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中国好声音 》里会有多少猫腻?(组图)
近日,已故歌手李玟的一段音频引爆了相当一部分舆论对《中国好声音》的声讨,浙江广电20日做出回应,表示要督促节目制作方听取大家意见,并承诺对相关问题进一步调查核实。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发文称,这件事已经闹得很大,其影响已不只限于娱乐圈。
老胡表示,几年前参加过一档辩论类的综艺节目,与张召忠等人一起做“导师”,各带一支队伍竞赛。那次我才明白,这样的选秀节目有流程剧本,录到中间有时会停下来,制作方和导演最关心的是节目怎么制作得好看,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我参加的那档节目录了一季,十几集,比赛筛选晋级的过程虽然非常照顾表演和可看性,但我觉得每个结果大体还是公平的。虽然有的导师对某个环节有意见,但也基本接受了。
我之后又参加了另外一个选秀节目,是一群年轻人在野外接受极限考验,也拍了一季,我作为评论员,打分,最后的结果我觉得也大体公平。
我参加的两档选秀节目影响力都有限,《中国好声音》则是全国顶级音乐选秀节目,赞助商多,选秀结果的利益也大,我相信它的情况肯定会复杂得多。
首先,制作方和平台的最大利益一定也是追求节目的可看性、刺激性,实现对其他选秀节目压倒性的收视率,维持它在所有同类节目中绝对第一的地位。这是平台和制作方的利益决定的。
为达这个目的,平台和制作方会对节目“精打细磨”,增加策划性,鼓励学员和导师在现场有各种抓人眼球的发挥,并且希望他们配合。这在有些时候会造成学员和导师的不愉快,甚至抵触。这当中,导师的名气越大,与平台和制作方开展博弈的资本就会越多一些,不过最终的主导者肯定是平台和制作方。
但是,选秀结果的公平应当得到保障。按说,除了导师们会起作用,现场观众会参与投票并起一定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各位学员的表现都通过镜头展现给所有受众,如果选拔结果与受众的感受和愿望相差过大,节目就会搞砸,从理论上说,那是平台和制作方绝对要避免的。
然而,《中国好声音》在选秀节目中登顶后,汇集的利益太多了,谁晋级,哪支队伍赢都是利益。不仅如此,现场多给谁一点表现机会,多突出谁,这当中也存在利益。那么会不会存在一些不正当交易呢?
我认为完全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因为《中国好声音》不是凭空存在的,它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一角。其他地方的“常见病”在这个节目的幕后有一些存在,我认为是大概率事件。那么那些情况会有多少,多严重呢?
我认为,如果节目是现场直播,玩弄猫腻的空间会小一些。如果是录播,而且录一期节目的时间非常长,那么猫腻的空间就会大一些。这当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娱乐圈是个大利益场,选秀节目的幕后或者私下争议肯定非常多,争议和真正不公平的猫腻不能够随意划等号。
▲8月17日,《中国好声音》曾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中国好声音》这一次引发了争议的海啸。而且,之前它就被爆过“黑料”。与《中国好声音》相关公司的股票18日大跌23%,重要的是,《中国好声音》的危机还会危及浙江电视台其他节目的声誉。这种情况下,浙江电视台和制作方无疑需要给公众一个真实、满意的交代。
最后我个人想表个态,无论《中国好声音》的录制过程是否有一些我们尚不清楚的猫腻,我都不支持将这档节目搞死、废掉。中国出一档现象级、有号召力的综艺节目不容易,我们社会的底盘决定了这档节目会有幕后的瑕疵,包括可能有重大瑕疵。让我们鞭挞、推动它做出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