落下后遗症。
思来想去,宋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汉斯接到中国治病。
家人对此颇有顾虑:手术肯定有风险,而且汉斯是外国人,如果在中国出了事,谁来担这个责任?
宋扬不是不理解家人的担心,但8年的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他与汉斯早就亲如家人,如今家人有难,他怎能置之不理。
“我宁愿担责任,我也不能让他在那边出什么后遗症,没法照顾他。”
2008年6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汉斯终于来到中国。
宋扬发现汉斯和自己回国前时判若两人,坐在轮椅上,胡子拉碴,早已瘦脱了相,他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掩面痛哭。
他无法想象,在没有人照顾的日子里,汉斯都经历了什么。
2009年初,汉斯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6万多的费用全部由宋扬一家承担。
汉斯身体不好,术后身边离不开人,宋扬每天一下班就往医院跑,白天就请父母和奶奶轮流陪护。
两个月后,汉斯康复出院,宋扬一家特地到饭店点了一大桌子好菜,为他庆贺。
大半生孤苦伶仃,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汉斯,早被感动得涕泪直流,一遍遍说着“谢谢、谢谢”。
0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恢复健康后,汉斯面临一个选择:留下还是回去?
在英国,他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交通,还可以领到一笔退休金;如果留在中国,他能依靠的只有宋扬。
但汉斯说什么都不愿离开中国:“宋,我在英国没有亲人,你就是我的亲人,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听了汉斯的话,宋扬下定决心,要让老人在中国安度晚年。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汉斯,宋扬放弃了原本薪水更高的医院工作,选择去卫校上班。
他把新家最宽敞、明亮的主卧留给汉斯,又下载了几百部英文电影,买来一堆英文杂志报刊,让汉斯保持原先的生活习惯。
学医的宋扬妈妈知道汉斯有腿疼的毛病,就时常给他做理疗;宋扬爸爸学会了做西餐,在家里囤了不少咖啡;宋扬奶奶为了与汉斯交流,自学了简单的英语。
甚至宋扬与妻子在相亲时就提出,婚后一定要接受汉斯才能在一起。
身为护士的妻子很支持宋扬,不仅没有抱怨,还主动包揽了汉斯的护理工作。
在宋扬一家的关怀照顾下,汉斯很快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他会和宋奶奶看剧、逛公园,还直接管宋扬的父母叫“爸爸妈妈”。
闲暇时,他常去活动室教孩子们学英语,去社区做义工,成了大家口中最可爱的汉斯爷爷。
每天生活在爱里,汉斯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命百岁,只有这样,他才能陪伴中国家人们更久一点儿。
但谁也没有想到,分别的时刻这么快就来了。
2013年12月,汉斯突发心脏衰竭,在医院去世。
汉斯离开后,宋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常常窝在汉斯的房间发呆。
陪伴汉斯6年的小狗秀秀不知发生了什么,依然每天等着“老伙伴”回家。
时间仿佛在这个房间里静止。许久之后,宋扬终于意识到,那个善良可爱的瑞士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死后,请让我长眠于中国。”这是汉斯生前留下的嘱托。
经过沟通,瑞士驻华大使馆同意让汉斯葬在中国,还派来工作人员配合宋扬一家操办葬礼。
在遗体火化单上,宋扬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被工作人员问到和汉斯的关系,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们是亲属,他是我爷爷。”
汉斯的追悼会上,宋扬噙着泪,念完他花了一晚上时间写的悼词:“我和老人都是普通人,在艰难时刻有缘相识,老人曾经关心帮助过我,我有责任照顾他。”
“有一天我也会变老,我会告诉我的子孙,说有一位善良的瑞士老爷爷,他一生漂泊、历尽坎坷,但最后定居在中国,他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宋扬脑子里像过电影一般,闪现出和汉斯一路走来的每个片段。
恍惚间,他好像又回到了14年前伦敦西郊的地铁站,那个失意孤单的午后,这位慈爱的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带给他异乡的第一份温暖。
04,爱出和爱返,福往与福来
有人说,汉斯是幸运的,因为宋扬,他可以幸福无忧地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
但其实,宋扬也很幸运,因为汉斯,他在异乡有家可归,也体会到了被人信任依靠的幸福。
他们之间,没有谁更幸运,有的只是爱出和爱返,福往与福来。
“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这句朴素的承诺,道尽了宋扬和汉斯14年的共苦同甘,也串起了这段跨越年龄、国籍的人间真情。
后来,央视把两人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漂洋过海的承诺》,感动了国内外无数网友。
英国BBC也被宋扬赡养老人的事迹打动,评价他为“中国真正的绅士”。
善良,从来都是一场有序的轮回。
你付出的善意和真诚,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的怀抱。
衔环结草,死生不负,人生海海,大爱在心。
愿每一份善心都能被珍视,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