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上广打工人疯抢没几天,全国都在喊“立刻推广“(组图)
《风吹半夏》中高辛夷报名了夜校的计算机课
在上海夜校被年轻人捧上热搜后,“夜校”这个原本自带年代感的概念是真的出圈了。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其中最为出名的“上海夜校”,更是以500元12节的低廉价格、大师授课的高水准质量。
以及皮具制作、木艺制作、红酒品鉴、宠物友好社交、相声等花样繁多的课程杀穿了互联网。
性价比一目了然,课程报名开放时引发65万人在线狂抢。
无数网友开始紧急搜索,查询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同类夜校。
七八十年代的夜校主要是扫盲、启蒙作用,而如今被年轻人追捧的夜校更像是某种成人版少年宫。
向往着能逃进教室里,从快窒息的现实中透口气。
01
市民夜校,一课难求
毫无疑问,上海夜校最初是因高性价比出圈。
500元10节或12节课的收费,放在大城市堪称兴趣班界的蜜雪冰城。
在北上广,面向成人的瑜伽、舞蹈或乐器班收费动辄数千,商场的手工艺门店里的银器或玻璃制作光是体验一次就得两三百。
可在上海夜校的报名界面里,它们通通500,便宜得让无数被大城市高消费PUA惯了的年轻人瞪大双眼。
且由于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主办,请来授课的老师们大多还颇有水准。
此前东方卫视的新闻栏目曾经报道,夜校的绘画光影课是由巴塞美术馆馆长领着一些青年艺术家授课。
办海派非遗技术活动时,能把上海老字号蛋糕品牌凯司令的师傅请来展示技艺。
更难得的是,夜校中有大量区别于市面常见兴趣班的小众课程。
文艺点的有非洲鼓、花艺、扎染、桥牌、红酒鉴赏,实用点的有手机摄影、书法入门、PPT制作、平板插画、手语等等。
在网上刷到夜校学员们的体验贴时,说不羡慕那都是假的。
抢到品酒课的网友@苏破满因为“教材”没喝完,下课后端着红酒杯边喝边往地铁站走。
自述说以前是红酒小白一个,现在都能品出些差别、形容出风味。
选上了非遗盘扣班的网友@SuNnY轩已经能自主制作盘扣,除了最初的500元课程费,有时会有点材料费用。
老师们每节课都教不同的基础样式,学会后就能自由发挥。
学校里还看到了其他夜校课程班:脱口秀、吉他、插画、油画等等,当真像是成人版少年宫。
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性质的项目,比如北京各城区的社区学院内的课程,15节工笔人物课学费仅为260元。
去一趟环球影城的价格,在这能上二三十节。
只是这些课程的定位更倾向于满足老年生活,上课时间普遍定在工作日白天,上班族基本与之绝缘。
广州的社区课程此前也主要面向中老年人,但在今年7月底首次开设了广州青年夜校。
开设的夜校公开课完全免费。
11月公开的课程包括棒球、花式篮球、尊巴舞、咏春拳,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人晒出了棒球课体验。
课程的任教老师全部是专业选手,尊巴舞的老师是全国一级健美操运动员,咏春拳的老师是广州岑能咏春拳杰出传承人弟子。
除此之外,广州工会半个月前宣布将开放广州职工大学堂课程报名,包含440节免费课,不少课的上课时间在晚间,也算是“夜校”。
课程方向覆盖面极广,龙形拳、hiphop、粤菜烹饪、婚恋心理学等等应有尽有。
不过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价格低廉或免费的社区课程名额很少、只有二三十。
想得到要么拼手速要么看运气,像浙江省文化馆的咖啡品鉴课程名额是通过抽签选出。
每一则夜校新闻报道下,都能看到网友们的集体呐喊:“呼吁全国推广”。
02
“免费的事物往往最贵”
从远低于市场价格、或者干脆免费的学费,以及非遗手艺等不寻常的课程种类上,大家其实不难猜测:
相比于盈利,这些夜校课程的公益属性、公共文化属性更强。
像上文提及的广州案例,青年夜校是由市青年文化宫举办、职工大学堂是由当地工会策划。
它既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便利于年轻群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在增多。
破圈的上海夜校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得到了本地媒体报道,数量有限的夜校课程被附近市民抢空。
艺术馆馆长在采访中提及,他们发现夜校受欢迎后做了意向调查。
根据意向里年轻人想学的课程去联系合适的老师,课的数量也从十几增加到如今的几十种。
这或许能解释上海市民夜校的课程相当紧跟年轻人潮流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夜校的强公共属性也意味着一定限制。
低价学费,意味着其背后或是有政府文化领域经费进行补贴投入,或是与部分老师或机构达成了公益合作。
不论是哪一种,都指向了可容纳人数有限的现状。
夜校课程的多少又往往与当地的文化生活丰富程度相关联。
它们共同导致的结果便是——北上广夜校,很难走出北上广。
丰富课程、顶尖师资、低价学费,上海夜校备受夸赞的这三大要素真要落地到小城市,大概率会遇上不少困难,可能只有学费一项比较好满足。
上海夜校爆火后,如今互联网上也涌出了不少尝试复刻模式、售卖商业课程的个人或机构。
他们大多在网上发帖,向网友征集课程意向,收费价格不高。
