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又黑又丑,到今天的“叔圈顶流”,张译正在卷死内娱…(组图)
今年张译的片子好像特别多。
年头《满江红》里的何大人惊艳四座,紧接着是爆款《狂飙》,再后来是《欢颜》,年尾则是排着队来的《无价之宝》《刀尖》《三大队》…
张译的演技已经无需再证明了,但好评之中也有质疑,演军人、警察是不是太多,同质化了?
所幸的是,上周末上映的《无价之宝》中,张译的表演再一次让人产生新鲜感。
在这部电影里,张译扮演了一个90年代东北下岗人员,刚刚离了婚,和兄弟合伙开五金店艰难为生。
有一次追讨欠款,欠债人跑了,丢下老婆女儿不顾。女人也没辙,决定出国挣钱还债,把女儿托付给兄弟俩照料…
就这样,“离婚老光棍”和无依无靠的6岁小女孩,被迫一起生活,从开始的互相嫌弃,渐渐生出深厚的亲情…
电影翻拍自韩国电影《担保》,原作是一个有点老套又煽情的故事,本土化之后,张译的表演,让整个故事变得克制,也更加可信。
他饰演的石振邦,叼着烟给自行车上链条的样子,让我一秒就回忆起父辈们年轻的模样。
这个东北老直男,被张译塑造得立体,有层次。
一方面,他大男子主义,嘴欠,脾气暴躁,令人讨厌。
跟老婆离婚后,还要贬低她“这么胖了”“离婚女人没人要”,前妻气急了扇了他一巴掌,观众看了都解气。
据说这段表演是郝蕾的即兴发挥,张译懵了一秒,但很快接上戏:左顾右盼,担心刚才一幕被人看到。
另一方面,石振邦活得窝囊,赶上下岗潮,从体制内的铁饭碗,一下子跌入到没钱、没老婆、没人看得起的境地…
这个硬塞来的“女儿”,意外点亮了石振邦的生活,触碰到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时你说不清,到底是谁拯救了谁…
他跟那个年代的很多男人一样,表达情感永远说不对话,永远别别扭扭。
比如,第一次送“女儿”上大巴去亲戚家,他故意背对着孩子,冷冰冰地说:有事儿呼我。
后来“女儿”无家可归,他纠结要不要收养她,连抛了三次汽水瓶盖。
其实他心里早打定了主意,因为汽水瓶盖不是硬币,总是瓶盖内侧朝上。
折腾了一轮,他才装作不情不愿地说:叫我声爸,我带你回家。
更绝的是,电影的时间跨度,是从1995年到2007年。张译演出了时隔十二年的差异,一个毛毛躁躁的直男,变成了妈里妈气的老父亲。
十二年前对“女儿”,是直来直去的宠,十二年后,眉眼都慈祥了,“女儿”一不高兴,他小心翼翼,像个犯错的孩子。
有一幕,在火车上,已经长大的女儿突然递给他一个耳机,分享她随身听里的歌,老父亲低着头,不自然地笑了。
那个笑容有点干,是突然的温情一刻令他有点不适应,但幸福感又迫不及待涌出来…
那个画面,真是眼角眉梢都是戏。
这种细腻的表演,纵观内娱,是非常稀缺的。
张译能够贡献扎实的表演,我一点不意外。
他出演过相对不那么出彩的角色,即使没有多少发挥空间,即使是演个刻板的钢铁直男,他都从未给人压迫感,反而常常流露出温柔,甚至脆弱。
他的人格特质中,有非常细腻的一面。
从1994年起,张译曾经两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两度落榜,1996年,他自费考入哈尔滨话剧团。
后来,他又试图考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均未被录取。
1997年,他考上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开始了九年的军旅生涯。
在那段时间,周围人对张译的评价是:没有表演天赋。
甚至有导演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能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原因其实不难猜。
首先是长得不够好看,五官普通,瘦,脖子又长,站没站样…
即使在《士兵突击》爆火之后,张译要出演一部革命时期电视剧,扮演一位历史人物。
人家的子女来到剧组,一看张译,就不同意:他太不像我爸爸了,我爸是双眼皮、大眼睛,你这…
而除了不好看,张译还有一个“缺点”:不自信。
他打小就有些内向敏感。
他从小体弱,母亲又有心脏病,家里不能吵,张译早早地就学会了,要安安静静地,自己跟自己玩。
他小时候喜欢读《红楼梦》,读到结尾“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能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
张译不爱说话,却喜欢写。
刚进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就给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个人不好相处,不跟我们说话,经常趴在那里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要防着。
早年默默无闻的时候,张译一度想放弃表演,改行做编剧。
写一个剧本,把自己写感动了,深夜里跪在地上痛哭。可惜的是,剧本写到18集,突然被叫停,最后没拍成。
