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孤独的人过早死亡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4%,上网能缓解老人的晚来孤独吗(组图)
对于年轻人来说,美篇、糖豆、红松等网络社区或许很陌生,却是许多老年人手机里必装的App,许多六旬以上的老人在网络世界里愉快“冲浪”——在美篇分享美食、回忆过往,用糖豆练习广场舞、跳操运动,在红松上直播课、学习各类才艺,发微信每天问候,在拼多多、淘宝等购物……
面对飞速变化的信息世界,老年人被推动着改变,去适应网络。然而,老年人上网能缓解晚来孤独吗?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延焱接受了上观新闻记者的专访。
记者:老年人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您如何看待这一新现象?
黄延焱:步入晚年,老年人同样有社交的需求。不可否认,微信、美篇这一类App帮助中国老年人极大地缩小了数字鸿沟,满足了其社交需求。这些App的共同特点是简单、易操作,老人接受起来快。
深度触网的老年人自身在社会上比较活跃,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平时主动参与线下的团体活动,也有在老年大学学习的经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部分老人对网络世界展示的是主动学习的姿态,通过网络可以表达自我、培养兴趣、增加与社会的沟通。在相应群体中获得认可,使用网络的动力就更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只会用微信和家人、朋友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因为打字交流对老年人的语言逻辑性、手指精细度及协调性均有较高要求。
记者:有课题组调查,老年人群体存在着比年轻人更热爱短视频的趋势。这对老年人的认知等有影响吗?
黄延焱:我认为是有影响的。短视频有它的独到之处,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众多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其内容可能是看过即忘。另外,刷短视频看似是个主动过程,但对其呈现的内容而言,观看者属于被动接受。在不同的短视频间进行频繁切换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老年人如果每天花太多的时间在刷短视频上,最终会影响其认知能力。
老年人若希望通过视频节目来获取知识,建议还是收看电视台或收听广播电台的针对老年人开设的知识课堂,时长在20分钟到半小时,系统的学习有助于锻炼老年人的专注力。
记者:老年人当中存在网瘾现象吗?
黄延焱:绝大部分老年人上网是以看视频、语音聊天为主,并不存在网瘾的问题。但不能忽略,一部分老年人由于沉迷网络而脱离现实社会的交流。目前对老年人群的网瘾关注很少,其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引导老年人多参加线下社交活动,多出门参加户外活动,多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有助于缓解这些老年人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
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依赖不尽相同。六七十岁的老人能较好掌握和使用智能手机,八九十岁的老人由于视力、听力和手指协调能力的下降,更愿意使用电脑和键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使用“老人机”的比例增加,多数老人将浏览信息、炒股票等行为交给屏幕大、键盘大的电脑。
记者:很多互联网App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推出大字、语音、助老等模式,方便老年人使用,也有像美篇、糖豆这样的针对老年人使用的App。今后,老人或许能享受更多的网络技术流服务,拓展社交,丰富生活。
黄延焱:网络社交有它的好处,可以将人与人连在一起,老年人通过文字、视频等交流找到群体归属感。
对老年人来说,保持心情愉快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先进的技术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交往。比如现在正在开发应用的VR技术、AR技术等,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场景,丰富交流的语境和环境。我们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者中进行不同场景的VR训练,严重认知障碍者戴上VR眼镜观看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自然风景、城乡街道景致,面部表情一下子变得丰满和灵动起来。轻度认知障碍者经过此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今后老年人可能在自家客厅里就能“接待”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人和朋友,和他们一起聊天、打牌等。
记者:芝加哥大学做过一项研究,长期孤独的人过早死亡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4%。深度触网是否能缓解老年群体的晚来孤独问题?
黄延焱:网络有它的便捷、灵活之处,但不能用网络世界代替真实世界。我们在社区的调研中发现,老年人如果封闭在居室,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其心理和情绪产生变化,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能力都会下降,认知功能更是“断崖式”下降。如果能及早介入,鼓励他们外出参加社区或团体活动,与人增加交流后,一部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有所提高。
网络的使用让老年人的社交圈有了明显扩大和延伸,但现实社交中,能更真实地观察和体会到彼此的表情、语音、语调和行为举止的变化,有肢体动作或肢体接触带来的情感变化,这些都是网络社交所无法体验的。
目前,很多城市都建立了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等,都为老年人的社交创造了良好环境。老年期是人生中一个不断失去的阶段——失去健康、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社交等。老年人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种获得的能力,在不断失去的同时,保持和社会连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认识新的朋友,形成新的社交团体,找到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在社会着力于改善老年人生活便利、促进其参与社会的同时,老龄群体自身也要不断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