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3°C-13.3°C
澳元 : 人民币=4.8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组图)

13天前 来源: 北美省钱快报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最近,一位小红书博主 的遭遇引起了留学生们的广泛讨论,她疑似在纽约一家很出名的牛排馆遭遇了隐形歧视。

以下为原文:(内容已经过原博主授权)

爸妈来纽约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想带他们体验一下当地特色,于是定了这家据说是口味、环境都很不错的steakhouse。

然而点完单后抬头一看,我们这区域的小桌入座的全都是东亚面孔。反观我们前面的区域则是一些非常符合传统印象里的decent白人,中间那条走廊一瞬间成了楚河汉界。

没想到这竟然是2024年的纽约……在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之一,体验到了segregation?

也许是因为当天那个时间段的预约都是亚洲人所以有了这样的安排?但面对这样太典型的场面……你可以说我是overreact,但我始终觉得东亚人在外保持敏感没什么问题。

这家店自始至终服务态度和菜品质量都很不错,然而疑似的microaggression还是让我无法不介怀。无数次感叹在海外生活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博主在图片里给出了餐厅的名字,这是在纽约当地很有名的一家fine dining.

在该餐厅 Yelp上的一星差评里,有亚裔顾客有与博主类似的用餐体验(时间跨度很长):

食物很好,但服务带有种族主义,尤其是老板和经理,从不公平对待客人,尤其是亚洲人,没有礼貌,不尊重,我从来没有推荐给过其他人。这家餐厅历史悠久,但是否得到好的服务是根据种族挑选的。食物很好,但是,如果你看到亚裔服务员被白人服务员吼,怎么能享受食物,这不公平,因为大家都是美国人。

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组图) - 1

这位亚裔妹子也感觉到服务员对白人顾客更上心,对她们这桌的服务基本上没有。“我们的好心情完全被毁了,我们与主管交谈并告诉他我们的感受,他甚至没有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也似乎并不关心。”

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组图) - 2

服务员除了倒水之外,完全没有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任何服务,并提醒我应该给他小费。也许因为我是年轻的亚裔,他认为我不会支付小费,因此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服务。我还发现他的要求很冒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他一次也没有问过食物怎么样以及我们是否需要任何东西)但仍然向我要小费。鉴于当时已接近午夜,他确实收到了小费。但这次经历非常令人失望。

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组图) - 3

尽管预订了,还是等了30分钟。不确定这是否跟种族有关(亚裔),对待我们基本上就像空气一样,管理层根本没有道歉。糟糕的服务。

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组图) - 4

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很多留言区的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有小伙伴表示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

一位小伙伴之前去加州的一家很贵的餐厅被安排到了很偏的位子,后来发现周围陆续入座的客人都是亚洲人,他有些不舒服,但当天的服务员礼貌周到,他也没办法多说什么。

另一位小伙伴分享,她曾和同学去过纽约另一家牛排馆,也被引到过类似角落的位置,但她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计较。后来有了经验后她再次带爸妈去了同一家店后,直接给服务员塞了小费要求好位置,这一次畅通无阻。

博主回复:

首先为你感到骄傲,后面赚钱了可以带给父母更好的体验了!pay extra来收获更好的服务是宇宙共识、比如头等舱和公务舱。但在餐厅,如果他没有标明premium seat,那对顾客展示平等的态度+保持尊重也是我们要争取的呀?就算是穷学生或者有色人种也是。

有网友表示,这种分区代表着比较更愿意服务白人,“因为他们小费就是整体高于亚裔 (文化吧) 他们没想别的只是想多赚点 毕竟很多靠tips”;

但立刻有不同的声音:他们是否敢这样对待非裔?

有网友表示,大家的社交圈本就偏向自己的同胞,餐厅按照顾客的喜好安排座位不能称得上是segregation。

博主回复:

主动选择和被动安排是两个概念,你个人的喜好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评论区讨论的热火朝天,有很多人共情博主,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多少会有类似的感受,这种微妙的歧视是最让人难受的,你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分享出来也会被喷是“敏感”“玻璃心”;也有人从小费等角度试图论证,餐厅的做法与歧视无关。

什么是微歧视(Microaggression)

不同于普通的歧视,微歧视泛指不易被人察觉的细微的歧视行为。

表面上,微歧视并未有露骨的攻击意味,多表现在日常语言、肢体语言,或者其他环境中对特定对象(如少数族裔、有色人种、残疾人、女性)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轻视、怠慢、诋毁和侮辱等。

尽管这些交流通常来说似乎无害,但它们被认为是一种隐蔽的种族主义或日常歧视。

常年研究微歧视的W. Sue博士在她研究微歧视的书《Microaggressions in Everyday Life》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微歧视情景,比如,理所应当的认为有色人种是外国人,会询问“你来自哪里?” 或者“你为什么没有口音?”

否认一些种族现状,即强调有色人种没有遭受种族歧视或不平等时。

代入一些种族刻板印象,例如,“所有亚裔美国人看起来都很相似”之类的描述,或假设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说同一种语言或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观,比如“你们在学校总是表现很好”,或者“如果我在班上看到很多亚洲学生,我就知道这将是一堂艰苦的课”。

这种说不上直接的微妙攻击在很多情况下,是连歧视者都难以察觉的,但持续不断的接收这种讯号却会对接受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累积效应会导致个人自信心下降和自我形象不佳,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创伤等心理健康问题。

种族是个宏大而敏感的话题,微歧视也是。即使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也无法100%肯定的告诉你,这样做一定就是微歧视,那样就不是。

每逢遇见类似歧视的话题时,帖子下面永远会有两种声音:对贴主的经历感同身受,或者认为其内心过于敏感。

我们尊重不同观点的碰撞,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发起这样的讨论,有争议很正常。但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质疑和发问,少一些检讨和内耗。

每一分权力的争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勇于发声,好过甘当鸵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TNL
TNL 13天前 回复
你不去就不会作 jian 自己
JK想念jessca
JK想念jessca 13天前 回复
以后就别再去了吧
foofoo_EIileen
foofoo_EIileen 13天前 回复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中间还有亚裔
虎玖一妹_槓槓滴
虎玖一妹_槓槓滴 13天前 回复
这种积累也跟多年来华人给的小费偏低相关的,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的
silvia
silvia 13天前 回复
到了美国就要入乡随俗,但凡能挑出别人的毛病就一定不能是自己的问题。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