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耳朵需要定期“掏”,医生示范专业版“采耳”(组图)
有人一天不抠耳朵就难受;有人因掏出一大块耳屎,成就感“爆棚”;还有人把掏耳朵当成一种减压方式……
这个看似享受的动作,早就遭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声讨:轻则破损出血,重则鼓膜穿孔。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耳朵却是“不得不掏”。
哪些人需要定期掏耳朵?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高云海 □医师 曲 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彦君
“掏耳朵”其实很危险
人的外耳道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
耳屎混合了皮脂及脱落的外耳道上皮,和少量的灰尘和死亡细菌。虽然被称为“屎”,但它对人体很有好处:
▶抑制真菌、细菌生长,防止外耳道感染;
▶黏附灰尘和皮屑,防止小虫子进入耳道深处;
▶保湿、润滑,防止耳道过于干燥;
▶对强声波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伤害鼓膜和内耳。
掏耳朵给耳道造成的伤害,可能超乎想象。即使看起来很“温和”的棉签,清洁耳朵时也可能将耳垢往里推,造成耳垢硬化,堵塞耳道。
如果频繁掏耳朵,会损伤耳道皮肤,引发外耳道炎、疖肿等,还会不断刺激外耳道,让耳屎分泌越来越多,甚至损伤鼓膜。
5种耳朵需要定期“掏”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咀嚼、张口、吞咽等面部肌肉运动时,耳屎会自己慢慢掉出来,因此并不需要特意去掏。
不过,有些人耳屎呈油性,不易掉落,时间久了容易导致耳朵闷塞、听力变差等,下面几种情况需要定期清理。
1
耳朵非常痒
如果在耳道口就能看到很多耳屎碎屑,并感到耳朵非常痒时,可用圆润的棉签由内向外轻轻掏出。
注意掏耳用具要清洁消毒,防止把病菌带入耳道内。
2
油耳屎
黏稠油腻的耳屎一般不会自己掉出来,随着时间推移,油耳屎会凝聚成团最后变硬,堵在外耳道里,影响听力。
这种情况需定期清理,但不合适自行掏出,建议到医院处理。
3
耳道结构异常
外耳道天生狭窄、弯曲者,或接受过耳朵手术而引起结构异常者,由于耳道皮肤清洁能力下降,不能自主排出耳屎,需定期到医院清理。
4
炎症
细菌或真菌性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破坏了外耳道皮肤屏障,增加耳屎分泌,定期清理耳屎及耳道分泌物,可通畅引流。
5
特殊人群
洗澡或游泳时,水经常流入耳道内,以致耳屎潮湿沾黏在外耳道上,进而造成阻塞者;长时间使用耳塞或耳机的人,容易导致耳屎堆积;因工作与生活环境容易接触灰尘、污染物的人。
医生示范专业版“采耳”
部分人的耳屎呈油状或耵聍腺分泌旺盛,耳屎易堆积在外耳道内,最好每3~6个月到耳鼻喉科门诊进行清理。
出现耳朵不适,如耳闷、听力差、耳鸣、耳痛时,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1
自己清洁
日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
如果确实有必要掏耳屎,应先洗净双手,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轻轻擦拭外耳道,朝一个方向旋转,将耳屎带出。不要用指甲等尖锐物掏耳朵。
耳朵存在越抠越痒的情况,要考虑是否患有湿疹或外耳道炎,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
求助医生
在“掏耳朵”这件事上,医生其实是专业的。如果近期发现耳屎变多,且伴有明显耳痛、痒、流水,甚至闷堵、听力下降的情况,需及时就诊。
戳视频,带你体验医院版“采耳”↓↓
点击这里→查看视频完整版
出现下列3种情况时,需要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再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有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耳屎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要到医院检查清理。
⦿听力下降
有些人年纪不大,也没有耳疾,突然出现听力不佳,需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耳朵不适
频繁掏耳朵伤害耳道,可能造成耳屎无法顺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或者是采耳时有异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严重时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