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20.7°C-22.8°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2024-05-08 来源: 谷雨星球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进入5月,国际化学校报考也走向了尾声。虽说中产消费降级,但是家长为孩子教育的付出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随着体制内的内卷越发提前,转轨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场考试都乌央乌央成白上千人。有孩子去深国交考试,我问她拍照了吗?她回复道:挤到连手机都拿不出来。数据显示,去年入学季国内国际化学校的数量共有970所,在校人数为52万人。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原本小众的国际高中也面临着更多的质疑。前段时间有个热帖「女儿在国际高中变坏了」,将许多家长的担忧说了出来,瞬间刷屏全网:当女儿入学后,一开始妈妈很兴奋,孩子变得开朗自信,渐渐地却发现孩子爱打扮,会化妆,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女儿沉迷瘦到80斤下的病态审美。帖子火了后,网友们有人吐槽了种种国际高中不作为的黑料,也有人声援孩子,父母陪着孩子经历这件事是独立的一步,「出国遇到的挑战会更大。」这样的冲突在每个转轨国际教育的家庭身上常会见到,不分对错,归根结底还是家庭和国际教育间仍存有巨大的信息差。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2

今天,我们找来了跟学校天天打交道的国际化教育者从业者吴越,转换视角,或许会看得更清楚。吴老师在行业浸润了十余年,探访过上千所学校,是首个搭建国际化学校数据库进行研究的人,举办了多届国际教育最权威的从业者论坛之一,从多个维度为校长和老师提供培训。她可以说对国际化学校从0到1最了解的人之一。对于行业蓬勃发展背后,资本与教育的缠斗、体制外内卷「衡水高中化」,以及学校不轻易说出口的择校内幕。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3

哪怕从业了十多年了,但每届家长都在变,信息又越来越多,导致不少人对国际教育的认知仍然有大量的空白,从而因为不了解而有着无数的误解和焦虑。比如总有家长问我:双语学校属于国际学校吗?一大批名字里带「国际课程」的培训机构,它们是真正的学校吗?追溯来看,这与近30年来国际教育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变革和洗牌息息相关。

外籍学校占绝对主流的时代,是国际教育的1.0时代。1993年,最早的国际学校形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出现,上国际学校是外籍学生的专属权利。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4

■上世纪90年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才刚刚起步,最初其实是外交人员子女学校,随着外企进入中国,越来越多此类学校应运而生2005年挤入一个分水岭,当时一批模仿外籍学校教学和管理模式的民办国际学校出现,并且招收中国学生。这是2.0时代,中西融合的概念被推上历史舞台。一开始,这个新产物的质疑和偏见声不断。很多人觉得中西融合做得不伦不类、不中不西,学费还那么高。然而不到十年的时间,民办国际学校的鼎盛期,伴随着它的投资价值的急剧上升,悄然而至。2015年,国家出台「公立学校不能再开办国际班」这一政策后,资本开始瞄准民办国际学校这块肥肉,疯狂投资。2016年我们举办的ICE国际学校投融资峰会,迎来了深圳当地超过300人报名,盛况空前,当时我创业只有半年,没想到首届就吸引了这么多说得上名字的投资公司。资本看的是利润率,盛传一所国际学校达到的利润高达60%,于是从2015到2023的八年间,国际学校体量从五百多所到接近一千大关。最快的时候,2017和2018年每年冒出来80多所新校。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5

■2017年的时候,除了北上广深,国际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到了二线城市

国际学校背后的创办者,早期分为三类。一种是房地产企业投资创办,比如碧桂园创办的广东碧桂园、万科集团创办的万科梅沙书院;一种是教育人士开办,比如王虹开办的北京世青国际学校;还有一种教育培训机构做全日制国际化学校,比如新东方昌平国际学校。当时的情况下,有的房产投资者可能不懂教育,而教育人士办的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往往不尽如人意,培训机构用考试培训理念做全日制学校,容易急功近利,办成培训学校。到了3.0时代,国际学校办学投资方更为复杂,金融机构、海外本土教育品牌都开始入局,诞生了升级版的概念——高端双语学校。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6

