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9日 22.8°C-27.1°C
澳元 : 人民币=4.5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4800位!中国最穷小县城,却疯狂制造超级富豪(组图)

2023-10-16 来源: 前瞻经济学人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这里是江西最穷的小县城,却跑出了2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4600个百万富翁。

这里经济落后、不产小麦、也匮乏偏西式的饮食基因,却成为了中国的“面包之乡”。

鲍师傅、泸溪河、詹记等这些知名的中式糕点品牌的发迹,都与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渊源。

资溪,一个令大部分中国人都陌生的名字,却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江西最穷小县城翻身

资溪县,是一个深藏在江西中东部、四周被群山环绕的小县城,总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人口满打满算11万多一点。

从地理条件上来看,当地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区位上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经济上,更是略显“寒酸”。

2019-2021年,资溪财政总收入维持在5亿多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去年,当地GDP总量为55.72亿,在全省100县(市/区)中还是排名垫底。

但就是这样一个跟“富”字毫不沾边的地方,却在批量制造超级富豪。

2007年,资溪当地就已经创造了3个资产过亿的富翁,以及60多个千万富翁和2000个百万富翁。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已然翻倍攀升。根据最新的数据,资溪的亿万富翁达到20位、千万富翁达到160多位,百万富翁更是多达4600多位,相当于每2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百万富翁。

而这背后的致富秘诀要归因于一个舶来品——面包。

4800位!中国最穷小县城,却疯狂制造超级富豪(组图) - 1

据了解,资溪11万人口中,先后走出了4万多人的“面包军团”,且大有“称霸”全国之势。北起黑龙江,南抵海南,东至上海、江浙,西达新疆、西藏,在中国1000多个城镇里,资溪“面包军团”开出了16000多家面包蛋糕店。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但凡有面包的地方,几乎都有资溪籍烘焙师的身影,要么是创始人,要么是手艺,总有一样来自资溪。

比如在中国新烘焙品牌榜排名第一、1年卖出1亿多个肉松小贝的“鲍师傅”,其创始人鲍才胜,正是江西资溪人。被惊叹开到哪火到哪,主打新中式糕点的连锁大亨“泸溪河”,创始人黄进虽不是资溪人,但与鲍才胜也算“师出同源”;创业初期,黄进曾向资溪人张协旺求教烘焙手艺,资金紧张之际,还是张协旺的慷慨解囊,助其走出了困境。

除此之外,像麦香村、麦香人家、亚细亚……这些被慕名打卡的糕点界“网红”,不管是师傅还是味道,也都有着资溪的印记。

但是,无论是从从产业基础还是区位优势的角度来看,资溪其实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成为“面包之乡”,甚至与做面包这件事也完全搭不上边。

没有种过一粒小麦、也不做面粉加工、经济交通十分落后的资溪,是如何撑起烘培界的半壁江山的?

资溪与面包的“喜结连理”,还要从一个关键人物讲起,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张协旺。

1984年,土生土长的资溪青年张协旺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福建漳州龙海县消防中队服役,主要负责中队的后勤采买。外出采购中,他和当地的面包店老板们一来二去熟悉了起来。张协旺发现做面包的成本其实并不高,但营业收入却不低,心中便暗暗萌生了开家面包店的想法。

1987年秋,退伍后的张协旺与同是资溪人的战友洪涛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烘焙技术带头创业,在外开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当年春节,张协旺带着赚来的3万多块钱回到家,这在年均收入不足400元的村民眼里,堪称是一笔巨款。

张协旺的成功无疑是给村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做面包能赚到大钱,也从此点燃了“资溪面包”的星星之火。

张协旺成功之后,在先富带后富的使命感下,亲手带出了300多个徒弟,再通过“亲帮亲,邻帮邻”“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资溪县的面包业也开始像面包一样,不断发酵、膨胀。

短短几年内,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大山,拥有了一技之长,大家开面包店、办面包工厂,把面包当做重要的事业来做。

到90年代中期,资溪进入全民创业时代,以资溪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县市,再走向全国各地,在烘培江湖,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江西面包帮”。

资溪面包军团在没有任何资源背景下,发展得如此迅速,跟他们的抱团互助是分不开的。这种互助不仅体现在技术传授上的毫无保留,在经济扶持方面,大家也是不遗余力互帮互助。

除了上文提到的张协旺资助“泸溪河”的创始人黄进的例子外,张协旺还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的是这些年扶持老乡们开店,借出去的各项钱款,以及赊欠的设备款,累计下来足有两百多万。

而今,资溪人这种“传、帮、带”已由传统变成了“行规”。

如果有资溪人想开面包店,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去资溪人开的面包店里,说上资溪方言能证明是老乡,店主都会无条件地帮忙,甚至资金有压力时还会伸手相助。

除了圈内人的互助,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面包贷”就是给白手起家创业的资溪人的“绿色通道”,打个信用证明,填个表,贷款很快就能批下来。不少资溪人就是通过这条“绿色通道”,拿到了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如今,面包产业已经成为资溪首位产业,年创产值超300亿,全县农民纯收入60%来自面包产业。

此外,虽然资溪的GDP总量不高,但面包产业却推动了资溪经济的快速增长。2012年到2021年,资溪GDP增幅高达135%,不仅超过江西省整体水平,而且还远高于全国77%的省市。2022年资溪GDP增速达到5.2%,几乎跑赢了省内所有地级市。

4800位!中国最穷小县城,却疯狂制造超级富豪(组图) - 2

没有天时、没有地利,资溪人就靠着这种特殊的“人和”,在群山之中,硬生生地闯出了一条生路。

面包产业如何富民强县?

