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碎钞机”:那些选择“丁克”的中国家庭(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北京人福尔·王(Four Wang, 音)97岁的外婆和94岁的奶奶对一件事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步入中年的他和妻子选择不生孩子。
尽管中国人口出生率正在下降,丁克家庭的数量却正在上升。(Reuters: Aly Song)
王先生的外婆对他的想法表示尊重,但是他的奶奶还是秉持着传统观念,认为家族要“多子多孙多福”。
对42岁的王先生来说,像他和妻子这样有着双收入却没有子女的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他们在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王先生说自己不仅没有为没有孩子感到后悔,反而觉得“越来越明智”。在他的家族中,五个表兄妹也都选择了“丁克”。
“2011年结婚的,犹豫就拖着[没生孩子],[后来]就越发觉得好了,”王先生告诉ABC中文。
“这是个盲盒啊,我没有勇气开,不开我不亏,开了我不赚……所以我选择不开。”
王先生目前和自己的妻子居住在北京,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他提到了自己的家庭观念——“活着不享受,那不就是受罪”。
“我不拼命就不能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所以总有一方无法平衡,”他说。
“国家政策随时在变,我出生时,多生一个孩子简直大逆不道……等我更老了,不知又会有啥政策。”
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孩子至今是一种文化禁忌。虽然独生子女政策早在2016年正式取消,政府不断鼓励年轻人生育,人口出生率却逐年创造新低,跌至2022年每千人仅出生6.77人。
尽管如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一直从古代延续至了现代社会,而“养儿防老”的观念至今仍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养儿防老’也不存在的,想想自己真想照顾老人吗,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的生活能剩下多少,”王先生说。
“孩子肯定也不想照顾你的。”
孩子是“碎钞机”
中国社会学专家卢守亭副教授分析中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像王先生这样的丁克家庭已经达到1.88亿户,占家庭总户数的37.95%,其中包括无儿无女、大龄不婚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的“纯老族”。
“[中国丁克群体]规模之大、增长之快、程度之深,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卢副教授在论文中写道。
“这是中国低生育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钱是王先生选择丁克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中产人士,他担心生育会让他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孩子出生后需要投入金钱和时间,面临激烈的竞争。
“主要是钱和精力,自己想玩的很多,都玩不过来,不想再增加负担,”他说。
“省下的钱可以买点好的,不用操心孩子的生活、健康、安全等。”
中国育娲人口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发现,中国是全世界育儿成本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韩国。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人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的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9倍,是澳大利亚的3.3倍。
到了工作阶段,他们一般还需要给孩子买房买车,为他们操办婚礼。
这一切引起的经济压力也使得很多中国年轻网民自嘲“孩子是个碎钞机”,“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我经常见到有同事孩子学校或者是幼儿园打来电话,说孩子怎么样了,同事只能请假去看孩子,请假扣钱,看病花钱,再消耗精力,”王先生告诉ABC。
大环境的“不确定”
尽管无儿无女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对来说仍是禁忌,但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放弃这种传统的价值观。
34岁的南希·张(Nancy Zhang)和丈夫生活在天津,结婚已经6年的他们很享受丁克的状态。她说,由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并不明朗,她选择不生孩子。
“主要是大环境的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
“包括疾病的不确定,未来教育因素的不确定,我不能保证孩子生下来就一定是很幸福很快乐的,所以我宁可就不生。”
张女士认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让孩子的未来面临“负担”,因此她选择“活在当下”。
“因为中国的现在其实老龄化也在加剧,这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现象,包括延迟退休,这些东西不是靠你生孩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她说。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同钰莹教授认为,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保障,人们不再依赖于家庭养老,”同教授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庭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许多人]觉得养孩子的付出和收获不再是一个成正比的过程。”
生育观念的变化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全球社会学教授胡扬认为,在中国经济腾飞之后,人们的育儿成本也随之升高。
“出现了育儿竞争,教育竞争的低龄化……其实这样的一些投资对家长来说是非常贵的,”胡扬教授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一些传统观念在文化的角度也有一些变化……越来越多地更注重个体的发展。
“[中国政府]是非常想去促进生育率的……单单去改变政策是很难让人去利用这个政策的,这需要文化观念的转变。”
他认为,促进中国人生育的办法之一是首先实现“性别平等”,例如,大多数中国女性在下班后回到家,仍然需要承担主要的家务。
“如果要生育的话,产假是不是跟上了?对女性的支持是不是跟上了?”
“在男女夫妻家庭里面,生育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一个最大的因素之一......这个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在不断地加深。”
今年49岁的大连居民马剑是一间咖啡馆的老板。结婚13年来,他和太太一直选择“丁克”并认为“爽到飞起”。
“高度概括一下就是[我的钱]死前花光就可以了,”马先生告诉ABC。
但是马先生曾经也被无后不孝的观念所困扰,但考虑到妻子的年龄和两个人的现实生活,他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之前在我父亲临终的时候给他一个承诺,说要有一个小孩,”他说。
“但是后来就想明白这件事了…… 要孩子对她(太太)来讲属于高龄产妇的危险,我后来逐渐意识到了,也就叫停了,”他说。
至于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马先生说,他决定做更好的“养老规划”,提前为自己的老年退休生活寻求保障。
“我有两个打算,一个打算是我准备移民到福祉比较好一点的国家,”他说。
“[另一个打算是]我所有的存款,未来要么就是交给养老院帮我养老送终,要么就是律师来监管。”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