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香港之子”跌落神坛,晚节不保,完美人设都是伪装(组图)
34年前,一部《赌神》横空出世,天时地利加上人和,使得“高进”继“许文强”之后,再创了香港票房的神话,“香港之子”周润发也正式开启了华人影坛的封神之路。
他是《英雄本色》里“义薄云天”的江湖兄弟,他是《卧虎藏龙》里“武功盖世”的君子大侠,他是《安娜与国王》里“风度翩翩”的贤明君主,他还是《孔子》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至圣先师...
诸多美好的故事,造就了周润发近乎完美的光辉人设,但纵观其出道以来的种种“业绩”,同行的抱怨、演技的落差、“勤俭作秀”又“一毛不拔”,他的传奇经历很难复制,他的一世骂名也无以复加。
34年后的今天,发哥又操起了以上所述的种种“形象”,开始了新一轮的电影宣传,其主演的《别叫我赌神》定档端午,而果不其然,这次的“炒冷饭”和“卖情怀”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随着其伪装的逐步拆穿,观众也变得越来越清醒,再也不会买账。
或许,正如《卧虎藏龙》里,初出茅庐的玉娇龙询问功成名就的李慕白所说的那句话,“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还会有本心?”
如今已经68岁的周润发,似乎已然失去了往昔的所有光环,世人不再宽容,晚节也终将不保。
从片场龙套到华人影帝,再从“香港之子”到“票房毒药”,他的一生,到底成就了多少掩人耳目的浮华功名?又隐藏了多少不可言说的真实内幕?
玉汝于成,赌徒之家
1955年,周润发出生在香港南丫岛的一个农村家庭,其父是常年出海的渔夫,其母是终日种菜养鸡的农妇,一家人忙时劳作,闲时帮佣,过着颇为清苦的日子。
他在家中排行老三,家中一哥一姐一弟,共有兄妹4人。从小全都要帮着家里打零工补贴家用,不仅学业难以为继,甚至为了填饱肚子,还要四处偷鸡摸狗、叨扰乡里。
童年时期,周父就已经好赌成性,常常输光薪水空手回家。无奈之下,周母只好带着儿女躲去位在九龙的娘家居住,然后自己去当工人养家活口。其艰难困苦不言而喻,周润发对赌博的厌恶也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挨到10岁,积劳成疾的周父就撒手人寰,家里的经济问题压力空前,所以周润发连中学都没来得及上就果断选择了退学。
那个年代的穷人不在少数,出来打杂务工的青年儿童满大街都是。周润发就这样一直混迹在香港社会的底层,当过电子厂的童工,做过酒店的侍役,还兼职过邮差、商贩以及很多不同行业的小工。
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工作,是在酒店帮人拎箱,每月150港币的薪水对他来说已是天价一般的酬劳,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富人也让他逐渐树立起了“做一名有钱人”的理想。
1973年,无线电视TVB发出了演员训练班的征人广告,18岁的周润发正值一腔抱负无处施展,便拉着朋友一同前去应征。凭借着优秀的外型和迷人的气质,他一眼就被时任考官的电视台大佬钟景辉相中,并顺利考入了演员训练班。
一年之后,训练完毕,周润发和无线电台签署了一份长达十几年的合约,一连参演了十几部影视作品才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段颇为漫长的龙套生涯中,他没日没夜的早晚开工,一天到晚睡不到两个小时,从《投胎人》中的路人甲,到《龙潭英雄》中的炮灰乙,再到《民间传奇》系列中的衙役、仆人等角色,平均一年七、八部戏,周润发一直保持着露脸,也一直积累着名气。
年轻又能熬,就是他的成功利器,在港星当道的年代,周润发凭借俊朗的外型圈得了无数粉丝,也终于在25岁的年纪,凭借一部《上海滩》而风靡整个亚太地区。
千万的身价、亿万的资产
80年代,“周润发”三个字简直红的发紫,《上海滩》之后,大街上人人一副“许文强”的打扮,每个人张口闭口都是“浪奔浪流”。
从“发仔”到“发哥”,周润发稳稳坐上了TVB的收视宝座。各种通告如雪片般的向他砸来,数不清的当红女星也都排着队的抢着跟他合作。
而他在演艺圈内闯荡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力所能及的赚钱发家。周润发苦尽甘来的事业,自然不会像诸多一炮而红的演员那样昙花一现,对他来说,《上海滩》只是一个开端。
紧接着,他以平均一年五部戏的频率,相继出演了《亲情》、《笑傲江湖》、《千王群英会》、《苏乞儿》等多部电视剧,一部《等待黎明》更是助其荣获了亚太影展和金马奖的双料影帝。