■2022年8月,重点关注培训类国际高中的资质问题,并对培训类国际高中的转型做了明确要求。

所谓的「高端」,比如有的学校中文扎实或数学特色,采用的是国内特级语文和数学教师;有的学校挂了国外的品牌,以此突出国际化。但说实在的,若论品质,并没有比2.0时代有多大提升,反倒是最早模仿外籍学校的民办学校从国际化角度来说,可能做得是最好的,而这些学校也是现今最火热的一批之一。这几年情况又有所不同。经历了疫情、国家推动民办资质改革,国际学校来到了3.0时代的深水区。这几年,我能明显感觉到,狂热的市场开始冷静下来,学校数量从疯狂膨胀变为少量增长,增量市场逐渐变为存量市场。政策收紧下,一些当初追着利润率入局、不用心办教育的资本品牌,最后以倒闭收场。而存量市场竞争,比拼的是学校品质,虹吸效应」凸显。一方面这让大量学校成为全国名校,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国际高中越发体制内化,升学成绩成为了唯一指标,反倒丧失了一些国际教育的初心。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7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8

身为业内人,我知道国际教育择校有很多潜规则是从来不会放在台面上说的,以下是我总结的信息差:-理念:会讲故事不见得会干实事做教育的人都讲理念,但是理念和落地是两码事,天天宣讲的人并不一定有时间再校内干实事。曾经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在8年级之前转了4次学,每次都被校长理念洗脑。到后来,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对家长说不想再跟着她折腾了,只愿意在这个学校待下去。在这个市场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理念冒出来,光听这些口头故事不行,还是要看学校干不干实事,是不是知行合一。作为一个家长,我们要对孩子负责。如果你一时被某个理念冲昏头脑,最后受伤最严重的是孩子。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9

-品牌:不见得大品牌的学校都是好的一些家长迷信大品牌,认为牌子响的学校都好。大品牌母校名额抢不到、轮不上,就眼巴巴瞅着子校或分校。但这就像一家老字号餐厅,做了几十年,但是开了连锁以后,顾客发现分店的味道就是没有老店地道,这是为什么?这和选学校是一个道理。品牌分为精品和连锁品牌,家长首要选精品品牌。有的家长看不起自创品牌,只想要海外引进品牌,其实做精品的自创品牌,并不一定比海外连锁品牌做得差。因为精品品牌,意味着时间、资源的投入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还要有投资人和校长高屋建瓴,做出有「自己味道」的学校。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0

■路透社去年发表文章称,由于监管收紧、经济放缓和外国学生人数减少,中国数十所国际和私立学校正在关闭或合并,其中包括几个在中国口碑极佳的国际学校品牌-课程:不是所有IB学校都好吴老师经常遇到一类家长就觉得IB课程最好,非让孩子去IB学校不可。他们眼里看不到其他学校,IB课程光环太强,已经主观把这类学校排在优先级。但是中国有100多所IB课程学校,难道每一所都好吗?课程好不好,不看课程本身,看学校落实情况。什么人来实施、师资团队是否专业、是否有财力物力支持,都有参差。课程只是学校运营的一部分,运营差的IB学校比比皆是,课程比不上IB吃香、但运营质量绝佳的A-Level/AP/BC课程学校更是数不胜数。把课程单独剥离出来,看不到整片森林。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1

■2023年IB学校排名Top10(https://ib-schools.com/china-league-tables)

-管理:办学10年内只有两个大校长可以闭眼选家长经常看到「某某学校校长更换、某某学校投资人撤资」的新闻,或许不会细究。我给很多学校做过管理咨询,真相是学校管理层内斗和碰撞。比如投资人和大校长,或投资人派的职业经理和大校长,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部校长和大校长等,他们之间各种矛盾冲突,我自己的感受是,很多学校成立5年以内,管理层问题都比较严重。所以,如果观察一所学校办学十年之内只有两个大校长,基本可以闭眼选。一般校长在创校前一年入职,签两年约,那么续签一次、干两轮就是五年。那么十年两个校长,意味着投资人和校长磨合得不错或理念差不多。反过来,如果2年换一个校长,就会发现学校很多都没有落地,老板想法飘忽不定、一会东一会西,校长和老板理念不合,最后只能其中一个出走,这类学校不在少数。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2