我尝试加入了一个以“北京夜校意向”为名的群聊,价目为500元10节课。
内部课程表显示,目前已开发的课主要是与现成商家或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大部分课目只能报一期,也就是说只能使用一次500元的低廉价格,少数可以长期。
群公告中负责人倒是也坦诚地进行了解释:
“合作单位肯定是为了引流才接受了如此离谱的价格,哈哈哈!所以大部分只能上一期。”
相比于公办夜校,这些帖子所描绘的课程其实更接近于低价兴趣班,又或者是那些只能使用一次的团购优惠券。
网上大量“夜校贴”都仅处于找人阶段,找学院、找老师、找场地,并没有真正落地。
由于没有官方背书或者专业的机构备案,不确定老师们的资质与学费流向。
部分帖子也被网友质疑“不安全”,担心遭遇卷款诈骗。
只是与夜校的一课难求相比,年轻人对夜校模式的需求依旧强烈。
质疑网络夜校贴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理性上吐槽这些疑似私人机构像草台班子,但感性上坦言“如果不骗人,还挺想去”。
目前体验过夜校的人只是少数。
但它掀起的讨论却让无数年轻人恍然意识到,自己有多需要一个短暂逃离现实的“无用”空间。
03
夜校兴趣班
本质是成年人的精神SPA
上海夜校兴起后,不少网友尝试寻找自己所在城市的夜校、或夜校替代品。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此前就已火过一阵的老年大学,北京地坛公园里的老年大学课程摊位被年轻人包围。
工作人员被年轻人突如其来的热情搞懵,被采访时用遇上了新鲜事的语气介绍:“有的小朋友跟我们说性价比太高了。”
via @中国青年报
部分城市有一些技能培训项目也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夜校“兴趣班”,比如杭州有小笼包培训、咖啡师培训、育婴员培训等公共项目。
报名费不等,通过技能考试后会返还学费与一定补贴。
不过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并不建议大家出于玩乐、好奇等目的报名这类公益培训项目。
它们的核心受众其实是中老年或者失业者等弱势群体,希望他们能通过低廉价格的培训获得一定生存技能。
很多网友在了解过所在城市的社区课程后无奈放弃上夜校的念头。
因为它们大部分面向老人或孩子,上课时间也多为工作日或白天。
比如有网友查到北京海淀区文化馆的第三十期公益培训课,周末面向成人的课程仅有两节。
工作日有一门晚间的线上民族音乐赏析课,只是6点的开课时间足以拦住大部分打工人。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默认着——
年轻人,是不缺乏娱乐生活的。
有手机捧在手里刷到深夜、有追不完的网红潮流,在过去的想象中,年轻人是瞧不上夜校这种兴趣班的。
社区文化活动自然倾向于更照顾老人孩子,开设的公益课程集中于书法国画、葫芦丝象棋等传统科目。
上文提及的广州青年夜宵、浙江省文化馆咖啡品鉴等活动,也是今年才开始尝试设计面向青年群体的项目。
年轻人文娱生活选择最多的现象当下依旧成立,只是其中发生了一个微妙变化:
越来越多人,逐渐开始对永无止境、虚浮又急躁的外界潮流祛魅。
对许多向往夜校的年轻人而言,那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其实是人生第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班。
没有人强迫,没有任何功利性质,课堂上不会有内卷。
它不关乎你的任何前途,只关乎当下这一刻的专注与愉悦。
是很多人希望在茫然前行的生活中,渴望着切实握住点什么的、一种具体又聚焦的事物。
普通人小时候被家长安排去奥数班,又或是学一门乐器、学下棋,行为中多少有些“望子成龙”的期盼压力在,纯粹出于喜爱的只是少数幸运儿。
这层功利色彩在许多商业性质的成年“兴趣班”上也依旧延续。
瑜伽课、普拉提课的传单常常渲染身材焦虑,网红健身房直接把“适合拍照”写进场地特色中;
成人吉他课许诺着学完后一定会弹《告白气球》、便于装腔或文艺表白,但到最后可能只会这一首,最多再加首《小星星》。
充满打量与审视、物欲标签化的社交网络中,许多“兴趣”早已与兴趣无关,而是一种攀爬鄙视链的工具。
大城市里动辄数千的高昂课程费用,也让普通人很难彻底平常心地对待那门兴趣,容易在潜意识里催促自己好好学、不能亏了。
然而夜校的存在,却巧妙地跳出了这种时刻焦虑、时刻害怕失去的社会情绪。
它足够便宜,便宜到无法衍生出什么攀比链条。
又足够具体,就是一门又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学到了就是自己的了,区别于如今无处不在的未来会不会被AI替代、被行业淘汰的虚泛恐惧。
同时又足够远离功利化的“实用主义”,没人指望你学了几节木器或皮具课后就必须用它赚钱。
甚至“学校课堂”这个形式本身对于许多人而言就有着一定象征意义。
象征着一方远离社会复杂规则侵入、只需专注一件事的固定空间。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夜校这一形式。
我相信有相当多的打工人在下班后只想回家瘫倒,没有额外的文化体力再去搭地铁赶赴夜校。
很多人深夜还没下班(比如我),哪里赶得上七八点的夜校课程。
但或许,所有人都需要夜校这样的线下空间或者时间——
让人能切实地触摸到自己的生活,精力用于去成为期待中的自己,而不是永远在追赶着外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