要不然,我们可能收获一个编剧张译,却失去一个演员张译。
他混贴吧,《士兵突击》爆火时,他在贴吧里跟网友讨论剧情,写剧组里的故事,回答网友提问。
后来他又写博客,写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都是他听来的。
因为拍戏要去很多地方,见不同的演员,接触很多当地人,不用他刻意去找,这些人就会自动送上素材。
随后,他又转战知乎,自称“猫与观众的使者”,认认真真写影评、讲演戏,聊猫。
有编辑建议他,可以把写过的专栏整理出来,出本书。
他还真把这件事认真做了起来。
他整理出文字,找很多朋友帮他看稿、改稿。
他自己越看以前的文字越觉得幼稚,删删改改。到后期,他习惯性地查找文档里的“我”字,见一个删一个,“我觉得”“我认为”“今天,我”…
折腾了两年,这本散文集《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终于出版,生动幽默、也话痨,豆瓣7.7分。对一个演员来说,算是个成就。
而这些日积月累的观察和积累,也成了他表演之路上丰富的养分。
张译还喜欢写日记,之前接受采访时说,每天写日记、整理东西的时间,要花至少一个小时。
他要每天复盘自己,不断问自己:你是谁,你到底在干什么?
他喜欢一个人待着,喜欢看书,看鲁迅、余华、迟子建…
喜欢和家里几只猫一起,甚至给猫拍“大片”。
张导自拍自剪自加音效的大片
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也像猫,玩的时候可以很疯,想要独处的时候,谁也别来招惹。
《士兵突击》火了之后,很多很久不联系的人联系到他,祝贺他,张译的感觉很不好。
他说:我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锦上添花,那种繁华和热闹,一旦变凉,会很惨,还不如一直保持低温。
这话倒让人忍不住想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说的: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到是不聚的好。
张译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独一无二的演员张译,可能正得益于这份文弱气质。
而就在前两天,“张译马面裙”冲上了热搜,那是《无价之宝》西安路演现场,他穿上了粉丝赠送的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
穿上裙子,这个男人呈现出温柔、秀美的一面。有网友说:跟何大人的细腰身好有一拼。
这是张译独有的秀气。
这些年,张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印象深刻的角色。
他是《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退伍那天,坐在车里崩溃大哭,嘴里还含着半颗大白兔奶糖。
他是《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那个抱着两个麻袋走路的画面,至今还是我常用的表情包。
他是《民工》里的从农村出来,土里土气的打工仔,也是《亲爱的》里孩子被拐走的有钱老板。
他是《八佰》里的,又怂又自私的老算盘,跪地求饶时,嚷着“我还没有讨老婆”,我第一眼真没认出他来。
他也是《攀登者》里那个内心充满骄傲、愤恨、委屈的登山队员,为整部戏注入了悲怆的底色。
他还是《我和我的祖国》里的核弹科学家,全程戴着口罩,但光靠一双眼睛演戏,就令人泪目。
这些年,他和很多大导演合作,被导演们追着夸。
陈凯歌说“在他心里,戏比天大”,陈可辛赞他是裹在文艺青年躯壳里的“土豪”。
张艺谋夸他非常敬业,“有这样好的演员,中国电影是大有希望的”。
管虎对他说:你的表现力有时候会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但张译本人最认可的评价,是贾樟柯导演的那句:张老板,能行。
能行,意思是似乎还不错,似乎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张译说:不希望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还在听这些漂亮话来自我麻醉。
似乎,张译不自信的那一面又露了出来…
但现在,他已经跟这种“不自信”达成了和解。
他承认自己的有限,不擅长做明星,不擅长娱乐大众,想要和与大众保持距离。
他也渐渐明白,有一点自卑感、羞耻感,才可以做一个好演员。
他提到非常喜欢的演员范伟。
范伟在演完戏之后,也会恢复到一个非常不自信的状态,有点习惯性自卑。
“也许,自卑和演技是有关联的,自卑的人,平时少讲话,然后把能量都集中爆发在表演的一刹那。”
不管你是否喜欢张译,都不可否认,在内娱他是多么特别的存在。
这样的人真的不多了…
没啥说的,只希望观众们珍惜他,更希望导演们好好用他,不要浪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