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预计下周访问中国,专家: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比以往更深(组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下周前往中国会见习近平,在两国关键的战略关系中建立更紧密的连结。有专家表示,中俄两国关系目前是基于“共生需要”,但随着俄罗斯越与西方隔绝,俄罗斯越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从属”,两国关系值得观察。
资料图片:中国军人参与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北京的仪式。(路透社2018年6月8日)
北京将于10月17日至18日接待来自130个国家的代表,纪念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十周年,这是习近平旨在扩展中国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地缘政治项目。
不过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普京身上,他上个月在圣彼得堡告诉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他“很高兴接受”习近平的邀请访问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倡议会谈。
自从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因此俄罗斯在战略上依赖中国的程度有增无减。而自从俄乌战争之后,普京几乎不冒险出国,下周的访问将是他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并发出逮捕令后,首度访中。
今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达到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前所未见的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制裁的影响下,中国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为莫斯科提供了关键的生命线。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去年双边贸易额创下1900亿美元的纪录,且双方承诺今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拒绝谴责俄乌战争,并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中立方。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约瑟夫·韦伯斯特(Joseph Webster)告诉法新社:“在整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北京一直保持‘亲俄中立’的姿态,为莫斯科提供重要的外交、经济和非致命性的军事援助。”
深化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习近平和普京之间的关系,两国互称“亲爱的朋友”。不过外界认为,他们的结盟也是出于共生的需要,彼此视对方为在他们共同抵制西方主导地位的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壁垒。
吉林大学的中俄关系专家比约恩·亚历山大·杜本(Bjorn Alexander Duben)表示:“莫斯科将努力进一步深化与北京的合作,并争取中国的更多支持,包括提供致命性的军事援助,因为莫斯科期望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能逐渐减弱。”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政策研究员阿莉恰·巴楚尔斯卡(Alicja Bachulska)告诉法新社:“中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大幅削弱,如果中国意识到莫斯科可能会输掉战争,可能对其会加大支持力度。”
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杰出研究员托马斯·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日前在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上提出警告,莫斯科与北京的友谊是以其自身经济为代价的,莫斯科越与西方隔绝,在北京的怀抱中就会越陷越深。他说,尽管克里姆林宫宣称其与中国有紧密的战略联盟和“无上限”的友谊,但现实并非如此美好。
格雷厄姆说:“如果俄罗斯想避免在战略上从属于中国,它就不能依赖不成熟的多边组织,因为这些组织几乎没有机会与西方主导的全球机构竞争。俄罗斯也不能指望与比自己弱小的国家建立高度交易性的双边关系。”他说,因此,唯一真正的选择就是西方,但普京可能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