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打黑工15年,一个中国男人的逆天改命(组图)
他在日本打了15年黑工,却得到日本人的尊重,也感动了全世界。
2006年,他的经历被拍成纪录片《含泪活着》,并在日本电影院上映,火爆程度超过了同期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
电影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纷纷为这个中国男人的故事落泪。
他叫丁尚彪。
1989年6月12日,当他在上海虹桥机场踏上飞往日本的航班,命运的齿轮,便开始不以他的意志转动。
但他的一生,都在与那个叫做“命运”的家伙战斗。
丁尚彪来自上海,上世纪50年代生人,是真正吃过苦的一代人。
16岁下乡,在安徽农村,他邂逅了同样来自上海的陈忻星,两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这对青年满怀希望地组建了家庭,并育有一女。
年轻的丁尚彪夫妇
待到得以返城,丁尚彪已是“大龄青年”,只有初中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一家食堂做炊事员,每月工资不到100元。
他迫切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白天上班,晚上就去夜校恶补知识。
年轻时的丁尚彪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日本一所学校的招生信息。朋友告诉他,在日本街头到处能捡到彩电,而对于彼时的中国人来说,黑白电视机还是要凭票购买的抢手货。
更让丁尚彪震惊的是,他听说在日本一天就能赚1000块钱,比自己在中国工作1年的钱还要多。
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世界观被颠覆了。
他恨不能立刻飞去日本,但42万日元(折合2万多人民币)的学费,对于丁尚彪一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相当于他和妻子不吃不喝15年的工资。
可面对“街上捡电视”的诱惑,丁尚彪决定放手一搏,他发誓要前往日本掘金,让妻女过上更好的生活。
丁尚彪一家三口
纵然万般不舍,妻子还是含泪支持丈夫的决定。于是夫妻俩借遍了亲朋好友,凑了一个多月才凑齐了学费。
当丁尚彪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热土,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命运将他从天堂一下锤入谷底。
他的目的地——北海道飞鸟学院阿寒校,位于阿寒町,一个荒无人烟的偏僻小镇。
丁尚彪的留学签证
那里年轻人大量流失,人口凋敝。于是日本政府在那里开办日语学校,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来,为阿寒町的建设添砖加瓦。
丁尚彪意识到,天真的自己被骗了。
既学不到正儿八经的知识,又没法出去打工,当地也找不到工作。这哪是来镀金,分明是来扶贫了。
就此回国?可是此时的他已负债累累,有何颜面空手而归?
思来想去,他要留在遍地黄金的日本赚钱、还债。但绝不是留在穷乡僻壤,而是去大都市东京。
但想走并不容易,日本政府为了防止人员流失,禁止他们离开。丁尚彪只能偷偷逃跑,但跑了好几次都被工作人员抓了回来。
丁尚彪不死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再次逃跑。那一次,身后没有阴魂不散的“追兵”,他成功逃脱了。
当年的留学生合影
数年后,丁尚彪回望这段往事时,满是辛酸泪。
但无论如何,阿寒町对于他来说,既是他梦想破碎的伤心地,也是他梦想启航的起点。
然而在东京,等待他的,是更加艰难的漫漫长路。
由于是“逃跑”,到了东京,丁尚彪的留学签证便失效了,他成了“黑户”。
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还随时可能被遣送回国。
但他别无选择。他必须留下来,在夹缝中求生存。
他想到了在东京的一位朋友,他半夜拎着箱子去投靠,结果说了几句话就被无情赶了出来。
那一夜,丁尚彪经历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是咬咬牙,他含泪走了下去。
他租了一间最便宜的一居室,条件艰苦,连个卫生间都没有。
顶着黑户的身份,他找了三份工,白天在工厂里干活,晚上到餐馆里刷碗,周末去当保洁。
一天的活干完,往往已是深夜12点,连末班车都坐不上,他就沿着铁轨一路走回去。
但即使拼命工作,一开始也受尽了冷眼。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活没干好,被店长一拳打出了鼻血……
但这些苦楚,他都是默默消化,从不向妻子报忧。可妻子心疼他,常常劝他回家,丁尚彪何尝不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但他是黑户,一旦回国就不可能再回来,他不敢、也不能回家。
他不怕吃苦,怕的是不能实现当初的诺言。于是,这样起早贪黑、担惊受怕、饱受煎熬的日子,一过就是8年。
为了能在日本站住脚跟,他考下5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硬是从遭遇职场歧视和霸凌的底层人员,做到一个受人尊重的技术工。
8年来,他只能靠电话和信件和家人联系,他赚的钱,悉数寄回了家里。
午夜梦回思念妻女的时候,丁尚彪只能通过电台点一首歌: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那一天,母女二人守在广播旁边,陈忻星默默垂泪,女儿丁晽则泣不成声。
幸而女儿十分争气,不仅成绩优异,还立下了去美国留学的志向。
债还清后,丁尚彪留在日本的目的,变成了支持女儿的梦想。
1997年,丁尚彪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女儿如愿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飞往纽约的时候,丁晽要在东京转机,这让阔别8年的父女俩,终于得以相见。
见到女儿的那一刻,丁尚彪感慨万千,离家时女儿才10岁,再见时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你长高了,比我还要高。”
而女儿眼中的老爸,被岁月染上了风霜,“怎么都有白头发了?”
