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岁高中生致2死4伤,背后真相,值得所有父母深思(组图)
前段时间,北京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案,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16岁的高中生张某造成2死4伤。
5月15日8时许,北京通州公安分局接到一起校园学生伤人的案件。
早上升旗仪式后,张某在上课期间跟同学老师发生了争吵,用凶器打伤女同学张某某的头部,还追着张某某继续打。任课老师囤某某连忙阻止,也被张某打伤。
随后,其他老师和同学合力制住了张某,夺下他手中的凶器。这时副校长高某闻讯赶来,不料被张某用暗藏的其他凶器打伤。(张某同年级学生跟媒体描述当时的情况)
警方到达现场后,控制住了张某。但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这不仅仅是一起校园伤人事件。
5月14日晚,张某在邻居家杀害了一对老夫妻,于5月15日早上,又将自己的母亲曹某某殴打致昏迷。
目前,张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所涉及的案件正在侦办中,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中国新闻周刊披露了张某遗留在现场的生物作业本和试卷的照片。
作业本上有着两条老师的评语:
“没写完?”
“前面的作业补齐!”
而在试卷上,则画着诡异阴暗的涂鸦:恶魔、大量刀具、倾斜歪倒的房屋、手持武器的小人……
从心理学上讲,涂鸦是一个人内心的投射。
显然,这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涂鸦。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为何16岁的孩子内心如此暴戾凶残?又为何做出如此狠事?
具体原因,暂时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从这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韩国电视剧《少年法庭》中,得到一点启示。
缺位的父母和压抑的孩子
13岁的白成友到警察局自首,说自己杀死并肢解了一名8岁男童。
为什么要杀害一个跟自己素昧平生又毫无恩怨的孩子?
白成友给出的答案是:
男童跟自己借手机打给妈妈,可当时手机没电,自己就把男童带回家,打算充了电让男童打电话。
但是,男童一进家门就吵吵嚷嚷玩他的玩具,导致他的思觉失调症复发,失控之下杀了男童。
他一点儿都不觉得愧疚,在法庭上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震惊的话:
“我听说年纪未满14岁的话,就算杀人也不用入狱,那是真的吗?太爽了!”
这是个恶魔吧。
相信这是在场所有人的想法。
可这并不是事件的真相,真相更加残酷。
男童并非白成友所杀,是他16岁的朋友韩睿恩下的手。
当天,两人在社交软件上商量把男童诱拐回家,随后韩睿恩用残忍的手段杀了男童,处理完尸体,两人又计划让不满14岁的白成友去认罪,这样两人就都不用坐牢了。
杀了人,分了尸,对受害者毫无愧疚,还想利用法律全身而退。
如此残忍,又如此理所当然,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为何韩睿恩要杀了男童?为何白成友愿意顶罪呢?
韩睿恩杀害男童的诱因是:男童要打电话给妈妈。
韩睿恩家非常富有,爸爸是企业家,妈妈则经营一家知名精品店,两人在美国定居,独留韩睿恩一人在韩国。
事发后,法官试图联系她的父母,却只能联系到代理律师。
他们对女儿的事极不关心。韩睿恩患抑郁症三年,他们也只找了专业医生进行治疗,自己从不出现。
即便是开庭当天,他们明知道女儿可能会被判重罪,依旧没把女儿的事放心上,以另有行程的理由,没有出席庭审。
别人眼中的韩睿恩不愁吃穿、天生富贵,可只有韩睿恩自己知道,她一直是个不被爱、不被关注的那个孩子。
当她看到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给父母打电话的、被深深爱着的孩子,心中压抑许久的嫉妒和恨便爆发了出来。
再来说说白成友。
他的妈妈倒是出席了庭审,只不过她来的时候,庭审已经结束了。
她给的理由有二:
一是因为工作太忙了。
二是因为白成友不满14岁,不会被判刑。
庭审法官问她:“你拜访过被害人家属了吗?”
她竟回答:“没有。”
这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为何白成友能笑着说出那句“太爽了!”
如出一辙的自私和冷酷。
她似乎为儿子操碎了心。
冒着被撞死的危险,拦住庭审法官的车为儿子求情。
在儿子被判关押在少年犯管教所两年后,质问法官为什么不释放儿子。
可在生活中,却又完完全全忽略了儿子。
她不知道儿子跟韩睿恩是朋友;
儿子患有思觉失调症,休学在家,也几乎不陪伴;
当法官找到她想要提供帮助时,她只关心工作会不会因此丢掉。
……
她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也不愿去满足孩子。
说句不中听的话,她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其实只是一场自我感动的戏码,孩子只是扮演了一个接受妈妈“爱”的道具。
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怎么能感受到爱呢?
想要爱,就只能向外求。
于是,韩睿恩的一句“你知道我最爱你吧”,便成了白成友为她顶罪的理由。
白成友和韩睿恩在社交软件上的对话
武志红老师说:
“好的父母,该是一个结实的容器,孩子的生命能量,可以在这个容器内流动,一旦孩子发现,他的生命能量被允许、被看见,这份生命能量就会转化为生能量。
相反,如果父母容纳不了孩子的这份生命能量,这时这份能量就会转入到潜意识的黑暗中,成为死能量。”
无论是白成友,还是韩睿恩都不曾被父母看见,也不曾被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他们肆意伤害他人,直到毁了自己。
暴力的父母和被漠视的孩子
任谁看,徐有悧都是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她抽烟、喝酒、纹身、打架、偷钱,甚至援交。
在少年法庭上,她因盗窃及性交易罪被裁定需要长期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管。
但据监管机构称,徐有悧非但不改,还极其不配合监管。
她打工的理发店,对她也不太满意。
理发店的同事说,有一个年纪大她很多的男人找过她几次,怀疑她在做援交。
她的朋友,也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只知道她每天早出晚归。
她的爷爷患有老年痴呆,长期住院,奶奶身体也不好。
医院的护工经常能听到她对奶奶破口大骂,护工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坏孩子。”
所以,当她晕倒被送往医院,被查出长期遭受暴力对待时,很多人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是去做援交造成的。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她不报警?又为什么说是自己摔伤的呢?
