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年续办链博会? 分析:外企去风险化不可逆,链博会将越办越小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12月2日落幕后,北京随即宣布已有44家中外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链博会。尽管北京夸口外企踊跃参展,但部分观察人士表示,欧美企业“去风险(de-risking)”趋势已不可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下降,链博会规模只会越办越小。
资料图片:中国总理李强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2023年11月28日)
地缘政治紧张下,中国大张旗鼓召开为期5天的链博会,展现维护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之姿,并特别着墨外企的参与,来唱和国务院总理李强于开幕时所强调的“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断链”。
据《中新网》报道,思爱普、GE医疗、中国电子、国药集团、科大讯飞、TCL和稳健医疗等44家中外企业12月1日签署了第二届链博会的参展意向。报道称,这些企业普遍认为,此次参展达到预期效果,希望及早锁定明年的展位,进一步扩大国际供应链合作。
北京办链博会救经济 学者:规模恐逐届缩水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原奠定了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的地位,但分析人士说,随着大国角力加剧及中国三年的锁国防疫,已催生全球改采“去风险”的策略,并转向“中国+N”的市场和供应链布局,此趋势将逐渐削弱中国的制造地位。
“中国+N”指的是外企面对在华营商风险的上升,将原集中在中国的产线移至其他国家,例如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地。
位于北台湾新北市的淡江大学产业经济学系教授蔡明芳指出,当“中国+N”布局成形,即外商在中国以外的产线开始量产后,中国的产能将逐渐被取代,且基于产业群聚的效应,连中国厂商也得跟着移出中国。
蔡明芳告诉美国之音:“当品牌厂商希望在中国以外多加一条产线的时候,原供应链里面的中国厂商也会跟着移动(出)。参与供应链的中国厂商,重要性不会降低,只要它跟着在全世界设厂布局就好了,但是当中国厂商都跟着这些品牌厂外移的时候,中国本身在供应链的地位就会降低。”
他说,在此趋势下,未来链博会的规模恐只会越办越小,并走上“一带一路”峰会逐届缩水的老路。尤其本届链博会中,尚未听闻任何外资将扩大在华投资,因此,其成效仍有待观察。
全球供应链重组下 中国厂商随客户移出产线
虽然中国解封这一年来,面对疫后疲弱的经济复苏,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但蔡明芳认为,强化供应链韧性已是跨国企业不可逆的经营趋势,中国供应商在“中国+N”策略下或仍有可为之处,但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渐与中国“脱钩”,中国的制造地位必然被削弱。
他说,以总部设于广东深圳的立讯精密为例,多年来在苹果产品的供应链中已站稳地位,但是仍得随着美国客户的布局策略转往其他国家设厂。
蔡明芳表示,一旦供应链加速外移,中国随即陷入工厂关厂和大量工人下岗的困境,外企在华直接投资(FDI)也会紧接着减少。
根据中国商务部11月1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吸引到的FDI金额达9870.1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减少9.4%,且已连五个月衰退。他说,可见全球供应链重组对中国吸引FDI的负面冲击已逐渐发酵。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也说,外企的“中国+N”布局已弱化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面对此变局,北京原打算推“内循环”,即提振内需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并建立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但成效不佳。
他说,北京此次召开链博会就是为了重新链结全球,一来拯救经济,二来以全球化代言人之姿,剑指西方国家的“去风险化”,并伺机归咎华盛顿高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才是破坏全球供应链的元凶。
刘孟俊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想用链博会这个概念,来重新链结(全球),变成是我在鼓吹全球化,别的国家在去全球化,我中国来推动全球化,这变成是我对全球的影响力在扩张当中。”
供应链非一蹴可几 中国制造仍具竞争力
尽管在“中国+N”的长期策略下,中国的供应链地位将逐渐被其他国家取代,但供应链的建立非一朝一夕可及,因此,短期内,中国的供应链仍具竞争力。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桑贾伊·保罗(Sanjoy Paul)是知名的供应链专家。他指出,西方政府虽力推“去风险”策略,并呼吁企业移出中国,转往他国生产。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在许多关键技术仍居领先地位,外企不可能一夜之间全迁出中国。
以参与首届链博会的知名美企为例,保罗认为,这些企业仍依赖中国生产,因此,其产线短期内大举移出中国的可能性不大。
保罗告诉美国之音:“举例来说,当特斯拉(Tesla)的上海工厂可以在40 秒内生产(组装)一辆汽车时,他们怎么能将产线外移到其他国家?在其他国家达到这种制造实力需要时间。如果特斯拉想在印度设厂,他们就得确信印度厂也一样有效率,如果行不通,他们现在就搬出中国,会有何下场?他们将落得两头空。所以这是为什么他们仍将业务留在中国,尝试迁至其他国家制造,并进行长期测试。”
美电动车龙头特斯拉成中国宣传样板
据中国官媒报道,本届链博会共有515家中外企业参展,外商比例为26%。其中,据主办单位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透露,美国企业热烈响应,占境外展商的20%,除美企电动车龙头特斯拉外,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英特尔(Intel)等世界500强公司皆派高级代表参展。
《新华社》12月2日更报道,链博会闭幕后,“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作为外企生根中国的标志性厂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向反对美中脱钩断链,也承诺将继续拓展在华业务。
特斯拉制造副总裁宋钢11月29日出席链博会的智能汽车论坛时表示,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是“同生共赢”的关系,是一个紧密合作、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的整体。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接受《新华社》的书面专访时也强调,上海超级工厂能够在“不到40秒下线一台车”,这样的高效率“离不开企业与中国供应链深度融合”。报道称,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
悉尼科技大学的保罗说,中国供应链仍是不少制造商的最佳选择,而中国也透过此次链博会向全球传达这样的讯息,不过,其他国家也积极迎战,并强化供应链,因为,对企业来说,未来将有更多替代选项。
台湾经济学者刘孟俊则说,西方政府力推“去风险”,着眼的是国家风险,而非企业在意的经营风险,两类风险虽不至互相悖离,但也并非完全重合。因此,他说,外企不太可能完全放弃中国的供应链,不过,北京祭出《反间谍法》后,反商气氛浓厚,也徒增外资在华的营运风险,在此前提下,要借链博会拉回外企加码投资中国也非易事。
刘孟俊认为,欧美企业高管近期访华或参展链博会,目的在观察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比较欧美与中国的发展差异,并掌握市场前景,恐非为了出手投资。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