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8.9°C-14.8°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15天前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01.

13年前,因为一张照片,湖北武汉的一个少年一夜之间火爆了全网。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1

照片里,少年身穿蓝色大衣,脖子上系着崭新的红领巾,胳膊上更是别着耀眼的“五道杠”。

他就是传说中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2

黄艺博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据说,黄艺博的父母很重视对他的教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七岁就带他读报纸。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3

在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黄艺博就心怀天下,一心只关心国家大事。不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还要读《史记》《资治通鉴》,从中思考人、生命、成功和兴衰。

在别的孩子还在担心考砸了要被父母打屁股的时候,黄艺博担忧的是民族命运和人类战争。

这格局真是打得不能再开了。

更牛的是,黄艺博不仅读报看新闻,还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且把近8000元的稿费和他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悉数用来资助孤寡老人。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4

用一张图来介绍黄艺博,那就是: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5

或许是从小父母的熏陶吧,还在小学阶段的黄艺博就俨然是个“小大人”模样,哪怕是拍个照,都给人感觉“局里局气”的。

黄艺博甚至还自学了很多高级领导人的语态、动作,无论是拍照还是采访,他都表现出一副年少老成的“官腔”。

2011年,还在上小学的黄艺博当上了武汉市少先队的副总队长,那鲜红的“五道杠”就是荣誉的标志。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6

在那之后,他更是拿了诸多荣誉,什么“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全国五星雏鹰奖章”湖北省优秀少年”……一个个大奖拿到手软,全都是国家级的。

有意思的是,和“五道杠少年”同时意外走红的,还有另一个孩子。他就是大家口中的“不屑弟”。

不屑弟的走红是因为一张照片。照片里的黄艺博正襟危坐,而他后面的男孩一脸不屑地撇着嘴,表情里全是鄙夷。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7

这鲜明的对比,让网友们忍俊不禁,忍不住要把这两个孩子做对比,还衍生出许多搞怪的表情包。

网友们辣评:“这个表情才真是经典,小孩子就该是这样单纯又真实的模样。”

还有网友说:“可能是被迫当了群众演员吧?不爽得很。我如果坐在那个位置,我也会成为藐视帝的!”

和黄艺博不同的是,不屑弟孙童就是实打实的“普娃”,不仅成绩不咋地,还特别调皮捣蛋,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孙童的父母也和黄艺博不一样,他们对孩子的管教远没有那么严格。从小孙童到处疯玩,每天能把作业写完,家长都要烧高香了。其他时间孙童不是看动画片,就是打游戏。

相比“五道杠少年”,大家都觉得“不屑弟”孙童更真实,也更接地气。但老师和家长显然更喜欢懂事、优秀的黄艺博,就连孙童的父母看着调皮捣蛋的儿子,也会忍不住抱怨两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黄艺博吗?”

转眼之间,距离两个孩子走红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如今的他们,长大后过得怎么样呢?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黄艺博从小那么优秀,揽获各种大奖,又有父母的悉心教育,长大了肯定会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作为。而孙童作为一个“普娃”,应该会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开启普通又平凡的人生。

然而命运就是那么爱开玩笑,很多事情我们只看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

02.

自从走红之后,黄艺博就渐渐膨胀起来。在初中时,他把大量时间用在学校事务和人际关系上,常常为了做志愿者而牺牲学习时间。可初中不像小学,课业压力大了许多,所以黄艺博初中的学习成绩退了不少,在同学中只能算上中等水平。

中考结束后,黄艺博没能考上武汉的重点高中。但因为母校的极力推荐,黄艺博还是被武汉水果湖高中破格录取。

到了高中,黄艺博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仍然一心扑在学校的事务性工作上。虽然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干部,却不是一个认真踏实的好学生。

但黄艺博在校的综合表现实在太过优异了,因此他在还没高考之前就收到了武汉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只要他高考成绩过了湖北本科线38分,就能顺利被武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8

但尽管如此,黄艺博仍然没有接住这个宝贵的机会。

2016年高考,黄艺博才考了477分,连湖北普通二本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去武汉学院读三本。