必须承认的是,烘焙行业其实并不好做。不仅行业竞争激烈,而且每几年便会出现一轮大洗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1世纪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烘焙食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国外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而本土品牌也在逐渐壮大。2015年以来,行业内涌入大量企业,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行业投融资也异常活跃,国内外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

4800位!中国最穷小县城,却疯狂制造超级富豪(组图) - 3

而奇怪的是,身处深山中的资溪,面包产业历经四十余年却仍然生生不息,各大门徒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扩店,“面包帮”队伍不断壮大。

“资溪面包”长盛不衰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早期的“传、帮、带”推动了资溪面包的崛起,那么以下几个方面则为资溪面包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1.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筑产业护城河。

烘焙行业本身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壁垒,热门款式很容易被复制和山寨,所以迭代速度非常快,不创新就等于被淘汰。

鲍才胜就曾直言:“烘焙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

而早在2002年,资溪就咬牙拿出了300多万元用于面包培训学校和蛋糕烘焙艺术学校的建设,超过八成的资溪面包师傅在这里回炉深造过。

此外,资溪面包协会还在南京、济南、无锡等8个城市开设了作为培训中心的分会,以此来保证在外的资溪面包大军始终都有地方能学到新技术。

这些年来,资溪还相继成立了面包科学研究中心、艺术蛋糕研发所等科研机构,他们和上海、香港乃至日本的烘焙学校、知名面包店都有长期的技术交流,源源不断地为资溪面包师们带来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

2.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将面包产业打造成产业集群的“金招牌”。

资溪面包虽然闻名全国,但产业资源大都在外地,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何使之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是摆在资溪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全力打响“资溪面包”品牌,扩大“中国面包之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1年起,资溪县逐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产业资源回归,吸引资溪乡贤及烘焙行业领军人物返乡创业,共同打造“资溪面包”品牌。

同年,当地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面包行业协会,集中优秀烘焙人才;2016年,成功组建资溪面包科技公司,实现资溪面包食品产业本土实体化;目前,公司直营及加盟门店超过300家,产值超3亿元,已启动上市计划。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资溪面包产业,不断加快工厂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突破,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2018年,资溪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0亩面包食品产业城项目正式启动,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面包食品产业链。面包食品产业城,涵盖中西点综合工厂等烘焙主产业链企业,以及油脂、鲜奶等副产业链企业,并配套建设面包商学院,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烘焙业的“新航母”。

一年后,鲍才胜投资2亿元的工厂便在资溪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加工各种食品2.6万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也能为当地贡献1500万的税收。

而今,全球最大肉松加工厂费歌肉松厂也已在资溪正式投产,它与2000多家“资溪面包”门店一同撑起了“大产业链+门店”的模式,共同助力这座“面包之城”走向辉煌 。

3.充分发挥绿色优势,推动面包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资溪县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面包产业为核心,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通过全力推介“面包之乡·纯净资溪”的特色旅游资源,极大促进了资溪面包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资溪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

据悉,该县大力发展以面包食品产业为首位的绿色工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资溪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0亩面包食品产业城,成为资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外,该县依托面包食品产业城,多次举办以面包烘焙大赛、面包产业高峰论坛、烘焙展等为主要内容的面包文化节,并通过整合中西式面点、面包观光工厂、面包DIY等资源,加快培育和丰富肉松厂、巧克力工厂、手工欧包等旅游业态,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内已建成面包观光工厂、面包广场、面包烘焙体验馆、面包文化馆、面包文化展览厅等特色面包主题旅游点,初步形成集产、学、研、游为一体的烘焙业全产业链基地,成为抚州市第三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累计接待游客量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

瞄准一个赛道,深耕细作,资溪将小面包做成了大产业。

资溪的难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资溪面包产业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全国影响力,但不得不承认,它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从GDP总量来看,资溪在全省仍然处于垫底的位置。虽然诞生了大量的富豪,但整体来看,贫富差距显著,人均GDP只有5.5万元,远低于全省7万元的平均水平。

一方面,这可能与餐饮业的特性有关,对GDP的贡献率并不高。最典型的例子如淄博。尽管今年上半年淄博烧烤成为现象级网红,但淄博上半年GDP增速却只有5.3%,跑输了全国5.5%的大盘增速,也大幅落后于山东6.2%的整体增速。

另一方面,资溪的面包产业还需进一步实施本地化,加紧壮大产业规模,将它们真正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这方面,可以学习柳州螺蛳粉和沙县小吃等成功案例,如何将小食品变成真正的支柱性产业,并带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针对这点,或许可以从柳州打造螺蛳粉产业中得出几点启示:

第一,要建立生产的流程化和标准化。

2014年柳州颁布首张袋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意味着螺蛳粉的生产有了标准。此后,《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陆续出台,标准化理念已贯穿螺蛳粉制作生产全产业链。

第二,要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

2016年,柳州市政府投资建设了螺蛳粉产业园,用来给生产企业做加工车间。从2017年开始,柳州市政府投资3000多万开发螺蛳的规模化养殖,改变了过去从柳江捞田螺的模式,保证了田螺产量。酸笋、酸豆角、木耳等辅料也都建立了种植、发酵基地。

第三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一定要重视地理标签。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来源于特定地域,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它们或独具特色品质,或蕴藏文化内涵,或是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区域特色资源,或成为某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这使得“柳州”和“螺蛳粉”形成了强绑定关系,提到螺蛳粉就会想到柳州。但目前资溪与面包之间并未形成这种关系,影响了资溪面包在全国影响力的提升。

总之,资溪面包从群山之中硬生生地闯出了一条产业大道,其中有值得其他县域学习的地方,但就当前发展状况而言,还有不少的短板和功课需要补齐。

期待资溪包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郑羿2012求转运
郑羿2012求转运 2023-10-17 回复
简直是富豪的摇篮!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居然冒出这么多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