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报告!澳媒对华报道存偏见,近8成华人难接受,逾6成大陆移民备感困扰(组图)
随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局势日渐复杂,澳洲媒体对中国和在澳华人社区的关注度在不断加大。
近日,悉尼科技大学的澳中关系研究院(ACRI)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第一代移民和社会凝聚力:对有关中国和澳洲华人的新闻的看法》的报告。该报告调研了689名受访者,并进行了20次深度访谈,以此研究这些第一代中国移民眼中,新闻报道对澳洲社会凝聚力的影响。
严重缺失的信任
报告开篇指出,受访者普遍认为,相较中国官媒,在报道本国问题方面,澳洲英语媒体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平衡性。
在他们看来,澳洲英语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而倾向于采取批评立场。受访者普遍表示,对澳媒比对中国官媒更为信任。
但多数受访者(78%)表示,对澳洲英语媒体发布的有关澳洲华社的报道的公正和平衡度心存悲观。36%的人表示,“大多不信任”澳洲英语媒体,34%只是“有一点信任”,8%“完全不信任”。
许多受访者在接受深入采访时表示,澳洲英语媒体在关于中国影响力的报道中,往往将澳洲华人描绘成需要保护、以免受中国政府的迫害,亦或是描绘成中国影响力的真实或潜在代理人,而这让受访者们感到沮丧。
他们称,大部分这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澳洲华社对主流社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该报告表明,尽管澳洲英文媒体和政府试图将中国共产党、中国,以及在澳华人区分开来,但多数受访者(51%)认为,不管媒体和政府的意图如何,对中国的敌意报道引起了对澳洲华人的怀疑。
报告称,关于澳中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普遍叙述,以及媒体将中国描述为敌对国家的倾向,对中国移民融入澳洲社会的努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
潜在的、无意识的种族主义
过半受访者(51%)认为,澳洲英文媒体“相对不信任”(42%)或“完全不信任”(9%)华人社区,这种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进一步撕裂了华社与澳洲主流社会。
报告援引了一位居住在阿德莱德的退休移民中介,后者称,澳媒对华社的不信任表明,存在着一种更广泛的、对所有非西方、非欧洲或非英澳社区的不信任模式。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无意识的种族主义,认为白人至上。
维州澳华社区委员会(CCCAV)现任主席李健民(Jimmy Li)则在接受调研时援引了《每日邮报》在今年3月6日发布的一篇新闻。他认为该新闻体现了对在澳华人的深深不信任,并反映了媒体对该事件的不公报道。
这则新闻称,3名中国男子曾在维州航展上拍照,引发安全专家怀疑。该报次日撤回了这篇报道,但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李健民对此深表担忧。
他指出,媒体中使用“中国间谍”或“中国威胁”等词语,可能会导致差别待遇并引发种族主义,影响华人社区的每个人。
此外,该报告还揭露了一点,即受访者普遍认为,澳洲英文媒体对中国相关问题的报道,导致澳洲社会对其社区的接受度下降。63%的受访者承认,由于媒体偏见而遭受情绪和精神困扰。
澳洲华人:我们更有能力做判断
多数受访者(58%)认为,他们比澳洲英语公众和在华中国公众更了解中国,比任何一个群体都更有能力评估澳媒报道的准确性。
一名受访者表示,澳洲华人总体上比其他人更关注有关中国的媒体报道。这种高度关注是因为中国是他们的祖籍国,出生在中国的澳洲华人自然更关心中国和有关中国的新闻。因此,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往往比其他人更能吸引澳洲华人的注意。
另一名受访者则表示,来自中国的移民可能比主流受众更能判断有关中国和澳洲华人的报道是否公正与平衡。在澳居住了38年的这名受访者表示,澳洲受众通常可以评估报道国内政治的公平性,例如工党或自由党等政党的政策,因为他们对这些政策的影响有直接的经验。然而,在报道中国及其社区时,主流受众缺乏其他参考点,只能依赖主流媒体告诉他们的内容。因此,他们可能无法辨别这种报道是否过于负面,并倾向于认同媒体的观点。
“如果我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公正、平衡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单⼀的角度出发,我会在理性的层面上更加接受和理解。但经过几年的观察,我相信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让我担忧的地方。”报告中援引的一名受访者表示。
“澳中开战”引发华人担忧
报告提及,过去两年来,澳媒多次提到澳中之间可能爆发战争,而绝大多数受访者们对此表示了担忧。
当被问及“如果澳中开战,您有多担心?”时,绝大多数受访者(91%)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其中55%的人表示“极其担心”,36%表示“非常担心”与中国开战的潜在后果。仅有9%的受访人表示了较低程度的担忧。
报告援引的一名受访者指出,意识形态、种族差异、“黄祸”叙事和媒体炒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对台海战争的恐惧在澳洲被夸大。他强调,澳人对中国与台湾发生战争的担忧甚至超过了台湾人民,这表明这种担忧是媒体夸大其词的结果。
另一名受访者则认为,媒体不断讨论对华开战的可能性,可能会降低公众对战争言论的反应,使其显得更加正常化。他还对澳美结盟寻求与中国开战表示怀疑。
不愿意、懒惰、谨慎,或妥协
在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澳洲华人对作为选民参与选举进程的兴趣日益浓厚,但7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自己很少或从未在影响公共辩论方面拥有发言权。约6成(63%)受访者表示,感到没法让媒体听到自己的声音。14%的人表示,曾通过写信给政治家或媒体的方式,对媒体报道提出投诉。然而,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倾向于通过在自己的社区和圈子中表达这种“话语不公正”的日常感受,包括通过与家人和朋友讨论(55%),或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分享( 23%)。
受访者之一是家住墨尔本的年轻女性和工党支持者,她倾向于采取行动,并表示希望澳洲主流社会的“理性声音”能够战胜“有偏见的媒体叙述”。她曾致信Chisholm选区的联邦工党议员Carina Garland,表达对有关媒体报道的担忧,并表示她的选票可能会受到工党对此问题的反应的影响。
家住珀斯的另一名受访者者虽然也对媒体报道表示担忧,但不太愿意采取行动。他指出,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采取行动,因为发现这是徒劳的,原因或是跨不同观点进行沟通具有挑战性,或是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认为行动不会产生影响。据他称,许多人不愿意、懒惰、谨慎或对这种情况妥协。
负面报道对华人归属感影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部分受访者对澳洲英语媒体的涉华/澳洲华社报道表示了担忧,但近一半(48%)的受访者表示,此类报道没有影响他们对澳洲的归属感,也对他们继续留在澳洲生活的想法“完全没有影响”,另有36.6%的受访者表示,对他们归属感的“影响不大”。
报告中援引的一名受访者表示:“对于来自中国的移民,尤其是那些在中国生活超过5年、10年、20年的人来说,他们仍然欣赏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当然,媒体对中国和我们社区的报道大多缺乏这一民主原则,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此感到愤怒。但总体而言,大多数中国移民仍然更喜欢澳大利亚整体的民主、平等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作者介绍——孙皖宁
悉尼科技大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媒体与通信学教授,自2016年以来就是澳洲人文科学院的研究员,澳洲研究委员会专家学院的成员。
她是中国媒体和文化研究、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软实力、公众外交和海外华人媒体方面的专家。
其研究专题著作有《离开中国:媒体、移民和跨国想象》(2002年)和《次级中国:农村移民、媒体和文化实践》(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