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陕西女孩,在国外做法务总监,资助贫困学生16年(组图)
我是陈东莹,今年41岁,是一名跨国公司的法务总监,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
我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跟随奶奶长大。奶奶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对我影响深远,于是我拼命努力学习。
我高考成绩优异,却因家人不想让我离家太远而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大学毕业,我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学校保研和留校当老师的机会,只身来到上海读研。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遗憾的是我不是那个幸运儿,但幸运的是凭借我敢想敢做能吃苦的毅力,开启了人生逆袭之旅。
如今,我拥有幸福的家庭,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律政佳人。
(越来越自信的我)
我出生在陕西西安普通的职工家庭,受地域影响,在我出生的年代,家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我出生后两个多月,妈妈去上班,我就交给奶奶抚养。虽然奶奶也嫌弃我是个女孩子,但却是这个家里最疼我和关心我的那个人,从小一口饭一口饭把我喂养长大。
到了懵懵懂懂记事的年纪,奶奶经常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没有人喜欢你。”
这句话不断重现在我的脑海里,犹如魔咒般影响着我接下来的人生。一方面它不断鞭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它也给我造成了安全感缺失,让我觉得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我。
我8岁那年弟弟出生,爸妈对他宠爱有加,却对我不闻不问,上学的费用也是由奶奶承担。
奶奶虽然对我千般好,我总觉得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才是我真正的家,我家和奶奶家只有前后楼的距离,在我心里却犹如隔了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我极少回家住。
(童年时期的我)
等我年龄再大一些,我特别想像别的孩子一样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可偶尔回家,爸妈一个房间,弟弟一个房间,我晚上只能睡沙发。
这些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妈妈和奶奶有矛盾时,妈妈还会把气撒在我身上,打我骂我,有些记忆至今留存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年幼无知的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凡事小心翼翼,想做爸妈眼中的乖乖女讨他们开心。妈妈下岗后做布料生意,我每次回家要么趴在地上帮她熨烫被单被罩,要么做饭。
为了得到他们关注,学习上我也格外用心,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我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他们对我态度的改变。
高考成绩出来,以我的分数能够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是这么多年唯一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但是考虑到费用问题,还有受父辈那代人思想的影响,不想让女孩子离家太远,所以想让我继续留在西安。
(我生长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我顺从他们选择了西安最好的大学西安交大。因为我学的是文科,能选的专业不多,所以就误打误撞随便选了法律专业。
当时西安交大的辩论队非常有名,而且只在大一大二时才举办,我很感兴趣,所以那两年我基本上是扑在辩论赛上的。如果有比赛,大家一起住,一起集训,然后一起外出比赛。
参加辩论赛锻炼了我的思维逻辑和公众演讲等诸多能力,但于我而言,它给我带来的最大帮助是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非常开心。
每次跟随辩论队出去比赛,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可以领略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我心中萌生了将来要去看看更大世界的想法。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准备考研。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去上海读研。
(在西安交大参加辩论队对我有一生的影响)
大学毕业我是可以保研或是留在学校当辅导员的,但是我坚决不愿意继续留在西安了。我还记得,爸妈动员所有的家人坐在一起把我围坐在中间,劝我留在西安的情景。
对爸妈而言,他们觉得如果能在大学里当一名老师,就很不错了,这简直是一个最理想的职业。
但于我而言,我的思想日渐成熟,我觉得不行,我一定要走出去,如果真的考不上研究生,那我就直接去上海工作,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越努力越幸运,但你下定决心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我不但考上了研究生,而且是华东政法大学最好的专业国际法。
第一次走出西安,上海的一切对我都很陌生。在华政读研的那三年,对我是很重要的过渡期,也是我给自己的缓冲期,在这个陌生城市去搭建我的交际圈,更好的融入这座城市。
(我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特别正确,而且很幸运结识了我人生的另一半。
我和老公是华政校友,他比我高一届,初次见到老公是我读研一时,学校举办的一场辩论赛上。
当时老公坐在我对面,我们双方各据一势,老公代表的一方从容自若,口若悬河,我们却也气定神闲,滔滔不绝。
那次辩论赛老公给我留下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好印象,没想到我也是老公心中的缪斯女神,他对我一见钟情,比赛结束他就找人联系我,和我交往。
