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00后技校男生,轮奸醉酒女孩:最可恨的,就是“互相怂恿”的人(组图)
01
前两天,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个案例。
今年4月份,小明和小华,约女孩小芳到家中喝酒。
小明和小华都是00后,一个18岁,一个19岁,又是技校同学,平素就要好。
一番觥筹交错后,小芳就有点高了,跑去次卧睡觉。
留下小明跟小华在客厅贼心渐起,但搁平时一个人,也未必有这贼胆。
可耐不住两个人互相语言怂恿,你激我一将,我抬你一轿子。
随后,小明率先窜进小芳房间,实施了强奸。
犯罪完毕,小华跟着溜进小芳房间,同样意欲强奸,但此时小芳已经清醒,激烈反抗并未得逞。
之后就是报警、逮捕、审判,俩人都以强奸罪论处,小明判了6年,小华判了5年半。
这俩小伙子当然罪有应得,但看多了这类新闻,就会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点:
坏人做坏事,特别是青少年,很少单打独斗,大多群体作恶。
例子就不用举了吧,回顾青少年犯罪最多的类型,也就是校园霸凌,那些个新闻里,哪条不是多人霸凌一个人?
反正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恶霸欺负一群人,我见过的都是一群恶霸,欺负一个人。
02
我老家有个邻居,比我小两岁。
念小学初中时,虽然成绩平平,但人还算老实。
但到了高中,进了县城,忽然就像变了个人。
最出格的一次,是发动老家所有的人脉关系,攀上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这条线,从看守所捞人。
因为他跟几个同学一起,抢劫了一个出租车司机。
离谱归离谱,但最让我想不通的,还是一个年轻人,怎么这么快就变坏了?
原因就出在他那几个同学身上。
那几人都是县城本地的孩子,平日就认识一些所谓的“社会大哥”。
其中领头的,号称是我们县城“十三太保”的候补,第十四太保。
天天跟这些人混在一起,能不变坏么?
老话说得好,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因为自己,也跟着变臭了呗。
后来我大学毕业,进报社做记者,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的当事人,也验证了这一点。
大奸大恶者不说,那些小偷小摸的坏人,大多都是群居,至少也有个搭子。
比如张三吧,他蹲点了几天,瞄准了一个盗窃对象,摸清了那家人上下班的时间规律。
哪怕知道这个时间点是没人在家的,他也不会一个人就上门行窃。
他还得叫上李四。
干嘛?
替他把风,万一人家提前回来了呢?
哪怕心理素质再好的坏人,他真要去做坏事,其实内心多少也有点犯怵的。
毕竟见不得光嘛,所以坏人,很少独行,他总有群体,或者搭子。
在古代,也叫帮闲,就是跟着高衙内一起踢球的那群人。
没他们怂恿起哄抬轿子,高衙内也未必就敢上林冲家。
你看《狂飙》里,强哥黑化的源头,小龙小虎兄弟,也总是双双出现,不是么?
03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
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一个人整天跟谁混在一起,一个人大体就会变成什么样。
越是意志不坚定的人,越是如此。
前些年有句话很流行,叫做“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看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动不动就刷屏的学霸宿舍新闻。
说一个大学宿舍,要保研总是宿舍4人甚至6人,集体保研。
为啥呢?
因为你身边都是去图书馆通宵的人,你要是去网吧通个宵,你都没脸回宿舍啊。
同样的,学渣宿舍也往往集群出现。
比如有的大学宿舍,就是每学期考前一周突击学习那种,平常打游戏、打牌、搞对象,要是有人偶尔去图书馆看个书,都显得不合群。
没办法,兄弟们这么接地气,你捧本书在旁边,倒显得装B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也就明白了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你要想摆脱现在的生活,先要做的,就是跳出现在的圈子。
我们无法改变身边的人,却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你想做个奋斗B,就跟奋斗B交朋友,每天不打一针鸡血,你都感觉白活了一天。
你想做个躺平党,就跟躺平当厮混,但凡你悄悄努力了一天,都要被他们瞧不起。
04
最后讲个好玩的小故事。
说有一个人,年纪轻轻却整天愁眉苦脸,心态悲观,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无奈之下,就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讲述,给他开了一个药方,年轻人看着药方觉得莫名其妙。
因为药方上只有简单的两行字:
从身边找一个过得很开心的朋友,每天都去探望他一次。
年轻人将信将疑地照做了,几个月后,他兴高采烈地跑回来感谢医生,因为他的“抑郁症”神奇地痊愈了。
他很好奇原因,医生就笑着告诉他:
“要让自己开心,就要和开心的人在一起。没有什么药,能比一个朋友的良性影响更有疗效了!”
并非你是谁,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
而是你遇见什么样的人,才会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因为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