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请记住“房住不炒”;孟晓苏回应来了(视频/图)
本文转载自极目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更新 7:56pm
孟晓苏对此进行了回应。他对中新经纬表示,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1.86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在13.4万亿元左右,相较于2021年的约18.19万亿元,大约减少将近5万亿元。“这犹如釜底抽薪,经济运行怎能不受到影响?我所说的‘拿出5万亿元购房’,指的就是丢掉的5万亿元住房销售额。”
对于有人质疑和反对他的说法,孟晓苏说:“有网友说,‘低收入家庭没钱了,拿什么买房?’,其实他们并没有说错。疫情三年受损害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是他们。因此,现在仅说‘支持刚需购房’或者说‘大力支持购买第一套房’,就不太现实了。”
他认为,需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出钱购房,才能带动经济、就业与收入增长,也能让低收入群体受益。而这种购房多半不是“第一套房”,而是“改善性住房”。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中提出,“支持住房改善”。
孟晓苏称,他从来不认为逼低收入家庭去购买商品房是正确的,多年来他反复强调,要给低收入家庭、新市民与青年人家庭提供保障房,包括产权型保障房与租赁型保障房,而不是只能去买商品房。为此必须加快完善“住房双轨制”,政府要履行提供保障房责任,央企国企要尽快回归保障轨。
其实,居民存款增加的数额已超过15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对比2021年,当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他认为,针对有购买能力居民的预期不高与信心不足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至少那些此前限制居民“住房改善”需求、不支持购买首套以上住房的措施,已经不合时宜。
此前报道
“中国房地产之父”孟晓苏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元,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和装修等,中国经济就能恢复了。
“专家建议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让人吓了一跳。莫说三分之一,在一些大城市,不少家庭都是掏空“6个钱包”,倾其所有拿出来当首付,哪还有三分之二的余钱?买房这么轻松了?一种给人“何不吃肉”的观感。细看了报道,原来专家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说中国去年老百姓存款有15万亿元,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买房,并不是指的某个家庭。
专家似乎是一片好心,着眼于“中国经济恢复”的角度,就让这个建议有了更多的合理性。经济恢复了,大家经济收入上来了,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但是,专家的建议可不可行呢?
据报道,有业内人士估计,2022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或降至约14亿平方米、销售额预期下滑至约14万亿元。这5万亿元,相当于超过了去年全年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一,那可是大爆发了。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吗?市场能承受这么剧烈的波动吗?这要是加上贷款的金额,只怕是更吓人了。
1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
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这句话说的还是“房住不炒”。有网友就说,也不看这15万亿元的存款在谁手上。的确,住房这么大的支出,对每个家庭来说,一是需要有这个财力,二是也要有实际住房的需求。如果排除“炒房”,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不太可能有这么大的容量。
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不能大起大落,这不仅关乎老百姓的房产价值,更关乎金融等方面的安全。合理发展房地产,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这5万亿元的说法,头发胡子一把抓式的观点,对社会无益,对行业发展也没什么好处。专家说话,既要看宏观层面,也要着眼于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现状,经过具体调研再得出结论比较好。
近年来,网上就出现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呼声,就是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严重脱离大众感受,不接地气让人反感。孟晓苏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之父”,也是原中房集团董事长,他为房地产发展鼓与呼,没什么问题,但也要有真知灼见才是,提出的建议也该对行业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相关资料显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经济学博士,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就是说,他也是一位学者,发表这样的无事实依据、赤裸裸为房地产站台的观点,显得不够严谨。
房地产市场有其发展规律。目前,房地产行业政策面向好,有利于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也表示,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他也是看好行业的复苏和发展。但不论政策如何变化,“房住不炒”就是主线,也是底线,这不能忘了。
本文转载自极目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