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大悉尼全球前20!深圳女孩去澳洲留学后大呼“上当”:我快被卷死了……(组图)
要说2023年最火的留学目的地,不是老牌留学国家英美,不是新晋热土新加坡,而是曾经出国留学鄙视链底端的澳洲。
最新发布的2023澳大利亚留学报告中,也统计了澳洲内政部的留学生数据:2023年1月至3月,中国内地学生新签证批准量18785,较2019年的13096同期增长了43.4%。
而在“爸爸真棒”的最新2023国际教育家庭报告中,选择目标澳洲留学的家庭增至历年最高22.1%,可见澳洲留学的热度。要说具体原因,我认为:
首先是排名暴涨。2024年QS大学全球排名,7所澳洲大学手牵手踏入QS100,相比去年QS排名,澳洲的大学排名普遍向上了20名之多:
其中墨尔本大学一举上升到了世界第14名,力压普林斯顿、耶鲁;
而去年在41和45的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也一举上升到了世界第19,甚至比哥大、UCLA以及清北等传统名校还高。
其次是澳洲留学性价比真的很高!澳洲大学学费与学分、专业挂钩,取中间值5万澳元,那么本科4年100万可以拿下!
但,大家对于出国留学的刻板印象, 比如澳洲留学真的水吗?土澳真的“土”吗?找工作是否容易?生活上是否会受到歧视呢?
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分别在澳洲在读预科,本科,博士以及已经留下就业的学姐们,来分享自己在澳洲读大学的体验,结果万万没想到,三位学姐回答相当一致:澳洲留学是真的不水!甚至大学几年里没有一刻能松懈的!
Nana
从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到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phd在读,今年“肝”完毕业论文终于可以开始打工人的人生新阶段,在澳洲享受work-life balance
Sue
瑞士ib生→悉尼大学23S1学生
Jessie
毕业于悉尼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目前就业于一家传媒公司。在澳八年,从留学小白到澳洲自来熟。典型E人,快来和热爱生活的我相聚充电把
在澳洲留学,
我没有一刻可以松懈
来自墨尔本大学的nana同学,她自高三从体制内来到澳洲后,现在已经PHD快毕业了。
Nana的本科是生物医学病理学专业,她说由于专业的原因自己的课确实比较多,半点都不水。基本上每周都有三四天是“早八”,上三四节课,然后实验课可能还会有三四个小时。由于实验课特别长,所以别的学科会相对少一些。
至于卷不卷,这就非常取决于你的科系和你对比的同学。
由于生物专业的学生大多都还是会选择继续深造以及读博,所以GPA就非常重要,大家都非常卷,平均分都需要保持在80或者85以上,所以自己大学三年感觉都读的非常辛苦。
墨尔本大学校园,图片来自官网
Nana说--
墨大每12周为一个课程,每个课程同时拥有讲座大课以及分班的小课,基本上第四周就会有一个小考,15到20个问题,可能就算你这学期这门课最后总分的5%;
再过一段时间又要写一个研究报告,可能占10%;然后期中考试再占一部分;
真正的期末考可能只占百分之五六十,所以导致你就没有一刻可以松懈。
比如包括别的专业也是,一定要从头到尾都比较专注,才能保证最后的期末分还是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图片由Nana提供
以自己来说,自己本来的计划是读完博士作为引进人才回国,所以前几年都非常认真的保GPA以及发表论文,再加上自己的博士导师也是中国人,所以会更加倍的push自己去做学术产出,那段时间几乎一周也休息不到一天。
而自己也是从去年开始决定要留在澳洲,并且离开学术界发展,不想再与这么多人竞争了,所以也开始适度学习澳洲人这种work-life balance的生活,偶尔摸个鱼,享受一下生活什么的。
不过,Nana也说到轻松与否也是看个人理解以及职业规划。比如她也认识一些同学在学术追求上相对“放松”,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读研读博的需求,那他们就会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实习以及找工作上,就是把自己的流程提前了几年而已。
澳洲的环境,图片由Nana提供
而另一位则是已经在澳洲留下工作的Jessie学姐,在问到水不水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水”,比如是能否学到知识,好不好录取,或者学历是否受到国内外学校与公司认可,还是单纯的看排名高低来决定。
如果是排名,那今年的名次应该已经足以摆脱一些家长和HR的刻板印象;相比之下澳洲大学确实比美国容易录取一些,但是单论雅思最低分数线也是6.5,这和大部分英国大学持平,也足以淘汰掉很大一批英语不好的同学了。
而自己也明显的通过疫情后悉尼、墨尔本房价的涨幅感受到了这几年留学生数量的增多。
Jessie当年在悉尼大学读的是市场营销系,和墨大相似,一年有两个学期,而每学期有四门课。通常每门课程都包括小班(每班约20名学生)和一个全系的学生都参加的大课。
和生物系不同,商科则是除了小测验和期末考试外还涵盖了许多团队项目、报告和演讲。
悉尼的生活,图片由Jessie提供
说到课程,现在在悉尼大学就读传媒的Sue同学则是最喜欢自己选修的心理学,她说虽然心理学有很多专业性词汇比较难懂,需要你花很长时间去理解,但是可以学到如人的大脑分别是哪一块负责怎么样的活动,人类各种独特的心理反应以及心理学实验和案例,甚至法庭上的例子等等。
△悉尼大学环境,图片来自官网
Nana也说起墨尔本大学每学期都会要求每个学生在自选课里选择一门不是自己专业的课,作为一个拓展自己视野的机会。自己选择的是文艺复兴艺术史,后来则是因为想要加强自己写报告的能力而去选择了英语写作课。
