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后到00后,移民海外的北京人们,如愿以偿了吗?(组图)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从北京移民加拿大二十年的朋友。他说,他太想念北京了,牛街的美食、三里屯的喧哗,还有找个野湖钓鱼、撸串的惬意生活。我问他还愿意回北京吗?他说,不回了!家都安在了加拿大,北京已经是故乡了。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会“移民”这件事正在发生变化。移民门槛、成本升高,移民质量反倒有所下降。
北京老母亲,有本事把世界变成海淀
为了孩子教育移民的北京人不在少数,我的几个朋友都是因为孩子在北京上学实在是太不适应,才决定移民加拿大的。
Della是我朋友中最早来加国的。她的儿子学习中等,这样的孩子就读在海淀的牛校里,根本就入不了老师的法眼。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就被说成是“差生”,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干啥都提不起劲儿,整个人跟小老头似的。
十年前的送别会上,她非常开心。说是再也不用被班主任用微信追“杀”了。“听说加拿大的老师可有爱心了,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不会被差异化对待。”
Della说,当初提交移民申请时,她每天都在盼着加拿大移民局赶紧给她发邀请,赶紧离开这个“烂”地方,买上机票,带着儿子奔赴能带来“快乐教育的乐土”。
十年后,当我再次见到Della,我们约在了她儿子补习数学的教室附近。我第一句话就问她:“来加拿大十年,你找到快乐教育了吗?”
Della在来加拿大的头两年是非常舒适的,虽然语言还不太适应,但是彻底摆脱了儿子学习差给她带来的烦恼。老师们除了表扬就是鼓励,Della也是十分喜欢这种状态。
但随着在当地认识的来自中国的老母亲越来越多,她突然从快乐教育中“觉醒”了。
Della唉声叹气又摇头,说:“快乐真是太短暂了,只享受了两年,我就又开始焦虑了。你说加拿大教育部门是不是骗子呀!表面上让孩子们快乐,也没什么作业、也不进行考试后的排名。但是现实中却弄什么天才班、各科竞赛,名牌大学的录取是一年比一年卷。
她儿子想去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2023届新生中,Della这片学校的第一名,全科满分都没有被录取。“你可想而知这背后的竞争有多激烈,我儿子平均分只有90分,只能把补习班都报上,给他把分数先拉上去。”
Della发现,华裔妈妈们都在奋斗,都在玩命托举孩子,卷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北京——家长们都把孩子往特长训练班里送,除去经济情况特别差的人家,没有一家不给孩子报班的。家长们会把孩子获奖的照片和奖杯都摆在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来客人就炫耀孩子们取得的成绩。
耳濡目染,高中阶段一开始,Della就把 “散养”的儿子从公立学校转到了培养精英的私立学校。
十年过去,这位妈妈也悟到了:孩子的教育问,是移民解决不了的。靠换环境是改变不了家长对教育不断提升的要求的。
今天是跟得上学习,明天就要让孩子去爬藤,这么玩即便移民去了火星也不会满足。
如今,她彻底清醒了,快乐教育只是自己心中的乌托邦,是逃避教育这场永远的课题的一处梦境罢了。
北京人移民,这笔账确实不太划算
留学、移民就能“光宗耀祖”吗?就能让自己过上比北京更好的生活吗?
三年前,25岁的晨曦拿到了枫叶卡(加拿大永居),在拿到枫叶卡之后在加住满三年,便可以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
现在,晨曦已经符合了入籍的条件,但是她没有去申请办理。因为她还在纠结,是回到待了十八年的北京,还是留在奉献了十年青春的多伦多?
晨曦在多伦多的同学都劝她留下,一个福建籍的加拿大出生的同学告诉她:“留下吧!能够拿到枫叶卡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爸妈是在三十年前偷渡来的加拿大,打了十几年的黑工才拿到身份。你看看你现在大学毕业就可以申请枫叶卡,千万别放弃了。”
“听说北京找工作比较难,还不如在加拿大待着呢,即便是拿个最低工资也比国内强!”
