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京大妞,二胎宝妈,3年吸粉600万,带澳洲老公回国当主播(组图)
我是杨姐,北京人,曾经是一名京剧演员,现在是一名自媒体博主。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意外结识了一个老外,他总有意无意联系我想请吃饭。同住的女孩告诉我,老外都很抠门,他们就是想泡中国女孩,请吃饭大都是汉堡之类的快餐,还要AA制。于是我心生一计。
2个月以后,当Peter再给我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饭的时候,我说:“可以,不过我不吃汉堡之类便宜的东西,也不要AA制,我要吃贵的。”
没想到我这奇葩的提议,不仅没有吓走这个考古学的高材生,后来还心甘情愿地供我读书5年,又和我回到了中国。
(我们一家四口和妈妈合影)
1977年,我出生于北京,有一个哥哥,父母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族是地道的北京人,我的性格也是典型的北京大妞,大大咧咧。
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可在体育和音乐方面表现出了过人之处。父母看我有天赋,10岁那年就把我送进了北京戏曲学校。
进戏校的时候我已经年龄偏大,身体的韧性非常差,所以练功特别费劲。老师每天使劲扳我的腿,疼得我要命,却不敢吱声。
有一次练功的时候,托地的手一软,头直接撞在了墙上,立刻起了一个大包。
(我的自画像)
练功真的是吃了很多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是住校,父母不在身边,不论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身体上的伤痛,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扛,没地方诉苦,所以成长特别快。这段经历,让我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退缩。
18岁那年部队来戏校招生,我顺利地进入了军区文工团,成为一名军人。当时的文工团分京剧团、话剧团、歌舞团,我是在京剧团。
刚开始演出任务比较多,我跟随剧团去过全国很多城市演出。后来随着京剧市场逐渐萎缩,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22岁那年我就复员回到了地方。
(18岁进入军区文工团)
当时我的文化程度不高,除了会唱京剧,还有一些简单的功夫,再没有其他特长,但又想尽快地挣钱独立,就想到了拍戏。
从1999年我开始跑剧组,记得第一年我跑了300多个,但成功的没几个,也都是小角色。真正走进这个行业我才知道,演戏不只是看你的演技,还需要关系、人脉……后来在妈妈朋友的帮助下,我才参加了《武林外史》的拍摄。
一次老同学聚会,我得知当年戏校的同学有好几个毕业就出国了,回来以后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我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了很大的差距。
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领,综合考虑之后,我觉得多学一门语言可以多一种选择,于是,在跑剧组的同时我开始学习英语。
基础不好,学得比较吃力,但我一直坚持。后来简单的对话没问题了,我就想出国留学。
(我参演的剧照)
由于年龄大不像是去读书,更倾向找对象移民,从24岁开始申请签证,一直到28岁的最后1个月,经过反复沟通解释,我才拿到了新西兰的签证。
2004年2月份,我飞往新西兰,开始了异国求学生涯。
刚到新西兰,我想找一份兼职的工作,每天下午3点半下课,4点去一个美食广场打工,一直干到晚上9点。5个小时挣25新币,折合人民币100多块。
当时租的房子一星期1500元左右,加上其他开销每个月得10000多块钱,这份兼职赚的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干了4天觉得不划算,就没再去。
毕竟打工那么长时间,第二天上课特别累,学习也提不起精神,我觉得这样下去,钱没挣着,学习也耽误了,得不偿失。
(自立、自信是女人最大的砝码)
后来靠父母的支助我完成了2年的语言学习,取得了雅思成绩,2006年顺利申请到澳大利亚一所专科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此期间,没想到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有一次在澳大利亚和朋友出去玩,在咖啡馆外边休息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50多岁的大姐,她主动和我打招呼,我们就开始聊天。
不一会儿,从咖啡馆出来两位男士手里拎着酒朝我们走过来,原来是这位大姐的老公和弟弟Peter。临分开的时候,大姐和我要联系方式,出于礼貌我没有拒绝,也是想多一个本地朋友是好事。
因为老师和我们说过,要想学好英文,就得和本地人做朋友。而我当时的年龄有点尴尬,身边的同学都是二十出头的,他们也不带我玩,能谈得来的朋友更少。
(作为一个大龄留学女孩,顺利毕业是我的愿望)
后来我接到了那个大姐弟弟Peter的电话,约我出去玩,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当时觉得我们只是见过面,也不熟悉,我不习惯和陌生男人出去。
