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访华,外交部长秦刚亲自接见,释放重大信号(组图)
前天预告本周内访华,昨天私人飞机就落地北京,受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接待,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欢迎。
他本人抵达后也是第一时间点赞中国航天,且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不久,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会面同行的图片也传上网络,可谓马不停蹄。
热情互动之下,结合四月初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我们不难发现——
这个“科学狂人”企业家,正在重码加注,狂赌中国。
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01 马斯克中国往事
要理解马斯克这场加注的深意,首先要从他与中国的渊源讲起。
算上这一次,马斯克已经来过中国10趟,超过绝大多数外籍车企的高管,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正是3年前。
彼时是2020年1月,在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即兴热舞,“嗨”动全场,也“嗨”上了中国互联网。
有人说他纯为作秀,可了解的人知道,马斯克绝处逢生,确实该高兴高兴。
原来,此前的特斯拉因为产能危机,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巨大窘境,“钢铁侠”还是骗子?一线之隔。
那时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表现如何,事关特斯拉的生死。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2019年1月厂区破土动工,10月就成功投产。期间,3天完成立项、规划和选址,5个月完成工厂审批。
这种效率,放眼整个汽车工业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惊喜不止于此。
投产第一年,上海工厂产能就达到了25万辆,占到了当时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此后稳定的持续交付,更是在3年内助力特斯拉预计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年产量超100万辆。
可想而知,上海工厂极高的生产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专程赶到上海,在当年底的股东大会上盛赞:
上海超级工厂是我见过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筑!
“上海速度”既解了马斯克的燃眉之急,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整个特斯拉。
自然而然,帮助马斯克在中国操持局面,主导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签约、建设和投产的朱晓彤,也成为了马斯克最倚重的人。
朱晓彤(左)和马斯克(右)
此次马斯克访华,这个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正陪同在侧,由于执掌着特斯拉的全球汽车业务,朱晓彤被视为仅次于马斯克的特斯拉二号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时,也是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即将落地上海临港。
作为首个海外工厂,其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GWh,超过特斯拉加州工厂的产能。
而且特斯拉的储能技术世界领先,只要落地上海,必然会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每台设备都是超过上百万美元的出口价格,能为上海临港带来每年上百亿美元的GDP和出口,也将为宁德时代等中国锂电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在外企撤离、民营信心不足的现状下,特斯拉这一项大手笔的对华投资,无异于“雪中送炭”,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将我们导向无法绕开的重要的供应链议题。
02 供应链,触动神经
最近几年,供应链外迁的问题总能触动我们的神经。
种种因素下,越南、印度等国家正在成为中国供应链转移的目的地。
就用越南来举个例子,根据《财经》的归纳,中国工厂向越南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0年后,越南承接的中国产业转移以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出于人力、地价等成本要素的考虑;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连续多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电子行业是重点,由此引发了以出口美国的电子企业为主的第二波转移潮;
现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all in中国”转为“中国+N”,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成了一大新趋势。
而在事实基础之上,我们能明显感到企业和大众舆论正呈现两极偏向。
一边是制造业企业的暗自悲观,另一边是舆论认为“谁不来中国谁吃亏”的声音甚嚣尘上。究其原因,是舆论场只看到企业收益的数据,却忽略了背后经营的艰辛和对经济拉动的助益。
就好比,很多人只看到富士康中国工厂的巨大产能支持着苹果手机供销全球,却不知道中国果链上有超过150家供应商、259个工厂,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牵动着无数就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苹果不只是客户,也是导师。中国制造业企业早期普遍偏粗糙和低端,苹果倾注了大量心力,协助供应商研发创新、改进工艺、规范生产流程,给予从设备到技术的指导。
由于苹果的订单量大、账期短、利润相对稳定,做苹果的订单让不少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中国手机产业的由大到强,再到生态繁荣,与苹果用高质量标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行密切相关,可谓功不可没。
马斯克此次访华,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3亿,评论中对“此人来访只是逐利”的批评和不屑俯拾皆是。
什么时候,做生意逐利成了一种罪过?
亚当·斯密有言:
“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抵制无底线的逐利固然理所应当,可就像松下幸之助说的,“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正常经营者岂不冤枉。因为企业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没有盈利怎么可能持续?
商业的关键在于互相成就,高傲和偏见对营商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很多人不能只看到上海超级工厂助力特斯拉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车企一哥,却拒绝认同特斯拉掀起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助益。
当然,话不能只说一头。苹果也好、特斯拉也好,在中国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而马斯克却访华,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真的红利已去吗?
非也。
摩托车之战是所有电子厂老板熟知的故事。早年间越南的摩托车由中国品牌占领,但由于价格竞争,品质不断下降。越南的购买力上来后,日本摩托车迅速挤掉了中国的市场。如今在河内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日本摩托车。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早年的样子,该踩的坑踩过了,筑好的壁垒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制造业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是保证品质和交付速度前提下的成本领先。中国在这三要素上的优势短期内仍旧难以被撼动。
我们为什么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签约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商言商,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一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用脚投票”。
马斯克访华当天,特斯拉股价收盘涨幅超4%,市值一夜上涨超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已然说明问题。
03 外企与中国,
一定要“双向奔赴”
最后,我们不妨重提有关局势的话题。
过去几年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比起用“脱钩”这个词,“大拆解”或许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全球化之后,一个重新的拆解和重组的过程。
先前时候,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世界格局,虽然也有矛盾、冲突,但总体来说,斗而不破,谁也不至于掀桌子。
彼时人们相信,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欧洲、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俄罗斯对美国西方高科技、高端设备,甚至金融经济的依赖都是不可推翻的,而现在,认知该转变了。
“拆”正在发生,“组”还要各凭本事。
从潜力来看,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阶段远没有结束,但客观上也必须承认,问题还有很多。
离开中国的企业,确实有一些是低端产业转移,但也有一些是“用脚投票”,被网络上一些喊打喊杀的民粹声音,甚至一些地方的乱作为寒了心。
现在我们应当做的是收收心、少折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外企与中国才能够“双向奔赴”。
市场在、机遇在、美好的愿望在、勤劳的人民在,纵然是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许多事情只要返璞归真,也便不难看清。
中国合作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商言商,放在今天就叫“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你造福我,我也造福你。
这是中国的国运所在,必然长久昌盛。
马斯克喜欢讲第一性原理,会狂赌中国,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