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以商逼政!反促台转向其他市场(图)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企图利用经贸来拉近与台湾的距离,但收效有限。随著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升高,台湾正把经济转为仰赖美国和其他国家,但此举也要付出一些代价。
北京当局多年来企图让台湾人民相信未来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挂钩,希望借此掌控台湾,却反而有愈来愈多台湾企业转向美国和其他市场。
这种转变的一个迹象是,美国去年取代了中国,首度成为台湾农产品的第一大买家。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等电子企业也正向美国、中国以外的其他买家销售更多产品。
根据台湾政府数据,整体来说,台湾今年前10个月对美出口比2018年同期多了8成以上,对中国出口则少了1%,这和大约10年前两岸经济迅速融合的时期比起来是巨大转变。
台湾的对外投资也出现变化。台湾对外投资在2000年代初期大多流向中国,如今果断转往东南亚、印度、美国等其他地方。
台湾电子业巨擘富士康(鸿海)在中国设厂组装iPhone,但在苹果公司(Apple)催促供应商多元发展后,富士康正在印度和越南扩张。
「华尔街日报」报导,北京当局多年来企图让台湾人民相信未来经济会与中国挂钩,希望借此掌控台湾,却反让愈来愈多台湾企业转向美国和其他市场。(中央社制图)
中国官方媒体近期报导,当局针对富士康展开税务和土地利用调查。台湾官员和分析家认为,中国意在警告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不要参加台湾明年1月的领导人选举;但也有人说,中国或许也是企图施压富士康勿与中国脱钩。
要彻底与中国经济脱钩似乎不太可能,就算可能,对台湾来说也会是一场灾难,遑论是对中国。鸿海和其他台湾大型企业在零件、测试和买家方面相当仰赖中国,台湾约25%的电子零件仍进口自当地。
如果中国疲软的经济恢复强劲成长,或许情况又会朝著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台湾今年的货物贸易总额约有21%是与中国往来,与美国则有14%,但美国占比较2018年的11%有所增加。
中国国民党国际事务部主任黄介正说:「我的预感是,大型制造业会想要留在中国市场,即使条件艰困…这些企业老板会说:『不,我不可能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力量在推动台湾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课征的关税和现任总统拜登实施的出口管制,提高了向中国采购的成本,有时甚至禁止向中国采购。美国企业也催促台湾供应商从不同来源取得材料;此外,中国的薪资调涨,也使得这个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吸引力。
其他因素还包括台湾人长期以来对中国观感的转变,以及中国利用经济筹码惩罚台湾的诸多案例。中国已禁止进口凤梨等台湾农产品,去年也禁了石斑鱼,并限制来台旅游。
这些限制措施某种程度上适得其反,促使台湾业者另辟蹊径。
数据供应商CEIC资料显示,今年第3季,美国和东南亚6个最大经济体合占台湾出口额的36%,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超过出口至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季度百分比。
根据台湾政府数据,2010年代初期的大部分时间,台湾在中国的投资稳定在一年约100亿美元,接著于2018年末下滑,后来一直维持在50亿美元左右。今年迄今,台湾投资只有13%流向中国,25%流向亚洲其他地区,近半转往美国。
对台湾企业来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兴建和经营新工厂,并不省钱也不容易。鸿海和纬创资通公司在印度的工厂不时因抗议而中断运作;今年9月,印度南部的坦米尔那都省(Tamil Nadu)一处台湾厂区失火,导致停工。
但有些台商显然已对中国产生反感。
邱里奥(Leo Chiu,音译)曾在中国一家电子制造商从事14年品管,最后认为自己无法再升迁,于2019年返台。他说:「电子业已成中国的帝国,而不是台湾的…如果他下台,或许还有机会改变。但我觉得很难。」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