我觉得初到陌生的环境多认识一个师兄也挺好,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遇到难题他都给到我许多中肯的建议。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彼此的恋人,一起学习,一起互相分享开心或是难过。
(读研究生时遇到了我一生的挚爱)
初来读研,我对未来的职业并没有清晰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从事律师、法务、法官还是公务员?所以特别想在实习中尝试更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又很想毕业后留在上海,听说当时上海户口是分的,我们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必须成绩好才能达到落户标准,所以读研期间我除了不停地去实习就是学习。
我不像班里的大多同学,要么家在上海要么本科在上海念,或多或少有一些资源,找实习单位相对容易。
我没有任何资源,只好拼命请求我的导师,无偿帮他做事,拜托他帮忙引荐。导师很是同情我,后来通过在上海市公证处上班的朋友介绍我去那里实习。
(在华政研究生毕业)
在那里实习大半年,读研二时教我们法律英语的外教介绍说:“你们谁有兴趣去德国拜耳公司在中国的法务部去实习,你们就递交简历给我”。
我不想浪费掉任何一个机会,虽然简历上没什么吸睛的成绩,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简历。没想到很快收到对方通知要我去面试,公司一共录用2人,很幸运我是其中一个。
实习单位在金山,距离学校单程80公里,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从学校走到中山公园赶早班车,保证八点半之前赶到公司。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已是晚上七点多,然后才有时间去学习,做自己的事情。
实习期间没什么钱,事还多,路程也远,就这样我坚持了整整一年,实习的这一年我大概了解了跨国公司的法务大概工作是怎样的。研二结束,我脑海中又冒出一个想法,想尝试一下律所的工作。
(我获得2023年ALB东南亚最佳女性法务)
在当时外资的律所很受欢迎,但它们入职门槛高,看上去很高大上,那时候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可以搜索到各种资源,我想尝试,却苦于没有资源。
我灵机一动想到外资的律师事务所开在上海,他们在中国肯定要设立代表处,他们有代表处就一定会去司法局登记备案,我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立即去百度上搜索,我搜到上海市司法局网站。
在那个网站上,我扒取了所有在沪登记外资律所的联系邮箱,开始给这些外资律所一一写邮件。
结果200多封邮件我只收到10封回复的,其中5封回复说:“不好意思,我们不接受”,其余都石沉大海。
在参加面试的5家律所里,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淘汰,最终有幸去到德国百达律师事务所实习。
(我平时活跃于各种女性领导力平台)
这唯一难得的实习机会还是因为他们当时留的邮箱是首席代表的,由他直接面试我,至今我们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研三毕业我的实习也即将结束,首席代表提前给我发了录用信,说以后可以正式来工作了。2006年我毕业时,他们给我开的薪资是每月9000元。
工作正如我想象中的越来越好,爱情也在甜蜜地向我挥手。两年的爱情长跑让我感受到老公对我的无限包容,我确信自己找到了对的人。
我们见过彼此的家长,准备考虑买房,老公已毕业,我研三还没毕业,于是我找学校开了证明,我们领了结婚证。幸福还未来得及发酵,囊中羞涩的我们不得不面临不断上涨的房价挑战。
老公家并不富裕,婆婆在老公读高一时去世了。他刚工作,我还没正式工作,在上海扎根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四处奔波找我们能买得起的房子。
(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共同努力奋斗)
后来我们在莘庄看中一个七八十平的两房,总价70万,首付14万是老公出的,但是14万付了以后,我们就没有钱装修了。
我们那里的风俗是讲究陪嫁的,后来我爸提前给了我5万块钱,算作嫁妆。我奶奶又给了我2万,我们靠着这点钱装修、置办家具、还房贷,举办婚礼。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研究生毕业时我成绩优异,毕业后户口也如愿留在了上海。
我和老公都在静安工作,而且在同一幢写字楼,但老公工作忙碌,基本全年无休。刚结婚那两三年,我偶尔有空闲带奶奶出去玩,也都是我一个人带她出去。
在德国百达律师事务所正式入职后,我工作很努力,连续两年被派去德国总部进行新律师培训,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公司合伙人还热心地把坐长途飞机的注意事项给我讲的一清二楚。
(我初入职场,被律所派到德国参加培训)
2008年底,德国合伙人跳槽到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我也跟随来到这家公司。一年后,因为文化上的一些冲突,他离职了,我继续留在那。
通用电气是我们律所的一个客户,他们在中国的一个业务线,法务总监位置是空缺的,于是跟我们律所商量先借人借6个月,等他们找到合适的人选。
原本选好的律师刚好有别的事情,没办法去。合伙人就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心里没底便问他:“你觉得我行吗”,他说:“行”,我就去到了通用电气。
这六个月的时间,对我的影响蛮大的。作为一个外部的律师,我关注的只有法律问题,但作为一个内部的法务,关注的是整个公司运营的所有问题。
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我觉得法务比一天到晚讲法律这事更有意思,更有成就感。
(我被邀请在专业领域进行演讲)
6个月的时间很快结束,业务线的总经理想要我继续留下来,就跟我们律所商量,律所不答应,我又重新回到律所。
为了上下班方便,我和老公努力工作两年后,2009年我们把房子从莘庄换到了静安,房子面积由70多平换到100多平,我们把房子精装成喜欢的风格,每次回到家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回到律所工作3年后,想去做公司法务的想法一直萦绕心头。后来,在猎头公司朋友的引荐下,我去了一家全世界排名前三的法国上市检测公司。
工作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以我的能力只做个公司法务有点大材小用,正好我们有一些跟政府合作的项目,就顺便让我帮忙做政府关系。结果,我为公司拿到了之前争取十年都没有拿到的一个很关键的资质,领导特别感谢我。