85年之后,他彻底放弃了电视,投入所有精力转战电影,凭借《英雄本色》拿到了首个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也同时创造了“双周一成”时期永载史册的票房神话。
兄弟片、赛车片、赌片,皆因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青史留名,89年《赌神》的海报上,发哥坐在椅子上,华仔站在他的身后,一个最红加上一个当红,这部仅用了两个月就杀青的电影,赚到了3620万港元的票房。
导演王晶曾一再称赞:“能将这种乡土味的小聪明演绎的淋漓尽致,便只有渔村出身的周润发。” 而原本最讨厌赌博的“赌徒之子”,也由此被安上了一辈子的“赌神”封号。
一年后,刘镇伟捧出了周星驰这位徒手搓牌的“赌圣”,王晶则用一部《赌侠》将华仔正式送上神坛,如此“赌神、赌圣、赌侠”的票房三角成立,香港电影在此后出尽了风头,也吃尽了红利。
35岁时,周润发第三次拿到了金像奖影帝,而一番审时度势之后,他也将自身的事业转往了更加炙手可热的舞台,好莱坞。
虽然他转战之后的作品乏善可陈,但他的身价可是一涨再涨,一部《安娜与国王》的片酬就达到了500万美元。
随着行业发展,他在“取经归来”简直无往不利,《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大侠李慕白”更是一举登上了《人物》和《时代周刊》。
他不仅是行业先锋和时代楷模,他也在地产投资上赚得盆满钵满,对于自己数十亿资产的财富安排,周润发曾表示:“如果我死了,将会捐出99%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一时间,他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完美人设感动了万千百姓。而也正是由此,媒体开始紧盯他的私生活,周润发“传奇影帝”的背后一面,也逐渐走出了角落。
神也堕落,侠也龌龊
当一个人越发近乎完美,“完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罪过。作为“狗仔”的发源地,港媒可是出了名的爱搞事情。有周润发这样的“香港之子”,他背后的负面八卦自然成了一众网民最喜闻乐见的饭后谈资。
2008年,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公告了死后将捐出全部财产的遗愿。而几乎与此同时,周润发一家也达成了共识,在一次慈善晚宴上第一次提出了“愿意在死后裸捐全部财产”的想法。
此消息一出,大家立刻给周润发安上了“娱乐圈慈善天王”的称号,纷纷赞扬发哥的慷慨侠义之举。
要知道,一向看重钱财的发哥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出门坐地铁,吃饭小吃街,天灾来临后的公益活动上向来一毛不拔,即使面对曾经有过知遇之恩的伯乐吴宇森,也是照拿百万片酬,丝毫不肯还价。
通过仔细对比,有心的民众发现,只要发哥即将有新电影上映,“裸捐”的话题都会随着他的宣传一同大蹭热度。
但是,每当国内有什么盛大的公益活动,捐款记录上却很难找到“慈善天王”的名字。久而久之,对比就变成了怀疑,怀疑又被炒作成了舆论,而舆论之中,自然夹杂了不少的谩骂。
更有记者进一步指出,有的明星常常假借慈善之名,实际上却是为了避税逃税。周润发私下的豪宅好几间,每一间都动辄千万。这样的人会热心公益,岂非是天方夜谭?
有人还顺藤摸瓜,翻出了发哥早年的一系列“不雅”新闻,比如“对自己的亲姐姐不管不顾,任其流落街头”,比如“拍戏时吃女演员豆腐,开低级玩笑,吻到连喊cut都不停”,再比如“排挤内地演员,曾在拍摄途中打得利智当场住进了医院”等等。
如此,“衣冠楚楚”变成了“衣冠禽兽”,“道貌岸然”也变成了“嬉皮笑脸”,尤其是“假慈善,真行骗”的风评更是成为了周润发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除非他死后真的“裸捐”自证,不然悠悠众口势必将吵得他永无宁日。
结语
随着网络媒体的进步,群众的“声讨”威力也日渐增强,周润发顶着无数烂片的宣传活动,难免会名声日下,晚节难保。
虽然他对自己的亲姐姐很好,媒体所拍的“流落街头”其实只是“公园小坐”,而他“吃女明星豆腐”也只是以前综艺上的“断章取义”。
不过,诸多的事情累积下来,完美的人设已不可能再称“完美”,没有好的作品,昔日的男神也终将跌落神坛。
以前,周润发拍了烂片,大家会说:他是为了做慈善,他还会有下一部作品。如今周润发再拍烂片,大家会说:倚老卖老,不知羞耻。
事实上,周润发的辉煌成就早已罗列在册、毋庸置疑。对于网上的指责,他从没有回应过,更没有反驳过。
“等闲欲作东山醉,却为苍生不破愁”。明星不会永明,戏剧难有真章,其实我们看到的,从来都是表面的假象,作为“香港之子”的发哥即便伪装尽去,他也早就体味了“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