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接待留学生亲戚,却被列举4宗罪发帖吐槽!网友也分两派吵开了, 怎么回事?(组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有亲戚自远方来,没准就是一塌糊涂。
这样的“现实悲剧”其实在海外华人圈里非常普遍。农夫与蛇的故事、恩将仇报的故事、亲朋决裂的故事,在各个国家的华人圈子里都不止一次地反反复复上演了。
而最近一段时间,刚到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吐槽自己在澳洲的亲戚的帖子在海外华人圈里又爆火了。虽然是旧瓶装新酒的老故事,但依然挡不住网友们热烈讨论的势头。
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亲戚一家惨遭吐槽
三周以前,在中国某社交媒体上,一位刚刚来到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吐槽接待她的澳洲本地亲戚,甚至例举出几大罪状,给自家亲人喷了个体无完肤。
根据博主介绍,她的亲戚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
我们精简地替博主总结一下:
澳洲的亲戚是她阿姨,也就是博主母亲的姐妹,阿姨年过半百,出国前在国企工作,负责货物出口报关。博主的姨夫在国内开公司,做市政项目,他们全家除了小儿子,皆为香港身份证,虽然他们的出生地都在中国大陆。
博主的阿姨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今年23岁,在澳大利亚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正在找工作,现在和博主的父母住在一起。小儿子现在5岁,在澳洲上幼儿园。
博主的家庭和这位阿姨的一家关系一直很好。他们两家自小就互相去家里玩耍。博主自己只身带着500澳币闯荡澳洲,打算用这些钱撑3个月。
据博主介绍,阿姨家在广州至少拥有3套房产,香港1套,澳大利亚2套,其中在澳大利亚有一套面向海湾带泳池的别墅(正是博主现在住的地方)。
澳洲住房资料图
阿姨家的车非奔驰即宝马,最差也是个奥迪,那辆(最差的)奥迪曾经给博主的父母开了大概七八年,足见两家关系之铁。当然,也足见姨家之富裕。
在博主看来,阿姨的一家在阳光明媚的澳洲过得那可是“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神仙日子。然而当她真到了澳洲,真到了姨家以后才发现她居然还得自己给自己买汉堡。
怎么回事?
博主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的飞机落地之后,按照约定,我坐火车到她的别墅附近,然后她再开车来接。结果我下了火车,她的小儿子发烧去医院了,她不能来接我,我只好在火车站等了她两个半小时。
在等她来的时候,我在旁边的便利店里买了一瓶水还有一个三明治。”
博主本人提供的图
而根据博主的陈述,此三明治竟是其来澳后48小时内吃到的最好吃的食物……
真正“精彩”的段落在于博主住进姨家之后。
在住进去之后,博主吐槽了四大点:
1. 房子
2. 饭菜
3. WIFI
4. 生活状态
关于房子:博主称她阿姨的别墅有装修后的刺鼻异味,也没太通风就开始住了,窗子没有纱窗,苍蝇会飞进来,最重要的缺点是:“卫生间的灯和排风扇居然是由同一个开关控制的,我想单独开灯或者单独开排风扇都不行,必须两个同时开...”
关于饭菜:肉、蔬菜和主食全是隔夜的,冰箱里都是剩菜。别墅里连燃气灶都没有。
关于WIFI:阿姨新搬进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装Wifi,用的都是流量。
关于生活状态:为了省钱,连电话卡都要买特价的,非常麻烦。
博主总结:
阿姨一家在澳洲的生活与她所设想的奢华相去甚远,只有房子和名车用来充门面,其他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生活上更是能省就省,一地鸡毛。
2
瞬间引爆热议
这番吐槽也是瞬间引起了广大澳洲本地华人网友及全球华人网友们的热议。
澳洲本地网友们纷纷出来“现场答疑”,他们表示:“厕所灯和风扇一路是符合澳洲标准的,当然要想改得加钱。而且如果是二层的房子在一层的厕所是没法改的”;“你不了解澳洲的效率,通网没那么快,你阿姨肯定是被迫用的流量。”
没错,澳大利亚甚至有专门的视频节目就是讲怎样才能把厕所灯和风扇线改成分开的,不过看上去挺麻烦。
其实,也不光澳大利亚华人,但凡在欧美国家留学、工作、生活过的中国人对这类情况都是见怪不怪了,电门开关之类的只是制式不同,而安装WIFI之类的,西方人的工作效率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比如周末许多门店都不开,没有晚上或周末上门安装设备这一在国内非常常见的模式,亦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即便是伦敦也没有地铁没有火车商店全关门休息过圣诞……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生活态度,吐槽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
澳洲住房资料图
我们看了一下各大平台上网友们对此事的评论,58%的人对于博主持批评态度,32%的人则支持楼主,10%的人保持中立。