(我在跨国公司摸爬滚打)
我和老公刚结婚的那些年,我们每天的工作忙碌的像陀螺一般停不下来,也为了给到孩子更好的条件,在我34岁时,才有了我的大儿子。
已经工作了十年的我,特别想休息一下。2016年我从公司离职,想给自己半年到一年的休息时间,还自我安慰说,比起工作也许我更适合做家庭主妇。
没想到,刚离职3个月,我就受不了了,我没有办法在家里躺平,一心想要重返职场。
2017年,有个机会我加入芬美意(全球顶级香精香料公司之一),大概入职半年,我的上司离开了公司。新加坡的老板亲自飞到中国来面试我,让我担任这个职务。
面试后,他对我印象很好,后来又问我说:“你愿意去做亚太法务吗”,我说:“行,我愿意”。他说:“那你要不然去新加坡”。但当时,我正怀着我们家老二,我就跟他说:“行,但是你能不能等我把娃生完”。
(我参与马来西亚难民学校公益项目的合照)
2019年的3月份,我休完产假,和老公商量去新加坡工作的事,他很是支持,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打拼,他也做到了知名律所合伙人的位置,没办法放弃上海的业务。
8月份,我独自带着大宝和九个月的二宝来到新加坡。老公上班相对自由就趁空闲时间上海、新加坡两边跑。
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时候他都是做晚班机飞过来,第二天早上到,在新加坡一个礼拜陪陪我和孩子们,然后再回去处理工作,处理完急事就马上再飞回来。
世界是公平的,可能我以前所有的不幸,都是为了让我遇到一个好老公,他对我的爱才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包容和支持,让我感觉特别幸福。
(现在我有个幸福的家庭,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在新加坡做亚太法务总监,我所带领的团队成员来自七个不同国家。其实语言和法律还好,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就太有必要了,不然根本没办法一起工作。
有一次,我跟一个在印度的下属律师聊天,我每次跟他说话的时候,他都一边说yes,一边摇头,我就特别不理解,不知道他到底是说yes还是no。
最终我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这里讲到印度人摇头,其实代表认可你,正在思考的意思。如果不理解的话,就会带来彼此间的误会。
我老公一直说我是一个被律师耽误的CEO,他觉得我的能力完全超出一个做律师的能力,而我的同事和业务伙伴也评价我说,不像律师的女律师。
我确实和别的法务不一样,遇到问题别的法务会告诉你,这事有风险,建议你不要干了,就结束了。
(我在西班牙参加公司的全球高层会议)
但我认为没有事情是没有风险的,如果这个风险可以接受,没关系,你继续往前走,如果有问题,也没关系,我跟你一起承担责任。
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给我带来了好人缘,赢得了公司的业务顾问喜欢,还有助我制定了自己的一套积极风险管理法。
工作之余,我会积极主动社交,不断把自己展现给大家。通过一点点努力,慢慢在新加坡律师圈子里有了一定影响力。
俗话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我频繁受邀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和社交活动,并获得2023年ALB东南亚最佳女性法务,LexisNexis 2023受瞩目女性法务等荣誉,接受新加坡部长颁奖。一个个奖项的背后意味着认可和极致的付出。
(我获得LexisNexis 2023受瞩目女性法务)
虽然我是职场上的佼佼者,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律政佳人,但生活中作为妈妈我特别容易感到内疚,总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多,虽然我有两个菲佣,两个孩子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带,但很多读国际学校的孩子,妈妈都是全职妈妈。
因为工作我不能参加孩子们学校所有的活动,也不能接送他们,甚至有时候因为一个紧急的会议,我要把自己锁在家里的办公室,否则二宝又进来打扰。
因为时差问题,很多时候我要晚上电话开会,因为美国的早上刚好是我们的晚上。
还好公司老板也很体谅我,让我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安排工作,为了多陪伴孩子,晚上五六点钟下班到九点半之前,我是不忙工作的,孩子们休息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面对内疚,我更希望自己不断成长,给他们做个好榜样,当他们提到我时,为拥有一个特别棒的妈妈而感到骄傲。
(我接受新加坡部长颁奖)
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我很重视回馈社会,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所以我积极参与各种公益项目,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人。
我参与马来西亚难民学校公益项目,为他们筹款建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我资助云南家庭贫困的孩子们,已有16年之久。
这些孩子们很懂得感恩,我每年都会收到他们写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的温暖时常让我热泪盈眶,同时我也为他们的人生将越来越好感到欣慰。
我还参与了本地专门帮助失业妇女的机构,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对一帮助,我经常陪她们一起聊天,喝咖啡鼓励她们重新建立自信心,她们要面试,我会帮忙完善简历,并提前帮助她们做一些准备工作,帮助她们重返职场。
(我帮助新加坡的低收入女性重新返回职场)
我喜欢把自己的生活用喜欢做的事儿填的满满当当,虽然每次我都是挤时间打车过来帮助她们,但是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儿,便不觉得累。
这就是我书写了40年的人生故事,我从未想过一个普通西部女孩能有这么一天站在国际舞台。
在此,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敢想,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起点、教育背景限制了梦想;要主动争取,勇于行动;要坚持长期主义,能吃苦,希望你我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