大约过了2个多月,我又接到Peter的电话,他说要请我吃饭。
之前听福建室友说,老外很抠,请吃饭就是汉堡等快餐,还要AA制。我当时就有了主意,告诉Peter吃饭可以,但我不吃便宜的汉堡快餐,也不要AA制,我要吃大餐。话音刚落,电话那头就传来哈哈的大笑声。
我把吃饭时间选在白天,觉得这样更安全。聊天中得知Peter是考古学专家,以前在英国博物馆工作,因为经常要去野外挖干尸,他不想做那样的工作,就辞职来到姐姐们身边,在澳大利亚最大的网络运营公司做工程师。
(Peter的硕士毕业证书)
从那以后,Peter经常会约我吃饭或者出去玩,但从来都很君子,不做任何过分的举动。慢慢地我感觉这个男人品行还不错,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但没有往其他方面想。
毕竟他年龄比我大9岁,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说除了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在经济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而我当时29岁,以我的年龄和当时身处异国他乡的状态,已经不会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了。
还有我从来没想过找一个外国人做老公,否则也不会拖这么久。年龄决定了我如果交往就是奔结婚去的,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所以我和Peter就这样不咸不淡地来往着。
但当时我还是有点私心的。因为没有身份,自己在当地找工作工资很低,如果有本土的人介绍就有可能找到好点的,或者工资高点的工作,顺便也可以和他学习语言。
(Peter隔三岔五请我吃饭)
Peter总是隔三差五请我吃饭,而我当时还在读书,虽然有打工,但回请他的能力有限,我也不希望他在我身上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最后一无所获而后悔,于是就明明白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并且说毕业之后自己可能回中国。
没想到Peter说:“我做这一切是心甘情愿的,不图你回报,我愿意帮助你”。而且每次吃饭,他的开场白总是:“你好漂亮!”数年如一日。
他的彬彬有礼和善解人意,让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但真正让我下决心和他在一起,还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
在我们认识快1年的时候,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周六他和姐姐去看父母,邀请我和他一起去。我们当时只是普通朋友,为啥要和他去见父母?所以我就直接拒绝了。
可挂断电话,心里又觉得不落忍,毕竟这1年的相处他对我确实很不错,于是我又打电话给他,说愿意跟他去,当时他特别高兴。
没想到这次赴约,改变了我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我们一起度周末)
那个周六我和Peter一起去了他父母家附近的一家饭店。我们先到,坐在餐厅里我看到一辆车停在门口,一个70多岁的男老人,从车上推下一个同样年龄坐轮椅的女人,动作娴熟细心,那个画面很温馨,没想到这两个老人就是Peter的父母。
进来以后,他的母亲挨着我坐下,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吃饭,他的父亲则不停地给老伴夹菜。后来拿起面包,他父亲还小心翼翼地掀掉面包上面那层薄薄的外皮,然后才递给他母亲,这样细微的动作让我很感动。
他母亲看着他的父亲和我说:“他是个好男人,嫁给他我一辈子不后悔,Peter和他一样”。
说真的,那顿饭Peter父亲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也是我向往的家庭生活。
(我和Peter确定恋爱关系)
聚会以后,我和Peter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且同居。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国内的父母,母亲坚决反对,理由和我之前担心的一样:年龄大,没房子。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就是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是有家。
当时我为什么选择和Peter同居而不是领证呢?因为我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也正是生活在一起,我才发现Peter的学习能力超级强,而且特别爱学习。
我专科毕业后又申请了一个经济管理的本科,基础不太好,学习比较费劲。Peter每天下班回来就抱着我的书学习,他学会以后再教我。相当于我有2个老师,在学校老师教,回家他教,这也是我能顺利毕业的主要原因。
(2011年我毕业了)
