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泰坦尼克号观光潜艇失联,搜救任务为何困难重重?(组图)
载著5人前往参观铁达尼号(又译:泰坦尼克号,Titanic)残骸的观光潜艇「泰坦号」(Titan)于本月18日失踪,各界正与时间竞赛,盼在潜艇氧气耗尽前成功救人,惟有分析认为该处深海危险处处、搜救任务将困难重重。
据《路透社》报导,救援人员目前正在相当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或半个比利时大小的区域内进行搜救,这艘该艘观光潜艇现时有可能沉入海底或浮在海面上,意味实际的搜索范围面积相当之大。负责是次观光行程的美国私营海底勘探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表示,观光潜艇的氧气将于明日(22日)上午耗尽,可见搜救行动无疑是争分抢秒。
泰坦号观光潜艇事发时正前往位于纽芬兰海岸东南近640公里的地方,准备探索海面下约3800米处的铁达尼号残骸,而观光潜艇在下沉至接近一半距离时失去联系。
北大西洋的船队正在半个比利时大小的区域内,搜索出事的泰坦号观光潜艇。(Reuters)
漆黑一片、水压极大、变幻莫测的海流
深海其实是漆黑一片,阳光很快被水吸收,无法渗透到距离海面约1000米的深处。而铁达尼号位处于被称为「午夜区」(midnight zone)的半深海带,这里基本是处于永久黑暗的状态。因此,若想要在这里搜索一艘只有货车大小的观光潜艇,且能见度只有几米的情况下,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容易在海底迷失方向。
另一方面,进入越深的海底,其周边的水压就越大。举例,铁达尼号残骸的海床位置,大概需要承受约40兆帕的压力,相当于汽车轮胎中压力的200倍。而泰坦号的碳纤维和钛壁设计,使其最大工作深度为4000米,如果越出的话可能会被巨大的水压压垮。
此外,深海的海流虽然通常没有海面上的那么强,但仍会有大量的水在流动。这些水流可以由海表面的风影响下面的水柱、深水潮汐或由温度和盐度引起的水密度差异所驱动。被称为「海底风暴」的罕见事件,也可以引起零星但强大的海流,可以卷走海底的物质。
目前全球仅有少数潜水器能深潜至「铁达尼号」残骸处,即使能够到达,潜水器也不具备足够动力将泰坦号拉上海面。若不幸是沉没于海底的话,未知数则更多。英国法医地质学家Jamie Pringle指出:「我们对月球表面的认识,甚至超过对海洋深处的了解,因为我们还未深入探索这个领域。」
要在漆黑的深海搜寻一架只有货车大小的观光潜艇,难度极高。(Reuters)
铁达尼号残骸也有危险性?
铁达尼号经已沉没在海底超过100年,如今已经严重腐蚀,沉船的部份不断在倒塌,造成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接近残骸的时候。
该船在沉没时船头和船尾断裂,被分成两个主要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船上的铁为食的微生物形成了冰柱状的铁锈,加速了残骸的退化。有科学家估计,船尾的细菌活动较多,主因其所承受的破坏程度较大,导致它的恶化速度比船头部分快40年,意味接近这部份的危险性更大。
最后,尽管可能性极小,惟过去曾发生过沿海床突然流动的沉积物损坏甚至带走海底的人造物品的情况。例如1929年发生在纽芬兰海岸切断跨大西洋电缆的事件,事件是海底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所引发的。这类海底的自然现象或许是造成泰坦号失联的潜在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