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建永久方舱医院前 这几个问题也需想明白(组图)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我国本轮疫情已基本结束”,与疫情相关的一些话题也在淡去。
不过,近日一则“呼和浩特市永久方舱医院建设项目(施工标段)”的招标公告,让方舱医院再次引发关注。
资料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外景(无人机照片)。图文无关。图/新华社
根据公告,该项目招标人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程所需资金来源国有投资100.00%(政府投资100.00%),工程计划总投资7996.46万元,设置床位868张,建设内容为隔离用房和保障用房。对此,呼和浩特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央广网记者,这是一条正常的招标公告。
目前“阳”了已经不需要集中隔离,为何还要招标建设永久方舱医院?永久方舱医院如何做到“平战结合”?它们未来将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很有探讨的价值。
提前布局是为了有备无患
方舱医院,是过去三年防疫中一项重要的医疗资源补充,在缓解防疫资源紧张,满足隔离观察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当前防疫形势和防疫政策都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花费巨资启动永久方舱医院建设,必要性还有多大,的确成了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虽然目前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相关的防疫资源需求也大幅减少,但适当保留如方舱医院这类防疫基础设施,乃至对防疫过程中所暴露的医疗资源短板予以针对性补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顶得上”,或也是有备无患之举。
以方舱医院建设为例,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就明确,各省份根据疫情的形势建设或者是拿出建设的方案,保证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并强调,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方舱医院。
此次呼和浩特的永久性方舱医院项目招标,是否是对上述要求的落实,其在正常时期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避免资源的浪费,都是在开工建设之前,需要充分讨论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有必要给出相应的研判或指导。
毕竟,防疫形势变了,社会对新增方舱医院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至少短期内,综合建设成本和现实需求的考量,斥巨资建设新的永久性方舱医院,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切。要知道,现阶段新建方舱医院,不仅要考虑到直接的建设成本,也不能忽视后期的维护成本。
因为建好的方舱医院,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安排,大概率就可能进入“休眠”状态,如何维护,长期投入是否跟得上,平时应该如何利用,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现实问题。
2022年5月21日,医护人员为上海临港方舱医院舱区大门贴上封条。图/新华社
方舱医院如何“善后”?
实际上,这次招标事件引发关注,也涉及另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防疫期间各地已建好的方舱医院,到底何去何从,如何“善后”?
从公开数据看,截至2022年4月,全国已建设的方舱医院就已达400家,包含床位56万张,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现在,随着防疫需求的回落,这些方舱医院也就成了一种需要妥善处置的“沉淀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所说的“方舱医院”,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一类主要是依托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闲置厂房等既有建筑改建的方舱,主要是用于最基本的隔离观察,医疗救助功能并不强;另一类,则是开辟新址建设的可用于紧急治疗的方舱,像北京的小汤山、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等方舱医院都属此类。
相应的,这些不同类型的方舱在后期处置时,也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方案。像改建而来的,主要用于临时隔离的方舱,就基本可以恢复至原有的用途,处理比较简单。事实上,目前已有地方在行动。
此前,济南将部分隔离方舱升级改造为技能人才公寓,还有声音建议可以改为养老公寓、健身场所等,或都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而那些设备完善,具备医疗救助功能的新建方舱医院,一些甚至还从未被使用过,到底如何妥当处置,则要更复杂。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这或是比较现实的选择。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对地方日常医疗资源形成补充。
这方面也有现实案例可参考。非典时期建设的小汤山非典医院,在经历数年闲置后拆除了非典病房,后来地块划入小汤山医院,用于建设小汤山康复医院。
但这里面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多数方舱医院,其建设之初的定位都是为满足临时性的防疫需要,因此其建造材料选择、地点选择,未必都一定适合打造为永久性的医院。这种情况下,是否必须拆,又何时拆,或者有无其他更好的出路,考验各方的智慧。
总之,现阶段是否还有必要新建永久方舱医院,已建好的各类方舱医院又如何妥当处置,需要相关部门和各地遵循科学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尽早明确方案。这也是后疫情时代,必须做好的善后工作。
眼下,全国两会即将开启,相关话题完全可以有更充分的讨论,以找到最佳方案。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