更有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当年的“不屑弟”在岁月的淘洗下,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让人仰望的“学霸”。

在初中的时候,孙童的成绩还处于中等水平。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高中之后,孙童像开了窍一样,成绩突飞猛进。

在高考的时候,孙童凭借着超强的心理素质超常发挥,考上了武汉当地一所211高校。几年后,孙童又在家长的支持下,考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

网友们笑称:“这可是妥妥的草根逆袭男主”。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9

两个孩子命运的转变,在让我们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也应当引起家长的反思。

为什么当年自带光环的“五道杠少年”会跌下神坛,而调皮捣蛋的学渣却能华丽逆袭?我想,这和父母的教育不无关系。

黄艺博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有意想让他们走仕途这条路。

可问题是,2岁的孩子真的能看得懂《新闻联播》吗?7岁的孩子真的能读得懂《资治通鉴》吗?才小学阶段,就能写出上百篇那么有深度文章?

果不其然,后来也有人扒出,黄艺博发表的文章、撰写的博客,都是父亲润色后的结果。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10

如果不是孩子自己写的,那这样的文章发表出来又有什么意义?更别说把官场上的做派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过早成熟了。这难道不是揠苗助长吗?

03.

遗憾的是,在生活中,秉承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并不少见。

就比如那位曾被称为“神童”的天才少年——张炘炀。

张炘炀10岁考入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一路高歌猛进,被称为当时“全国最小的硕士生”。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11

但和他非凡的学业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不成熟的心智和情商。

尽管毕业很多年,张炘炀也一直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父母。

他还淡然地说:“如果缺什么东西,只需要给我爸打一个电话。”

张炘炀之所以会落得一个伤仲永的结局,和父母的超前教育不无关系。小学的时候,张炘炀就一直跳级,但到初中成绩就已经很差了,几乎是倒数的水平,只能勉强上得了高中。

其实,张炘炀的智商已经很高了,如果他的父母愿意把鸡娃的脚步放慢一点,张炘炀完全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985院校。可张炘炀的父亲却不愿意,坚持要超前抢跑,非要把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儿子塞进大学的校园里。

10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五道杠少年”和“不屑弟”:长大后,两人的境遇却来了个大反转……(组图) - 12

可以说,张炘炀父母对他的教育,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长”。可就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一朵花、一棵树的成长不是快就好,催熟也不一定真能成熟。

人生有序,四季有时,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遵循规律。快进的人生,虽然能有一时的风光,但却是以剥夺孩子的童年和青春作为代价。

这笔“债”,迟早都是要还的。

和张炘炀、黄艺博的父母相比,孙童父母的教育方式,似乎“佛系”得多。尽管孙童小时候调皮捣蛋,让家长头疼,但他的父母没有过早地按照大人的模式去培养他,而是顺其自然,让他保持孩子该有的天真浪漫。

或许恰是父母的这份宽容,给了孙童成长的空间。到了孩子该成熟的年纪,他自然而然地就懂事了,对学习也上心了。

又或许是父母对他从没有过太高的期望,让孙童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没那么大,这也让他能在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考出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或许,孙童的人生,才应该是大多数孩子应该有的人生。他没有所谓“神童”的光环,也没有特殊的际遇,这反而让他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也始终保持着每个年龄段该有的样子。

还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是少年天才,长大却谱就一曲伤仲永;有人看似平庸,最终也能顺遂一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正常。可当我们在“鸡娃”的同时也应该明白,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能决定这场比赛最终胜利的,从来不是要赢在起跑线上,也不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跑多快。

请相信,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只有保持平常心,孩子才能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也才有余力能跑到人生的终点站。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噗噗想沫沫
噗噗想沫沫 15天前 回复
出道即巅峰、不是什么好事情。
510wuyilin
510wuyilin 15天前 回复
规规矩矩的做事吧,别把自己当成天才。
笑了笑的關太
笑了笑的關太 15天前 回复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如何完成教育和成人进入社会,孩子的眼界决定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