不过她也提到其实学校有不少特色课程,如可以品尝到澳洲当地葡萄酒的品酒课等等,而自己比较遗憾就没有尝到了。
最高6年工签,
澳洲工作&移民的确相当友好
其实澳洲大学的排名一下子集体上升这么多,与QS排名在权重里新增了5%的“就业能力”是非常有关系的。相比起美国的抽签政策,澳洲对于想要留下的留学生而言是非常友好的。
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在澳洲找到传媒公司工作的Jessie学姐就最有发言权。她说澳洲首先会给每个留学生在完成高等学业课程后获得一个称为485签证的毕业生临时工签福利。
而这几年正好红利期,从23年7月1日起部分专业获得的工签的时间从原来的2,3,4 年 (本科,硕士,博士)变为现在的4,5, 6年,这对于想要在澳大利亚积累工作经验甚至移民的人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此外,澳大利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也使得留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澳洲各州毕业生薪资,墨尔本、悉尼等地平均薪资可以达到近7万澳币,其中数据、矿业、金融等行业平均薪资破8万
除了上述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工签外,澳洲还有独特的支持技术移民的专业,只要你就读的是州政府认可的科目,那在找到工作后就可以申请绿卡。
Jessie自己也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成功毕业后移民澳洲的。
“其实很多人不太知道,技术移民有个专业叫Marketing Specialist,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是可以考虑看看”
虽然技术移民看起来非常简单且容易实现,但是也都需要做一些取舍。
Nana就说尽管自己已经读到PHD了,若是想在学术界留下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如果你不是真心热爱这个学科的话就会非常痛苦,因为在实验室工作的外国人基本都是“为爱发电”,他们可以一天工作十小时且乐在其中。
Nana认为自己还算走运,毕竟就算不走科研也能够去药企等公司,但是也听过不少同学为了获得绿卡而去读护理专业或者只能去小城市工作。
图片由Nana提供
那么,澳洲生活真的“土”么?
有种族歧视吗?
话说澳洲被称为“土澳”,除了地理位置偏僻之外,无敌好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喜欢城市风光的人可能就比较难过,但是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而言可就是天堂了,除了夏天徒步,冬天滑雪,还能看到各种别处看不到的奇珍异兽,如袋鼠,考拉等等,按照Nana的说法自己的照片几乎都是在户外灰头土脸的。
同样喜欢徒步的Jessie说自己在学生时代喜欢找不同专业国家的同学社交,以扩充自己的交际圈;此外,她说尽管悉尼各国餐厅都很多,但是由于物价比较昂贵(一餐大约30-40澳洲币,140-190人民币),所以自己在家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澳洲的生活,图片由Jessie提供
现在本科在读的Sue则是会选择做一些兼职打工,她还参加了一个当地的舞团,大家会相约去某个户外拍摄,然后制成成品发表之类的。
至于有没有种族歧视的问题,这几位都表示完全没有这样的感受,这可能和历史以及澳洲人的性格有关。
Nana说在某些专业也许会碰到特定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小城市的白人老人只希望得到白人医生或者护理的帮助之类的,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没有这种事情。
“完全没有歧视啊,土澳当年就是欧洲人的监狱,基本都是外来人口,就现在也是在鄙视链的底端,谁又能瞧不起谁呢~”。
澳洲的生活,图片由Jessie提供
不读国际课程或者成绩不够,
也能去澳洲大学?
能,澳洲大学甚至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比如悉尼大学去年的最低分数要求就是525分(一本线左右)。
就算没有读国际课程,也没有高考,或者成绩没有达标,也可以通过读一年预科的方式入学澳洲大学。
我们采访的另一位现在预科在读的Leaf同学说,澳洲的预科就类似于去他们认证过的机构再读一年澳洲本地的高三课程,然后凭着结业考试的high school diploma成绩来申请澳洲大学。
她自己就是最后IB的分数并没有到理想大学的分数线,而采用预科的方式追梦梦校。
而本来走高考体系的Nana也读过预科,她说自己是14年入学的,当年澳洲八大里只有墨尔本大学不接受高考,当时的雅思是5.5分就够了(现在墨大还是不接受,且雅思上升到了6.5),因为墨大是自己的梦校所以便决定高二读完就直接来这边读预科了。
「 写在后面的话 」
在文章的最后,我请问了几位学姐对于澳洲留学的建议。
大家的一致意见都是除了好好学习以外生活也不能落下,多多社交,多多了解当地文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说不定一开始做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曾经不是最佳选择的学校也会带来很多惊喜。
最重要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后就读什么课程,什么专业,以及留在什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