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一凌:2023年下半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组图)
命运的诺亚方舟已经启航,如何平安抵达新的大陆。
“一开始,人们以为这只是一场山火,一场旱灾,一场瘟疫,一个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正如《流浪地球》中台词所描述的那样——我们讨论多年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悄然临近。
所谓的大变局,不仅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更是人们意识形态和思考模式的变化。
直接反映到市场上,是以往大家在过去十几年中建立的分析框架和投资方法总是“失灵”,过去屡屡被验证的分析方法在未来不再有效。
那么策略研究该怎么办?又该如何应对?
华尔街见闻邀请到民生策略首席分析师,CFA牟一凌共同策划推出《策略研究:新大陆的召唤》,他凭借前瞻性研究和鲜明的观点为市场所熟知,期待“以科学研究接近市场真相”。
本期视频对话牟一凌的预告片,在视频中牟一凌将会分享如何看待百年未有之变局?如何看待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启示?历史对策略研究有哪些借鉴意义?2023下半年策略又会如何展望?……以下是本期视频的内容要点。
求学、职业探索之路是怎样的?
最早我在偏靠近实业的金融系统里工作,直到2015年年底,才逐渐开始侧重于研究。那时,我在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做一些研究工作,有两位前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位是众所周知的黄燕铭所长,另一位是当时的策略首席乔永远博士,他们教会我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策略分析师的任务是什么?我一直认为只有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如果任务都搞错了,方法就不准确了。所以,任务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要搞清楚。
其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思考属于自己的方法,这意味着要适应目标,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根据我的理解,策略分析师的研究对象是“变化”,或者说是回答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有一本书很有意思,大家常说策略就像算命师,这本书的英文名是《Book of Change》,翻译成中文就是《易经》,是一门变化的学说,“变化”也代表了策略分析师的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大家一些美好但不为人所相信的事情;第二个任务是揭示一些糟糕且大家不愿意相信的事情,这些都是变化的魅力。
策略的研究对象就是未来,但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基于过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过去可以被充分观测,而未来却无法被观测,这就需要演化方法来构建更好的系统。
所以在这条道路上,我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明确目标是什么,然后才能确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在实际行动中,知识承担着重要的储备作用。这有点像当年的杨过,学习了很多武功和招式,却打不过对手表现差强人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步,但突然有一天,灵光一现,他将学到的所有东西融会贯通。
因此,我认为可以总结成三句话:第一,了解我们的任务是什么;第二,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任务是回答自身的问题,研究市场中重大变化背后的原因,面向的永远是未来。第三,向所有人学习,到处寻找知识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方法。
如何看待百年未有之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后,其实隐含着这样一种思想:过去的一些经验不再适用。我经常开玩笑说,现阶段能够关注到长期问题的有两类投资经理或投资人:一类是刚入行的,一类是在这个市场从业多年甚至超过20年的人。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感受,认为我们所经历的只是过去10年的片段,大部分关注点或者重要事件都集中在2010年至今。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周期性的规律来看,周期有10年的,20年的,60年的,甚至百年以上的,在各周期内都有不同片段,但大家更多给予过去的片段特别高的权重,这就意味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隐含的几个观点是:第一,大家认为过去10年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甚至有人认为20年以上的经验也不再适用。这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问题,是经验主义还是先验的视角?先验的意思是基于一些知识去观察,经验则是基于经历过的事情去观察。但现在看起来,经验可能不再适用的原因是经验不够长,如果经验足够长,也许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当前的一些变化可能以10年为周期,有些以20年为周期,并不需要100年,这些问题只是在过去几年大家没有经历过的。当然,人类历史上,牵涉到社会变化,国家综合实力对比等问题,就可能会牵涉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大家讲这句话的心态,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用100年来解释,大家对当前的变化感到不适应或恐惧,也许用10-20年的规律就足够了,但规律的显现可能需要100年,所以我认为应该将其分解来看。
历史对策略研究有哪些借鉴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的,必然是一个最长周期的故事,它展示了这个周期内的各种情形,其中不乏有一些循环往复。
尽管资本市场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它是整个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当我们以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时,所处的时空、位置、环节及状态都对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它的意义在于,举个例子,平时我们在水中游泳,如果突然登陆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游泳姿势。然而,有些事情是符合规律的,比如,无论陆地还是水中,呼吸空气都是必须的,这是不变的。
如果从较短期的周期来看,环境是在发生变化的,但也有些环境保持不变,我认为这是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具体来说,最短周期涉及企业预期的波动,这会影响库存变化,而长周期对供需的理解将会影响资本支出和产能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周期。在产能周期的不同位置,库存周期短期内服从产能周期,但产能周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库存周期。再往长期看,这涉及到债务问题。
如何理解债务的影响呢?当我们通过借贷扩大产能或在房地产等领域进行借贷时,很多债务的期限可能是10年或20年。在繁荣阶段,所有借来的钱都用于当期发展,但当进入偿债阶段时,所有债务将被视为当下的投资和消费,而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库存和产能。在更长的历史中,例如价格革命,涉及到政权和人口的变迁,以及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这些因素可能是更长期的变量。
如何看待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启示?
