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用0分抗议高考制度,多年过后,如今她后悔了吗(组图)
2006年高考,河南一位叫蒋多多的女孩,做出了一件令全国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她放弃答题,写下了8000字的长文抨击教育制度。
因为违规,最后她的文综考试被判0分。
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一个人人称赞的优等生。
那么,女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17年过去了,她过得怎么样了?
1987年,蒋多多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民家庭。
她是家里的次女,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深知一个道理:
读书,才是改变自己孩子人生的唯一出路。
所以,即便生活艰难,他们也要把三个孩子全部送去上学。
好在3个孩子都很争气。
蒋多多的姐姐,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每次提到这个大女儿,蒋父蒋母都是满脸骄傲。
他们经常用大女儿鼓励二女儿和小儿子,希望这两个孩子也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学初中时期,蒋多多的成绩比起姐姐,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那面老旧的墙。
中考时,蒋多多顺利考入南阳八中。
南阳八中创办于1949年,是当地的重点中学,眼看距离大学又近了一步,蒋父蒋母喜不自胜。
他们期望蒋多多能够像大女儿一样争气:
考个好大学,毕业后再找个好工作,以后在城市安个幸福的家。
然而人生总是处处充满意外,很多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出乎人们意料。
平时学习感到疲倦的时候,蒋多多会看一些课外书放松一下。
高二下学期,自觉博览群书的蒋多多,突然觉得写小说好像也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那不如,自己试试?”
此后,课余休闲时间,便成了蒋多多创作的时候。
她拿着作品让姐姐看,姐姐看完她写的小说后,很是意外:
“这真是你写的?”
蒋多多点点头。
蒋大姐笑着夸奖:“以前也没有发现你还有写小说的天赋,这水平,都能发表了。”
听到姐姐这么说,蒋多多心口发热,决定把这篇小说寄给杂志社,看看能不能发表。
也许蒋多多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杂志社还真刊登了她的小说!
这让蒋多多高兴极了,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写下去,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小说被发表,甚至是出版。
到时候,她将是万众瞩目的大才女、大作家。
抱着这个念头,从此之后,蒋多多的生活重心不再是学习读书,而是趴在课桌上写小说,钻研如何出版。
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但蒋多多并不在意,就在她沉浸在自己的作家梦里时,老师的一通电话,终止了她的美梦。
老师找到蒋多多的父母谈话。
“你们的孩子原本是优等生,现在因为写作,成绩直线下滑,再这样下去,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
蒋父蒋母听了,心里非常着急,劝女儿不要再不务正业,好好考大学才是正途。
但蒋多多却不这么想。
她拿出发表的小说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她写的小说,在真正博览群书的老师面前,可以说是幼稚至极。
“你写的东西乱七八糟,逻辑上也是漏洞百出。
有梦想是好事,但一名优秀的作家,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积累,还要有丰富的阅历。
可现在的你什么都没有,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读书,报考好大学的中文系,到时候也不影响你当作家。”
老师的这番话犀利且不留情面,让蒋多多十分不服气。
人们不是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既然如此,那她热爱写作,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支持她?就知道让她学习学习再学习。
蒋多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也不喜欢这样的高考制度。
她开始向老师提出对高考的建议,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老师却说,这种事情不是你我能够改变的,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每次蒋多多提建议,得到的都是一顿批评,时间久了,反叛的种子在她心底种下,生根发芽。
在她看来,应试教育是没有意义的,用分数决定未来更不公平。
随着高考将至,蒋多多的内心还是无法平静。
2006年6月7日,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蒋多多如期参加了当届的高考。
可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她竟在考场上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色笔,把对目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写在了试卷主观题的空白处,并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
密密麻麻的8000字长文,她一气呵成。
她希望各科成绩都被判为零分,按照违纪来处理。
她更希望通过自己对教育制度的强烈抗议,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十年寒窗苦读,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随着最后一次铃声响起,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结束。
蒋多多刚走出校门,就对上了父亲期望的目光。
“多多,考得怎么样啊?”