Peter陪我度过了5年多的学习时光,期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在负担。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2011年本科毕业以后,就决定要孩子。
这中间我带Peter回过一次北京,全家除了妈妈反对,其他人都非常满意。大家都认为Peter是一个好男人,而妈妈反对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年龄大没房子。
我的个性比较倔强,自己认准的事就会坚持到底,所以从北京回来以后,我有2年的时间没有和母亲通电话。母亲看我铁了心,也35岁了,最后才妥协。
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我决定贷款买房。我自己打工攒了一些,又和母亲借了点,就这样凑了34万人民币交了首付,买了一套90平的2居室,房本写的是Peter的名字,贷款他来还。
(Peter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
我当时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给Peter一个定心丸,间接地告诉他,虽然我毕业了,翅膀硬了,但不会撇下他飞走。或者退一万步来讲,即便将来我们分开了,他还有一套房子可以养老。
其实Peter的工资不低,只是他们的消费观和我们不一样,不善于理财。所以他可以负担贷款,但交不起首付。
我觉得能顺利毕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而这个过程中Peter功不可没。我们之间从来没有谁算计谁,他帮我完成梦想,我帮他理财规划,共同打造我们自己的未来。
因为身体原因,我的备孕过程很艰辛。2012年母亲来到澳大利亚照顾我,看见我们院子里有一片花园,觉得很浪费,于是每天趁Peter出门上班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把花拔掉,种上了蔬菜。
(2019年的一天,Peter早晨醒来看自己的花园变成菜园)
她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其实Peter早就发现了,但他没有揭穿。他是一个既随和又心胸开阔的人,遇事总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2014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女儿的出生。因为没有领证,出生证父亲那栏是空白,很尴尬。于是在儿子出生前,我们俩正式领取了结婚证。后来带2个孩子我也没有再工作,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Peter负担。
从认识到领证,我们经历了9年的时光,很多朋友担心不领证会发生意外情况,可我觉得保证婚姻能否幸福,从来都不是一纸婚书或者财产和房子,而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
(2019年妈妈教儿子挖菜)
我认为,物质是婚姻的必需品,但不是最重要的。在一段关系里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三观是否一致,性格是否互补,能否互相尊重和成就。
儿子出生以后,陆续有国内的朋友托我买东西寄回去,就想到了卖东西。为了能兼顾孩子也能挣点钱贴补家用,我还开始尝试做自媒体。最初只是随便拍一些生活中的视频,并没有太大反响。
有一次,偶然拍了母亲拔花种菜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粉丝的关注,我就开始拍一些母亲和老公中外文化碰撞的故事,效果出奇的好。我在直播间分享自己的故事,以此来和广大网友探讨跨国婚姻的幸福根源,后来发展成带货主播。
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从国内邮寄样品费用太高了,再加上疫情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回国,我十分想念国内的生活和亲人,也想让孩子回国读书。于是和Peter商量我们可不可以回国生活,没想到他说尊重我的决定。
(妈妈教洋女婿包饺子)
就这样,2020年10月我带着儿子先回到了国内,Peter带女儿留在澳大利亚。等我的工作稳定以后,2021年4月,Peter和公司请了一年假,带着女儿也回到中国。
为了孩子们的上学,我们把家安在了上海,这样我回去看望他们近一些。开始我还怕老公不适应国内的生活,没想到过来以后,他非常喜欢中国,立刻开始学习中国历史。
去年假期到了,他干脆把澳大利亚的工作辞掉了。现在他专心带孩子,我努力打拼事业。
经常有网友会问,我嫁了一个大13岁的老公,他在家带孩子,我自己打拼图什么?我笑笑回复:“我从来没图过Peter的财产或者金钱,如果一定要说有所图的话,那我图的是他的人品和才华,这个无法用金钱衡量”。
(我在自媒体领域获得的荣誉证书)
以前在国外是他付出的多,回国是我工作占优势,我认为在家庭里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分配各司其职,让家庭利益最大化,那么他的文化和爱学习的能力比我更适合带孩子。
婚姻幸福的首要条件是两个人相互敬重、体贴、心灵相通,这样才能共同携手走过漫漫人生路。
婚姻不是瓶中的鲜花,不是让别人欣赏的,而是自己一生的港湾,自我感觉身心宁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