我认为有一句话很贴切:“因为没有办法后退,所以我们不会后退”。这句话可以定位我们现在所处在的产业链的位置。借用对外经贸大学关于产业链价值评定的概念,相对来说,中国现在在全球的地位比起90年代的日本要高,当时日本已经超过了美国,是一个增加值的概念,而中国现在仍在赶超的状态,这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我们现在没有像日本那样的老本可以消耗;其次,我们加入了全球分工,对整个世界来说是友好的,因为我们并不是攫取最多价值的地区或国家,还有上升空间,还可以继续前进。另外,对于中国的普通人来说,在一线或二线城市更容易感同身受,更能精准定位。我们身边可能都有这样一群人,在过去10年里,在北上广购买了第一套房,在2016年后又买到了第二套,2019年起投资基金,到2021年感觉达到了人生巅峰,房价涨了很多,基金也赚钱,消费也同时繁荣起来。
在这个繁荣时期,大家都可以看到消费品大量升级,这让我想起了1980-1990年代的日本,那个时代给人一种浪漫和精致的感觉。当时日本有一句话叫做“一亿总中流”,意思是一亿人都在追求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中国还有很多人没开始消费升级,更别提买性能跑车了。中国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消费升级的机会,他们还没有扩大资产范围,也没有享受那个充满泡沫和浪漫的年代。资产负债表可能会衰退,但只是一部分人的衰退。所以我们有更广阔的市场,有更多需要被关注的人群,有更多渴望享受浪漫的人。对于那些认为我们没有机会的人来说,可能只占不到20%的人口,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相信自己的潜力。
2023下半年如何展望
2023下半年的首要问题是中国需求的恢复,其次是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向。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半年库存周期触底,它会让已经处在恢复中的需求,在表观上让大家感受的更真切。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紧缩周期后美国的经济走向。虽然经济保持了韧性,但你会发现其中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从2022年4月开始,制造业甚至企业的许多部门已经进入了一种偏向收缩的状态,然而相对而言,服务业包括劳动力市场韧性更强。但现在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收缩的部门最近开始回暖,甚至有所恢复。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美元。在2008年之后,美国政府注入了大量资金,并在2020年再次大量借债,同时配合了MMT。在这种情况下,多年来我们都认为美元的购买力没有下降,这是因为过去十年货币流通速度慢,而2020年来大家认为我们只是处于短期周期的需求旺盛带来的通胀中,因此通货膨胀是暂时的。
那么,当我们在今年下半年某个时点再次看到通胀反弹时,可能会突然意识到通胀中枢已经上移,美元的购买力将下降一个台阶。这可能对大宗商品和风险资产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期见闻大师课特邀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CFA牟一凌带来《策略研究:新大陆的召唤》,在课程中牟老师将从策略不是什么?又是什么开始讲起,跨学科的视角对策略研究有何借鉴?历史对比研究对策略有哪些启示?如何建立策略研究的科学方法?
如何看待动态基本面:宏观对微观的映射?如何看待技术周期与产业浪潮?如何从“不可能三角”理解景气?如何理解预期收益率?如何展望2023下半年?......这些问题都将在课程中深入展开。
课程嘉宾牟一凌,民生策略首席分析师,所长助理,他凭借前瞻性研究和鲜明的观点为市场所熟知,期待“以科学研究接近市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