但,这并不是事实。
真相是,那个总来理发店找徐有悧的男人,是她的爸爸。
她爸爸管她要钱,不给就打她。
她之所以晚上不回家,是为了躲开爸爸,避免被毒打。
她早出晚归,一方面是为了打工赚钱养家,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住院的爷爷,因为爸爸把家里的补助金都抢走了。
而护工口中所说的,徐有悧对奶奶破口大骂,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痛苦。
她问奶奶:“你不觉得我可怜吗?我甚至被那个混蛋打到住院了。”
奶奶却说:“我当然觉得你很可怜,我难过得心都快碎了。可是有悧,再怎么说,你爸还是我儿子,对吧?你可以再忍让一下你爸吗?你爸也是个可怜人!”
明明是受害者,却被要求去体谅施害者。
血缘和家庭没给徐有悧带来爱意和温暖,反而充斥着反抗不了的压迫和磨难。
每次鼓起勇气,想要好好生活。
每次都被打回原形:
努力赚钱→被爸爸殴打、抢钱→离开家躲起来→钱花光后去偷窃
孩子过得如此悲惨,你知道她爸爸怎么说的吗?
他说:“我只是在教训我的孩子,我所做的行为是在管教她,那是我身为她爸应有的权利。”
徐有悧爸爸的话,并非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他小时候也是被爸爸毒打长大的。
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如今的施害者。
我们回过头再看,徐有悧真的不可救药吗?
不是的。
是亲人们的毒打与忽视、周围人的厌恶和鄙夷,让原本努力改变处境的她,变成了人人口中的“坏孩子”。
不过,幸运的是,她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选择跟承办法官求助。
承办法官给予了她温暖和帮助。
最终,她爸爸因虐待儿童罪,被禁止接近家庭成员一年,迁出被害儿童居所一年,禁止使用电子通信等联络行为一年,停止亲权一年。若拒不履行,或有违反,案件将移送检察机关处理,她爸爸可能会被刑事审判。
这意味着,徐有悧可以过上安稳且踏实的生活,不再选择堕落。
如果可以选择,暴力和温暖之间,谁都会向温暖靠拢吧。
对孩子来说,辱骂、恐吓和暴力不会让他们变得强大,唯有爱意和温暖,才能让他们在逆境中生出勇气。
震惊无措的父母和
令人扼腕的孩子
看到这,估计有人会说,这是电视剧的情节,现实中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未必是这样。
央视《一线》栏目曾拍过5集纪录片《少年法庭》(与韩国电视剧同名),来看看里边的几个真实案例。
2016年5月,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连环盗窃案,作案嫌疑人均是未满18岁周岁的未成年人,而主犯小伟(化名)涉嫌参与作案36次。
从一审到二审上诉,小伟从来没提起过父母,而父母呢,在小伟被羁押期间也从未出现,只有他父亲的一个朋友给他送了点东西。
几经辗转,法官总算联系到了小伟的父亲,这才知道,小伟10岁时父母就离了婚,母亲再嫁后,再也没回来看过儿子,父亲则忙于在外打工,几乎不管儿子。
一个内心空虚、没有情感支撑的孩子,很容易走上歪路,在有心人的教唆下,小伟犯了法。
15岁的小全(化名),因涉嫌贩毒被公安机关抓获。
小全的妈妈震惊且不解:“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家会出这样的事情。”
在别人眼里,小全是个乖的孩子,成绩好、动手能力强,还愿意帮助同学。
可在家里却不是这样。
父亲长期在国外工作,自己跟母亲没什么话可说,还经常发生冲突。
缺少法制观念、好奇心旺盛、想特立独行,再加上青春期叛逆,让小全对吸食大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加入了卖各种稀奇古怪东西的QQ群,买了一斤大麻。在吸食了一部分之后,又将剩下的卖了出去。
在交易的过程中,小全被当场抓获。
看着被判刑的儿子,小全妈妈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错。
故事看到这,可能有人会站出来,指责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以至于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话在理。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在原生家庭,责任也在原生家庭;成年人犯罪,原因在原生家庭,责任在自己。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无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还是真实纪录片,意义不在于谴责,而在于警醒。
孩子犯了罪,只是我们看到的,最坏的“果”,这背后没有看到的,是孩子经年累月的崩溃无助、心理扭曲、消沉堕落。
孩子的内心需要注入关爱、涵容、尊重、理解,才会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在未来的挫折与打击中把控自己,在人生的岔路口走向正确的路。
我们不能陪伴孩子很久,但我们给予孩子的这份力量,能让孩子在漫漫长路中看到希望之光,那就足够了。
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种下的罂粟不会结出樱桃。
但种下的樱桃,就会结出“自信平和且健康开朗”的果实。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