父女二人只有短暂的相处时间,24小时后,丁尚彪送女儿离开。
由于黑户身份,丁尚彪不敢送到机场,只能在机场前一站下车。
当电车缓缓驶向远方,隔着一道玻璃,父女俩再也忍不住泪水,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各自擦泪。
这一别,一家三口将散落在三个国家。重逢,又不知是何时。
一晃又是5个年头,2002年,在被拒签了11次之后,丁尚彪的妻子终于申请到了赴美签证。
她可以去美国看望女儿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沿着当年女儿走过的路,去东京看一眼13年没见的丈夫。
为了这次团圆,13年没买过新衣服的陈忻星,特地去裁缝店订做了一套衣服,还烫了头发。
另一边,丁尚彪也换上了干净的床单被罩,还拿出了平时舍不得用的枕套,那是结婚时妻子亲手缝的。
两人的欣喜之情都溢于言表。
然而,见面的那一刻,两人没有热烈的拥抱,没有大悲大喜,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3年的天各一方,让一对年少夫妻,再见时已生华发。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还不到50岁的丁尚彪,牙齿脱落了好几颗,眼睛也花了。
丁尚彪带着妻子赏了美景,吃了美食,他们的对话不多,但看向彼此的眼神都深情不减,一如当年。
但美好的时光太迅忽了,相聚匆匆,终须一别。
依旧是送到机场的前一站,电车上两人并排而坐,都沉默着红了眼眶。
夫妻二人,又要经历一次生离。
时间来到了2004年,女儿丁晽在美国一家医院实习,一边攻读博士学位。
丁尚彪终于完成了作为一个父亲的使命,在异国打拼了整整15年,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那一天,东京成田机场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一个归家心切的羁旅人。
这是丁尚彪到日本15年来,第一次踏进机场的大门。
当机场海关人员看到他的证件,先是大惊失色,但很快向他举手致敬,迅速放行。
随着飞机的升空,15年来的一幕幕,在他的脑海一一闪过,让他不禁热泪盈眶。
华人导演张丽玲得知丁尚彪的故事后,跟拍了整整10年,将他宝贵的经历记录了下来。
2006年,纪录片《含泪活着》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引起轰动。
《含泪活着》海报
很多人哭着看完,被丁尚彪如山般的父爱感动,同时也由衷地敬佩这个中国男人。甚至有些对生活绝望的日本人,在看到丁尚彪的奋斗史后,也深受鼓舞,放弃自杀的念头。
《含泪活着》获得了2006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由于反响热烈,2009年11月,该片在日本院线上映,票房和口碑都超过同期上映的《阿凡达》。
电影宣传栏上,贴满了日本观众的留言
纪录片传回国内,同样感动了中国观众,如今豆瓣上已有2万多人打分,评分高达9.3分。
随着丁尚彪回国,纪录片告一段落,但他奋斗的故事远没结束。
豆瓣上有个评论:“彪爷改命用了15年。自2012年见彪爷,十年了。还没交枪,还在打。”
是的,丁尚彪是一个逆天改命的人。奋斗了一辈子,怎么可能轻易“交枪”?
回国后,他发挥日语特长,去了一家日企当翻译。
2008年,女儿丁晽博士毕业,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将丁尚彪夫妇接到了美国,一家三口结束了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
丁晽博士毕业典礼,一家分离19年后终于团聚
在人们的想象中,他终于苦尽甘来,该享享清福了。
但到了美国后,年过半百的丁尚彪竟然从零开始,继续战斗。
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到退休的年龄,还能再拼一拼。
他去中餐馆洗碗,老员工看他是新移民,欺生。
但他不在乎,埋头干活,结果试用期一到,最努力的他反而被解雇了。他又去日本超市打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了适合美国人口味的鸡肉丸,大受欢迎。他烧烤时撒盐的动作,美国人感到很新奇,还有记者慕名前来,对着撒盐的丁尚彪按下快门。这张照片被登在了《纽约时报》上,一时间,丁尚彪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他带着手下5个西裔员工干了一年,直到超市关闭。
但丁尚彪闲不住。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四星级的宾馆招工,请女儿帮他写简历,但女儿心疼他,不想再让他打工,拒绝帮忙。
无奈之下,他只能用翻译软件自己写,再请朋友帮忙修改。面试时,他一句英语也听不懂,就把那张有自己照片的报纸连同简历一并送上。人事经理一看,大喜过望,很快拍板要他。在宾馆里,他依旧勤勤恳恳,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2012年,丁尚彪获得了纽约宾馆业协会颁发的优秀工作奖。
一句英语不会,却进入纽约宾馆上班,还拿到了行业内最高荣誉,丁尚彪的经历,令人啧啧称奇。
但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无论他在哪里,都把每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2020年疫情暴发,在宾馆工作了10年后,62岁的丁尚彪选择退休,安享老年生活。最近,华小妹联系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丁尚彪,他说自己过着平静的日子,平时看书看报、锻炼身体、写写文章,发挥余热。
丁尚彪的辛酸史,浓缩着一代人的奋斗史。
他也是那年那月很多国人的缩影——牺牲自己,成全子女,但不同的是,人生过半,丁尚彪选择为自己而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
面对人生逆旅,坚韧不屈,从不哀怨,亦不后悔。
余华在《活着》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生而多艰,我们都如沧海一粟,活着本身,就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丁尚彪说,“人生是很脆弱的,但人生也是很值得珍惜的”。
纵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