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成龙这3年就发了33条微博,其中11条说的还都是这同一件事…(组图)
我是无意间点进成龙微博的。
却在其中,意外目睹了一场秋天。
李玟过世的那天,成龙发了一篇悼文,念她的笑容和魅力,叹她的遭遇和病痛。
末了贴出一张合照。
相片里多年前的他们,微笑着靠在一起,看起来是那样年轻。
我无限唏嘘,接着往下翻去,才发现这样的告别,已是成龙生活的常态。
只说最近3年,除去宣传电影,他一共也才发过33条微博。
可其中11条,都是在悼念友人的去世。
黄永玉、倪匡......他熟识的长者故去了。
曾江、楚原......他一直敬重的前辈走了。
廖启智、罗启锐、陈木胜、李行......合作过好多次的导演、演员,明明上一次见面还相聊甚欢,转眼人已不在。
还有王羽、杨升......与这些朝夕相处的兄弟“出生入死”的日子还似在眼前,一回首,竟是永别。
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
每一次友人离去,成龙都认认真真写下悼词。
一次次回忆,一次次怀念,这些告别,竟残忍地构成了他微博的三分之一。
他潸然感慨:
“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会忽然间觉得自己老了呢?
这几年,每一次收到朋友离开的消息,我都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老了。”
我这才惊觉,是啊,成龙居然已经近70岁了。
当他皮肤松弛,嘴角下垂,皱纹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没觉得他老了。
当他打不动了,在电影里不再像年轻时不要命地跳高楼、滚火坑,我也没觉得他老了。
可当他在网上分享的新鲜事渐渐变少,告别的故人越来越多。
那繁华的、属于他的半个世纪悄然退场,他熟悉的人和事像拼图一片片掉落。
我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老了。
这是多么残酷却无奈的现实:
走到中年,人生半坡,真的就是一个不断失去,不断告别的过程。
念书时读过梁实秋的一篇文章。
他说人的年纪跟钟表上的指针一样,移动得那么慢,慢到你根本不觉得时间在流逝。
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有两个变化让人不得不注意。
一是有讣闻来了。
曾经的朋友,竟不止一个地先走一步。
二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大批的年轻人。
个个满面春风,昂首阔步的,恨不得四处展示他们的青春。
“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
你这才蓦然一惊,发觉自己已到中年。
当年读到这一段,我毫无感觉,甚至有点不屑,心想也太夸张了。
毕竟那时的我才二十郎当岁,真就跟王小波写的一样,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可好像就是最近这几年,很多事都开始变了。
从小看的电视节目停播,喜欢的主持人病故了。
以前如日中天的歌星影星过气了,追过的球星退役了去世了。
读过的作者也成了江湖传说。
一开始还觉得那只是些意外,后来猛然发现消失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月都有认识的名字变成黑白,我们好像每一天都在告别。
更可怕的是陌生的面孔如雨后春笋。
热搜上全是不认识的明星爱豆,网上铺满看不懂的热梗和流行词。
看运动比赛,发现那些优秀得让人敬佩的运动员,甚至都比我小了20岁。
我惊出一身冷汗,不得不承认: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是在慢慢拱手让出这个世界,就像很多年前,我们的父辈祖辈拱手把世界让给我们一样。
我们忘了在意上一代人的失落,下一代人当然也不会理解我们的沮丧。
老去根本不是什么一瞬间的事,而是由一次次失去组成的。
只怕下一年,下下一年,离去的只会更多更快吧。
记得好像是有个作家写过:人过了六十,就到了送别的季节。
这大概说的是他那个车马还很慢的年代吧。
我们这个时代节奏那么快,意外的新闻越来越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别说六十了,刚到三十多,恐怕就开始频频尝到失去的滋味。
上个月有个学生时代很交好的师兄难得来电,约着一起出来喝一杯。
已经记不清具体有多少年未见了,再看到他,心里一惊。
他看起来太疲倦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这次有机会到我所在的城市来呆几天,其实是带父亲来看肠癌的。
我紧张地安慰,笨拙地劝他宽心。
他摇摇头:能怎么办,我已经学着看淡了。
两个月以前,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舅舅在钓鱼时跳河救溺水的小孩,不幸溺死了。
他第一次发现意外竟然离自己这样的近。
一个月以前,一起长大的表哥突发脑溢血去世,大姨全家都垮掉了。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竟已到了身体如此脆弱的年纪。
随后,一直看上去很健康的父亲,突然被查出了癌症。
他忙着跑医院,找医生,安顿父亲,又要马不停蹄上班。
恍惚间忽然想起,三十岁之前,好像一直在参加朋友的婚礼,朋友孩子的满月宴。
但到了一定年纪,开始参加的,竟然是葬礼了。
亲戚的,朋友的,朋友父母的,有些根本来不及告别,他们就离开了。
人生的前半段全是迎来,后半段却只剩送往。
想到这里,他决定再忙再累,来了也一定要见我一面。
因为太害怕聚散不由人,所以有好好坐在一起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
我忽然明白了那个在站台望着故友们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却久久不舍离去的男人。
只是不知道这一面见过后,再相会又是在何时。
一直以为这世上的告别是有很多仪式的。
一个离别的拥抱,一顿喝得烂醉的散伙饭,或是互诉衷肠的大哭一场。
可后来才知道,中年以后,很多告别其实都是悄无声息的。
我们都太忙了,忙着奔波,忙着生活。
忙到甚至要很久之后才惊讶地发觉,原来那天的相见,早已是最后一面。
人生的遗憾莫过于此:
到了不断接受失去的年纪,我们却始终没有学会好好告别。
写下这些,不只是单纯的由触动而感慨,更是在看过很多骤然的失去后意识到:
时间真的很快,余生原来根本不长。
年轻时我老有一种错觉,就是觉得未来还太远了。
环顾四周,纵使山高路远,但鹏程万里,行则将至,慢慢来,一切皆有可能。
想做什么事,不急,以后还有大把时间呢。
可走过中年才知道,时间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耐用。
你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错过了那个时刻,或许真的再难拾起。
想见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离去的名字,无法挽留,只能目送。
尤其是过去3年的特殊经历更让我发现,人生不是处处有机会的。
所以我现在只要有了想法的事,就是“干就完了”。
以前总想等回头有时间了,我要学会这个乐器,我要学会那个项目......
现在是,买家伙,找教程,直接开干。
以前看到那些冬泳、跑步的老人,我就想回头退休了我也要把身体锻炼得杠杠的。
现在是,直接迈开腿,享受流汗。
以前有想去的地方,总计划着等忙完、等有钱,再找机会去。
现在我直接握着方向盘,出发了。
等时间,永远都没时间。
既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那就现在种。
想做的事如此,想好好珍惜的人更是。
趁你爱的那个ta还在身边,别再支支吾吾,大声说吧,否则人潮那么拥挤,或许哪一天,就走散了。
趁你的父母还在,能回家就别只打电话,能打电话就别只发微信,中年人等不起,老年人更等不起。
趁你的孩子还在身边,多告诉ta你爱ta,以ta为骄傲吧,等ta飞向更远的世界后,只会聚少离多了。
不必要关心的破人破事就别浪费时间了,不值得计较的得失是非就随它去吧。
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天,好好说话,好好交心。
余生太短,你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错过、失去、离开。
无需等待什么特别的时机,只要你脑中想到心动的事情、想紧紧相拥的人,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
怕什么冲动呢,来世上一趟,只要我们尝试过、体验过,就从来不算什么损失。
眼睁睁错过一切,再懊悔得跳脚,那才叫亏得可惜。
每一个不尽兴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句不曾说出口的爱,都是给未来留下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