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7日 27.6°C-30.0°C
澳元 : 人民币=4.5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度暴跌16%!昔日“国货一哥”又有大消息!年内股价跌近八成(组图)

2023-12-11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2月10日晚间,李宁发布公告称,将以22亿港元从恒基兆业购买物业,其中部分将用作香港总部。身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翘楚,李宁此次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显然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不过该消息并未对股价带来提振效应,反而出现大跌。今日早盘,李宁港股股价大幅走低,一度跌超16%,截至中午收盘,跌近14%,报18.44港元/股,总市值484.11亿港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受港股整体市场疲软以及成交量下滑影响,李宁股价从最高约81港元/股断崖式下跌,累计已跌超77%。

一度暴跌16%!昔日“国货一哥”又有大消息!年内股价跌近八成(组图) - 1

(编者注:据证券时报·e公司,李宁媒体关系负责人回应称,“公司在香港置业的原因和背景已经详细在公告中进行了披露。今日公司股价走势是市场行为,我们也不好置评。”)

一度暴跌16%!昔日“国货一哥”又有大消息!年内股价跌近八成(组图) - 2

“国货一哥”李宁22亿港元买楼 

公告显示,李宁间接全资附属公司High Match Limited与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签订买卖协议,计划以22.08亿港元价格收购恒基地产旗下一家主要从事物业投资的公司(下称“目标公司”),在定价依据中明确“将物业的一部分用作(李宁)集团于香港之总部”。

一度暴跌16%!昔日“国货一哥”又有大消息!年内股价跌近八成(组图) - 3

李宁认为,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具有庞大发展潜力。此外,扩展公司在香港的业务营运将有助扩展国际业务,因而具有重要策略意义。由于香港为全球少数国际城市,且凭借其作为商业枢纽的悠久声誉,公司可加强与不同国际市场的联系,并探索各种国际商机。透过收购事项购买物业用作公司香港总部,展现了公司对于香港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并标志着落实执行加强国际业务发展的计划。

公告显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物业投资,并为该物业的唯一法定及实益拥有人,而物业为卖方的主要资产。据悉,物业为一整幢楼宇,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尺,总建筑面积约144000平方尺,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香港楼市价格不断下跌,12月4日,美联楼价指数最新报140.78点,按周跌1.13%,已连续下跌十六周,本年迄今楼价跌3.6%,创逾六年半新低。因此,李宁此次入市也被外界认为是低价切入。

不过,该消息并未给李宁股价带来提振效应。截至记者发稿,李宁股价大跌15.32%,盘中一度跌超16%,现报18.08港元/股,总市值474.66亿港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受港股整体市场疲软以及成交量下滑影响,李宁股价从最高约81港元/股断崖式下跌,累计已跌超77%。

一度暴跌16%!昔日“国货一哥”又有大消息!年内股价跌近八成(组图) - 4

第三季运营数据低于市场预期

今年10月26日,李宁股价单日暴跌20.7%,“导火索”或许是其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经营情况。10月25日,李宁公布了三季度运营情况报告,报告中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于整个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仅录得中单位数增长。

就渠道而言,线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发)录得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录得20%—30%低段增长,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录得低单位数增长;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交银国际表示,批发落后于零售主要有两大原因,(1)地理位置不同,大多数自营零售点都位于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在夏季的销售额更高;(2)outlets(500 个以上零售点)大多是自营店,今年消费者对价格较敏感,因此销售增长强于正价店。

交银国际指出,由于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加盟商销售疲软以及李宁的大单品矩阵和较内地同行更高的价格造成其更大的库存压力,在线价格和线下价格套利成为李宁面临的更大问题。一些加盟商以更低的售价在未经授权的在线管道清理库存,扰乱了李宁的全渠道定价结构,并威胁到线下正价门市的销售。

高盛表示,由于消费市场波动、批发疲弱、经销商散货影响销售及折扣,公司管理层计划第四季开始减低批发出货,清理渠道库存,预期全年销售增长低于双位数。第四季及“双11”对于清理库存有帮助,但销售折扣增加,对毛利率及经营利润率造成压力。

从2023年中报来看,李宁2023年中期营收增长13.0%,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公司为了促销,再度增加了线上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力度,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却从2022年的55天上升为57天,货品积压更为严重。

此外,李宁“高端化”策略明显乏力。一方面,阿迪、耐克等国际品牌再度归来,安踏等国产品牌奋力向上,都对李宁形成了挤压;另一方面,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李宁的“高端化”买单,李宁的转型之路充满坎坷。

来源:证券时报 (id:wwwstcncom) 作者罗曼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