因常年劳作,父亲脸上布满了皱纹,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长满了老茧。
看着父亲苍老的脸,蒋多多突然觉得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但她还是强自镇定地说:
“考上是不可能的了,我自有打算。”
蒋父无比落寞。
蒋多多不敢再跟父亲对视,几乎是落荒而逃。
高考成绩出来了,班主任把电话打到了蒋多多家里。
接到电话,蒋多多急忙赶到学校,准备验收“成果”。
班主任看到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拿出一张“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的文件,让她在上面签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多多成功了。
她如愿以偿得到了违规处理书,文综科目也被判为0分。
总分:114。
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哎,你写这些干啥,教育制度不是你所能改变的。这样做只能是害了自己啊...”
果不其然,她所写的内容真的石沉大海。
并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任何反馈,社会也没有看到她写的8000字长文。
不过,她倒是得到了媒体的关注。
在这个只有150人的小村庄,因为蒋多多这一举动,每天都会有三四波记者前来采访。
通过媒体,蒋父蒋母才知道了女儿的疯狂之举,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他们不辞辛苦供应孩子上学,就是为了她能够有个好出路。
结果谁能想到,孩子竟是亲手将自己的出口斩断!
看着父母难过的模样,这一刻,蒋多多的心情无比复杂。
为了改变教育制度,她不惜以高考成绩作为“赌注”,结果仿佛成了一个笑话。
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不说,还被记者各种追问。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学校领导也对其表示惋惜,带着书本和文具上门看望她,表示可以让她免费复读一年。
父母原本黯然的眼神一下被点亮,但被蒋多多拒绝了。
她不愿再复读。
接着,当地政府送来两件衣服和500元教育补贴看望她,也都被蒋多多拒绝了。
“如果是精神上的鼓励,我非常乐意接受,并且心存感激;
但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直接送钱,让人以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贪图名利,这是对我的侮辱,我不会接受。”
多方面的压力让蒋多多崩溃不已,她哭着说:
“我不后悔,我相信没有高考我也可以出人头地。”
转眼间17年过去了。
没有参加高考的她,实现当初的诺言了吗?
答案是没有。
随着热度褪去,蒋多多也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一开始对作品信心满满的她,以为可以靠着写作赚钱。
但渐渐她发现,真的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自己写的小说投出去后,全都石沉大海。
最初的作品能被杂志社刊登,是因为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她的作品着实能让人眼前一亮。
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但如今步入社会后,这样的作品无论从“立意”、“深度”还是“格局”上来说,都是烂得不能再烂的内容。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从鸡群中走出来后她才发现,漫天飞舞的都是凤凰。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韩寒,写作这条路无疑是走不下去了。
之后,她尝试着打工赚钱。
可因为学历不高,她只能找一些零工来做。
多年间,她进厂做过女工、饭店做过服务员、送过快递、在家里务过农。
为了生存,她尝试过很多选择。
也有人说,如今的蒋多多早已结婚生子,生活重心全都落在了丈夫和孩子身上,跟其他的农家妇女,没有任何不同。
无论是哪种生活,似乎都和蒋多多当初期望的人生相差甚远。
后来,有记者采访蒋多多,她说:
“当时我以为我什么都懂,到后来才发现,我的做法挺傻的。”
当被问到对孩子有什么期望时,蒋多多说:
“还是应该好好读书。”
记者问:“如果再让你重来一次,你会好好参加高考吗?”
蒋多多沉默了几秒说:“我想会吧。”
记者:“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后辈年轻人说的?”
蒋多多:“虽然教育制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总是要有个过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还是很重要的,还是不要轻易地拿自己的高考成绩作为‘赌注’来做出所谓的抗议吧。”
那个曾经说自己一定不会后悔的少女,终究还是为自己的“叛逆”付出了代价。
写到这里,一声叹息。
给大家看一份数据:
截至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城乡学生比例约为53:47。具体来说,城市学生的占比约为53%,农村学生约占47%。
诚然,高考或许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但对于底层孩子而言,想要改变命运,相对来说高考无疑是最公平的选择。
如果没有高考,很多出身贫困的孩子大概率会继承父辈的贫困,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下去;
如果没有高考,很多大山里的孩子可能永远走不出去,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世界的广阔和浩瀚…
不单是高考,任何形式都有其弊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项。
为了自己并不成熟的执念,不惜拿上未来做赌注,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如果蒋多多能够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许现在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