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监测 7 例新冠变异株 JN.1,可能成为优势流行株:中国疾控局最新通报(组图)
近日,据中国国家疾控局信息,自 11 月首次发现本土 JN.1 变异株以来,截至 12 月 10 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 7 例 JN.1 变异株,不排除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今年 11 月以来,JN.1 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从 11 月初的约 4% 增长至 12 月初的 30% 左右。截至 12 月 10 日,全球至少有 40 个国家/地区监测到 JN.1 变异株。欧洲、美洲等大洲的 JN.1 变异株所占比例亦呈快速增长趋势。新毒株 JN.1,全球多国快速传播JN.1 是新冠病毒 Omicron BA.2.86 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也是 BA.2.86 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该变异株于今年 8 月 25 日在卢森堡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世界卫生组织于 11 月 21 日,将 BA.2.86 变异株从「需要监测的变异株」(VUM)升级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I)。11 月以来,JN.1 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
12 月 8 日,美国 CDC 专门为 JN.1 的流行情况更新了情报,表示近期 JN.1 在美国监测到的新冠病毒毒株中占比已达到 15~29%。目前可能性较大的占比是 21%,但这种预测的可靠性较差。
JN.1(紫色)在 CDC 监测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中所占的比例(图源:CDC)
JN.1 的快速传播不止在美国。
根据欧洲 ECDC 的最新传染病周报,BA.2.86(注:ECDC 将 BA.2.86 及其分支合并统计,该数据包括 JN.1)在监测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中的占比达到了 38%,在部分欧盟国家,BA.2.86 的占比甚至达到了 40% 以上,如冰岛 52.3%,西班牙 48.6%,挪威 41.7% 和比利时 40.4%。
此外,JN.1 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超过了 BA.2.86 及该变异株的其他分支。据麻省理工学院 Ian Wickersham 实验室发布的数据,自 10 月 1 日至 11 月 22 日,JN.1 在全球范围内的检出率从 0 一路跃升至 15% 以上,而 BA.2.86 及其数个分支的检出率始终没有高过 5%,且最近进一步降低。
BA.2.86 及其所有分支(包括 JN.1)在全球范围内的检出率(图源:Ian Wickersham)
而在新加坡,JN.1 已成为主流。据新加坡卫生部,目前报告的新冠病例中 60% 是 JN.1 变异株。或成优势流行株,疫苗依然有效根据北京大学曹云龙团队的研究,JN.1 与 BA.2.86 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携带了刺突蛋白 L455S 突变,该突变略微降低了 JN.1 与病毒受体 ACE2 的结合强度,但可能增强了 JN.1 的免疫逃逸能力[1]。不过,这项研究只是体外及细胞水平的模拟,JN.1 在真实世界的具体复制及免疫逃逸能力究竟如何变化,目前仍无结论。
同时,与以往毒株相比,L455S 迄今为止只在 JN.1 中被发现,这也意味着 JN.1 在现实环境中的免疫逃避能力和感染力增强程度将不好预测。
新冠病毒的进化树,其中标红框的为 JN.1(图源:Forbes)
不过,有研究显示,抗病毒药物对 JN.1 变异株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活性,这主要是因为 JN.1 变异株并不存在如 XBB 变异株中的影响抗病毒药物活性的突变[2];另一方面,部分研究[3]显示,含 XBB 变异株组分的新冠疫苗仍可高效抵御 JN.1 变异株感染;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没有观测到 JN.1 的致病性增加。
目前,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对 JN.1 变异株可能带来的影响均持乐观态度。
美国 CDC 在文章中表示,现阶段没有证据表明 JN.1 变异株相比其他新冠病毒流行株,会对公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危险,并且,现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病原学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法仍对 JN.1 变异株感染有效。欧洲 ECDC 也在周报中表示将进一步监测 BA.2.86 及其分支的流行情况,并会及时更新监测结果。
同时,目前新冠感染的住院人数增加趋势仍未超过 2021 和 2022 年数据。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HHS)统计的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占用的床位数(7 日均值)(图源:NBC News)
WHO 报告显示,含有 XBB.1.5 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 JN.1 变异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广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 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可能相对有限。
WHO 评价包括 JN.1 在内的 BA.2.86 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我国监测数据显示,JN.1 变异株感染者均为轻型或无症状。不同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免疫力。基于现有证据,JN.1 变异株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