晨曦喜欢加拿大的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好。但是多伦多这几年的房价、物价也快速上涨,她的工资每月折合有3万5千块人民币,也只刚刚够房租、日常开销的。
三年工作下来基本没有存下钱来,去年买车还是妈妈给她寄的钱。如果下一步打算买房,她觉得自己的收入根本就支撑不了贷款。
相反,晨曦在北京的同学都劝她回国。
一个美国留学后在北京的一所高校教书的同学告诉她:“回来吧!高校老师的工资一年最起码也有二十万,个人所得税也没有加拿大那么高。如果住在家里,房租是还可以大大省上一笔。再加上住房公积金、保险等等,算下来不比你在外面差。”
“现在海归的北京人还是挺有优势的,特别是进体制内比外地户口更便利。在加拿大人脉、资源都需要重新建立,奋斗起来肯定没有本地人轻松,真不如回国算了。”
晨曦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加拿大留学生一毕业既可以获得三年的工作签证,可以和本地人一样在加拿大居住和找工作。边工作边申请枫叶卡,对于名校工程专业毕业的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几年下来,她在事业上总是没有找到什么希望。她说,当初留学就是为了事业上更成功,但留下后奋斗了几年,成为“加漂”的状态让人非常不安。
“作为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我父母的人脉和资源都在北京,我在这里与本地人竞争没有优势。”
虽然官方都说加拿大不是人情社会,职场很公平。但这些话也就说给那些没有亲历过的人听听罢了。现在这种掰着手指算着工资过日子的生活,很磨人。
“我经常想,如果回到北京,除了有学历和户口上的优势之外,父母的人脉对我的事业也是很大的助力。我正在考虑,是不是该到了放弃移民身份的时候了。”
移民后,我每天在前同事群里“续命”
现在的移民和二十年前的移民不一样,以前多是离乡背井,现在却成了避世之选。
从决定移民到办下移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一名有着美国计算机硕士学位的,正值壮年的北京小伙儿,小郭是加拿大移民最爱引进的人才之一。
来加拿大五年了,单身移民的小郭早已结婚生子。每天下班后除了带娃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刷看以前大厂同事的微信群。看同事们在群里吐槽项目难做、甲方变态、KPI定得太高,是小郭每天最大的娱乐。
他说:“如果哪天群里没了信息,比较冷,我都会不停问大家在忙啥。以前这些群都是被我屏蔽的,能不看就不看。现在我把其中一个最热闹、八卦最多的群还做了置顶,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似的。“我估计我这种人挺招人烦的。”小郭笑笑。
小郭说他好几次做梦回到大厂上班,领导骂自己没干好工作,梦醒之后居然生出一丝庆幸。他自己也承认,说这都是来加拿大之后太闲了导致的。
“其实,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自己不太满意现在的生活,工作轻松了,压力小了,没什么成就感之后,总感觉自己躲开了什么,但也没实现什么。“
小郭认为他的移民属于冲动型,从美国留学回京之后,他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
那个时候的小郭是非常骄傲的,美国名校硕士,哪怕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同事在他面前都威风不起来。北京有房、有车、有户口、无贷款的生活,哪怕是外地富二代海归,在他面前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但是小郭从进入大厂工作后就开始产生了厌倦感,首先是996的工作时长,他接受不了。他经常带头不参与加班和公司占用周末的团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刺儿头”。
第二,就是乱七八糟,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人际关系和从领导那里来的排挤和不认同。
对现实不满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让他萌生了出国“躲清净”的想法。
出国前两年,小郭都没有找工作。同事们都羡慕他:“北京人家底厚,折腾得起。”
“我承认北京人移民确实有优势。“五年前移民时,小郭拿丰台的一套80平米两居室‘换‘了一套多伦多北约克的200平米的二层独立屋。北京另外四套房继续出租着,租金完全可以覆盖他们一家三口在多伦多过着滋润的生活。
每次看新闻说房屋贷款利率暴涨、物价飞涨,他都没有太大感觉。哪怕是每月多花1万块人民币,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至于为什么有钱还去工作,小郭承认是因为自己太寂寞了。哪怕是孩子天天围着他转,他也需要找到同频的人沟通。
可是,工作打发的寂寞毕竟有限。
“加拿大的职场其实也有人际关系的问题,但是我真是没有融入其中,或者说是没有弄明白人家在斗什么,问题就结束了。作为新移民,我哪怕语言能力再好,也好像反应比本地人慢一拍。美国的留学经历只解决了我的英语问题,但是没能解决我的文化认同问题。”
“站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我仍然还是个外人。”年近四十的小郭说出了新移民一代经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句子。
体验式移民:
不断在寻找北京生活的平替
移民到底适不适合年轻人?这是北京年轻人群体里热议的一个话题。去年,我一个老领导的儿子Eden移民了加拿大,他爸爸让我去关照他,说他年轻气盛别出什么乱子。
Eden今年二十五岁,正是爱玩的年龄。加上祖辈和父辈在北京积攒下的财富,他从来没有感受过没钱的滋味。
我问他为什么要移民?难道不留恋北京的“花花世界”吗?他说:“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适合?我的很多朋友从好几年前就开始聊移民,但是说起去国外生活,大家立刻都缩脖了。我觉得不如亲自来体验下,才知道移民真正的滋味。”
在传统的观念里,移民的人不是学术精英就是不差钱的土豪。但是Eden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今移民的人只有两类。
第一类是为了赚钱,因为加拿大的钱比中国好赚。他的很多码农同学都是因为收入选择移民加拿大。
第二类是为了生活,就像他是为了看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在陌生环境中成长和生活。虽然他不排斥赚钱,但也不会因为钱把自己困在加拿大。
Eden到了多伦多之后,既没有去找工作,也没有买房。他一直在城市里旅行“考察”。他不想一下子就定下来,把大量的钱都投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到时候想动都不能动了。”
在多伦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年轻人一直在寻找着北京生活的平替。
比如买房子,加拿大多数的房子都是二层、三层的木头房子,说是冬暖夏凉,但他住了一个冬天就崩溃了。
因为房子隔音效果不好,隔壁新出生婴儿的哭声彻底‘摧毁‘了他的睡眠。他现在正在满城去找适合自己的房子,既要住得舒服又要闹中取静,“要和我在北京居住的环境差不多。”——既然选择移民就不能让自己受委屈,这是这一代新移民内心的普遍想法。
Eden说,他的移民是体验式的,如果不比在北京的生活差,他会选择留下;如果还不如北京,他会选择回国。
“我们这代人,什么移民就是人上人的观念太愚昧。没有什么地方就比别的地方好,我很感激自己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也能理性思考自己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