-规模:每个年级不低于50人是底线

实话说,学校规模决定了老板想要投入多少。比如开一门课成本很高,需要配备学科老师、必要的教学设施等,如果学生人数太少,可能投资人就要斟酌一下要不要投入这么多成本。再如购买国外软件,一所学校支付2万年费,不管学生人头数,那么100人和2000人的学校,哪种更会愿意买软件?社团活动同理,人数过少,根本组织不起来。人数少,投入就少;投入少,学生体验就差。所以每个年级不低于50人,比如高中三个年级总共两三百人以上,我觉得是基本要求。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3

■国际学校家长最看重的因素(来自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

-师资:轮换率在20%左右比较正常家长心里要有一个标准:老师和学校一般签订两年合同,或一年一签,正常来讲,一个老师最多可能在一个学校待5年,即5年内换工作。那么换算到一个老师每年的轮换率,就是20%。以这个标准,可以观察一些国际学校的老师轮换率。比如有的学校很多老师都呆了6年以上,那么这类学校的师资留存率非常高,代表教学质量稳定、老师也认可学校。相反,如果一些学校每两年就换一批老师,流失率大,很可能就不是一个好信号。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4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5

每到放榜季,行业里总是掀起一股录取offer大比拼。校长们总跟我说太累了,天天比拼这个比拼那个,我说那还不是你们自己要发喜报,招生,这股风气一旦带起来,到头来卷到的只有学校自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也没有办法,只要招到学生才能活下来,而家长们又只认升学。为了多招生宣传升学,每个学校竞相模仿、互相PK,学校不能被别人赶上、也不能自己退步,最后就只能在升学里打转,学校成了录取机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为了这种榜单虚荣,一些学校不惜花钱「买」榜单,用奖学金挖能冲藤的学霸,活把所有学校资源都堆叠在个别学生身上,其他学生自生自灭。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6

于是,唯升学论还导致市场变成国际教育状元化的塔尖型市场,导致追逐升学的风气越来越过。我去过很多学校的招生宣讲会,家长最关注的就是成绩、升学,被团团包围的也总是升学指导办的老师,校长讲到名校录取时都要多着墨几句,留给家长们拍照。但是海外大学排名有很多种,你以为的全部进入海外TOP50能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果。但按照一位招生宣传老师所说「这一切都是数字的艺术。」这TOP50里的不少大学在国际认可度可能并不高,入学难度也不高,IB25分就能进。而当学校入学门槛不高之时,你会遇见什么样的同学可想而知,再遇上一个只关注成绩并不关注成长的办学团队,怎么可能会有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体验?我一直想,当国际高中只为升学而存在的时候,只为分数而办学的时候,难道不就是体制外的衡水中学吗?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7

■中国大陆高中被藤校录取的概率仅仅0.51%。

而在一个越发只关注升学的市场里,只有做类似的内容才有关注度,所以满大街都是牛娃名校的故事。越是没人看就越没有人写,导致家长们没有途径去了了解国际教育的本质,只能被录取、排名迷花了眼,沦为「国际化学校=升学」的拥趸。我见过很多家长,为了升学,硬是要把孩子转到培训机构去脱产。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我们在双语学校每年交20万学费,升学成绩也不怎么样,还不如把孩子放在培训机构,成功案例一大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成长通通得让步给升学。从业十余年,这或许是最让我感受到难过的一件事——

在刷屏的榜单之外,国际化学校承诺的全人教育、多元视野、独立灵魂等初心,越来越少被提及。但我发现,只有那些打破信息认知之墙的家庭,才能在国际教育这条路上不挣扎、不掉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女儿在国际高中学坏了:择校的门道,水太深了...(组图) - 18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小旻蔚
小旻蔚 2024-05-08 回复
虽然国际化学校越来越多,但质量问题也愈发严重了
腹黑George君
腹黑George君 2024-05-08 回复
乌鸦小姐和狐狸先生的故事!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