各方面的理由看上去都挺充足。我们先看看反对她的人怎么说。下面两条基本上可以精炼概括所有反对者的观点:
“通篇下来,都是在说别人应该如何对你,应该怎么伺候你,因为你觉得你亲戚家很有钱.但你也算是客人,你带了什么礼物给对方呢?有没有在家务上稍微帮点忙?还有博主换了五百刀,花三月?你这五百刀连两周房租都不够”
另一位网友为博主的亲戚感到冤屈:
“真替你亲戚不值。你就带了$500来打算住你亲戚家三个月白吃白住,反过来还得网上发这长篇大论吐槽你亲戚。真是无语啊。你觉得你亲戚招待你的各种不舒服,你不喜欢。那你就搬走自己出去住酒店,租房子。每天新鲜吃起来。不要又当又立的。你亲戚又不欠你。人家就这个生活方式。你适应就待着,不适应自己就搬走。这么吐槽很没品”
另一位网友套用了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词汇——杯米恩斗米仇!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杯米恩斗米仇是吗?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这种人,人家有钱生活富裕关你屁事,人家也是自己赚来的,最差的车也是奥迪,还给你爸妈开了七八年,不就等于送给你家了。去了澳洲,人家小儿子生病了。。。剩下那些窗户不开、苍蝇啥的都是澳洲本地特色好不,跟人家一点关系没有。。。。你大老远去人家家里你带礼物了吗,你给几个小朋友带什么东西了吗???你国内过去带了那边买不到的东西吗??人家是你亲戚不是你爹妈,就算爹妈都不用这么伺候你。”
在博主自己的描述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阿姨家的女儿也在博主的父母那里借宿。
关于这个重要内容,博主并没有做过多介绍,网友们也没太注意。那么,假设博主的父母把阿姨家的女儿照料得很好,而博主在阿姨家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对待,那她的吐槽确实有她的道理。
所以,一些海外华人也是向着博主说话的。
“国内亲戚来了,第一顿我都是请客在外面餐馆接风,别的不说,海鲜龙虾这些是要的。这个亲戚给家里来玩的,亲戚第一顿就开始吃剩菜,这个实在是不大行啊,说不过去。
不要说什么老移民不讲场面之类的,我移民已近30年。自己节省没关系,但可以弄干净、新鲜的饭菜,不要给客人吃剩菜。”
当然,还有一些网友则保持中立,做出的留言也很中肯,属于中立而不和稀泥。
“你这题我会,我跟你的视角也类似,我家是姑姑在那,也是偶尔会过去那边住一阵探亲。我姑姑也是很节省的类型,第一次落地悉尼时候她也是迟了一个多小时来接我的,我当时心里想着姑姑那么忙还要抽时间开车那么久来接我,早知道我就订一个私人接机了避免麻烦她。住房别说国家不同,就国内每家也有每家的生活习惯,住在别人家房子里没什么可挑剔的,不舒服就自己订酒店。同为至亲,对于她的很多行为我也不赞同但是理解,那是基于她的整个人生轨迹而养成的,以我们自己的三观去评价别人的三观本就是不客观,更何况对亲人没有亲情滤镜反而都成了嫌弃的理由。我觉得你也是不是应该尝试改变一下思考方式和角度。”
另一位网友则是以温和的语气规劝这位女生尽早独立。当然,这也是留学生最重要的一步,无论留学哪国。
“姑娘可能在国内被人伺候惯了,出门在外,自己独立点,少点计较,人会豁达,活的也会开心。我十几年前来留学时也经历过和你相似的事情,但说实话不会放心上,而且更多的是对别人的感恩,毕竟大洋彼岸,能有人来照顾你,让你住宿已经很好了。如果不喜欢,最好的就是自己出去租房子,过得舒坦。”
这位网友其实是以最温和的语气说最残酷的话。
3
这种吐槽本身对不对?
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国外的亲戚,这种情况在此前似乎发生的概率不高。但随着丰富多元的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近些年好像越来越常见,引起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亲戚安顿你的食宿,你却把人家的“事迹”放到公共媒体上供所有根本不相识的网友们嬉笑怒骂,品头论足,这种做法本身就非常欠妥当。
毕竟,你的亲戚是在收留你的,不喜欢她的话,自己赶紧搬出去住就好了,没必要大张旗鼓放到网上冷嘲热讽。
这种行为无论对于那位亲戚,还是楼主自己,都是伤害,是典型的双输。
在欧美学过商科的人都知道,现代商业的运作核心就是一个双赢,多赢,在生意中尽可能让各方都受益,而不是两败俱伤或几败俱伤的零和游戏。
其实,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呢?
像这位同学,人在海外,初来乍到,不说寄人篱下吧,起码也是在别人家里,凡事多些理解和了解,多学会冷静而尊重地处理事情,远比在网上发帖子抱怨要强的多。
知道自己的言论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而且更多是负面影响,她自己怕是也意识到错误了吧。
总结一下:
在海外,很多所谓的吐槽其实就是由对于当地的各种基本知识不了解或者短期内不理解所造成的。
有些当地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初来乍到的人会感到很稀奇。
遇到事情,先学会少说话,同时多观察,多思考,才是闯荡五大洲四大洋的人间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